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2016-11-28赵芳
赵芳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走上市公司的道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国际市场证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逐渐增多,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造成很大影响。同时降低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导致国有资产大范围流失。文章通过在上市公司财务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论述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了一系列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发生的对策,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和危害;杜绝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13
1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企业中不乏存在违反我国财务规定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欺上瞒下,制造各种假象的财务信息,从而为个人牟取利益,将原有的财务信息改造得面目全非。最近一段时间内,就曝光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公司,比如:天能科技、万福生科等多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随着上市获得的经济逐渐增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金额越来越大,财务造假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包括了公司每个环节和部门。不但影响经济市场的稳定运行,而且对投资者的利益造假严重影响。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证券的发行和资源利用造成严重影响。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发生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
在2014年北京市某会计事务所联合周围7个省市对36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调查,发现有25家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的行为,占总调查上市公司的6.8%。从调查数据来看,很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严重下降,财务造假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在2015年某上市企业仅仅在12个交易日就出现财务造假的丑闻,上海某上市公司,从上市以后就开始财务造假,通过一系列舞弊手段,骗取投资者的金额高达40亿元之多。在同年中国某电器制造商虚报8亿元营业收入,以及9842万元的经营利润。针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虽然我国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整改措施,但是很多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趋使下,仍然屡禁不止,不但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稳定,而且对投资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
3.1 财务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自从我国在1990年年底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后,国家财政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相继对《公司法》《证券法》进行完善,从1990年到2016年执行效果来看,上市公司关于财务的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不相符,证券立法在应付上市公司违法案件上一直处于被动和消极的状态,前瞻性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惩罚财务造假的会计师,通常情况下处理财政造假会计的方式是行政处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国家《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如果会计人员参与财务造假工作,对会计人员最高的处罚金额是5万元,而对上市公司最好处罚10万元,这些处罚金额对上市公司无关痛痒,很难起到震慑的作用。从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越来越多。[1]
3.2 利益驱使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根源
3.2.1 政治利益的趋使
财务造假一般都出现在有名的上市公司,或者当地的支柱产业,曾经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企业的领导人经历过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风大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上市企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前传统经济的优势逐渐消失,但是为了保住过去的荣耀和占得市场份额,或者企业负责人为了获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于是走向了财务造假的道路,允许企业财务负责人虚报收入和利润。甚至地方政府为了维持造假的政绩,主动让地方企业提供虚拟的财务报表。政治利益的趋使是影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经济利益的趋使
很多上市公司并没有达到上市条件的要求,但是为了在证券市场上得到更好的资金,于是把财务修饰以后再传递给证券市场,根据国家在1990年出台的《证券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申请上市的条件非常严格。但是一些业绩不相符的企业,不惜对公司财务进行造假以获取上市的资格。比如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甚至和以前的客户签订虚假销售合同以增加营业收入。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以后,这些客户又把签订的合同退回来,通过查询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相关信息,在2014年获得3245万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达2130万元,但是在2015年退订合同金额高达1.23亿元,导致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巨额亏损,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造成巨大亏损。[2]
3.3 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亟待提高
市场监管是维护证券市场的主要方式,证监会要对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行为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才能维持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从而保护投资者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在实际的证券市场中,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有剧烈的波动,当很多投资者都发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存在异常,并开始质疑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时,证监会还没有对此上市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作为证券市场主要的管理者证监会不断对财务造假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甚至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使得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更加猖狂。
4 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
4.1 从根源处寻找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上市公司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财务造假预算成本,能使上市企业的管理者,不敢再做财务造假的行为。就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猖狂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需要承担财务造假的成本太轻,也是导致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造假的直接原因。相关的法院和证监会对发现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要根据法律规定,严厉处罚,给其他上市公司警示,从而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出现。[3]其次,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制度,发生财务造假行为是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允许的行为,所有,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董事会制度,把上市公司的权力分散,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激励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诚信经营收益,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在证券市场上的形象。最后,要建设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会计部门是每个上市公司都非常重视的部门,也是财务造假主要的执行部门,所以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上市公司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都参与其中才能实现。
4.2 从法律规范角度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出现的对策
加大上市公司领导对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通过查询多个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案例发现,上市公司出现财务造假的行为,都是通过公司高层领导允许才发生的,所以,从法律规范角度加强上市公司领导对财务会计的法律责任,是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出现的主要方式。加大公司领导对财务信息的法律责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高层管理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领导的法律制裁力度,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法律对高层领导的震慑力。同时提高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是保证法律规范发挥价值的主要渠道,所以,要进一步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进行细化,从而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4]
4.3 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
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主要的参与者,要改变原来只重股价变动,而且忽视公司经营状况和收益状况的思想,要对公司的审计报告和财务报告进行监督和了解,同时中小投资者要团结起来,组成维护自己利益的合法组织。同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选择出投资比较大的投资者参加上市公司的股东代表大会,参与诉讼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制定,充分发挥投资者的义务和权利。
5 结 论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起步比较晚,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通过在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多年的管理经验,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并制定了一系列杜绝财务造假行为发生的对策,希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宋龙飞,胡朝霞,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提升研究——基于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分析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4(5):59-62.
[2]张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市场研究,2014(11):61-62.
[3]谢晋东.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成因及防范措施[J].会计师,2015(4):8-9.
[4]敖姝宁.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与后果分析[J].市场论坛,2015(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