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工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探索

2020-12-15李维勇李建林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李维勇 李建林

摘  要:数字工场是一种面向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构建的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型生态系统。校企共建的“数字工厂”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打造示范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生态,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字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4-015-04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出要用约10年时间,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重大结构性矛盾,使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2019年4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装备专业委员会联合各行业的标杆性企业一同进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讨,以吸引行业内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优质培训资源及课程进入教育体系,探索“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更多的优质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工作岗位。在此背景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信院”)与大连东软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软”)面向软件技术专业,共建基于数字工场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整合产业资源以及东软IT教育实践经验,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能力认证等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工厂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IT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社会服务的功能。

一、数字工厂

1.数字工厂的内涵

数字工场是东软面向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构建的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型生态系统,是项目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最佳组合。数字工场通过整合3000+名工程师、500+双师、300+行业客户、1000+项目案例的资源,引企入校实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院校提供专业化、全流程、进阶式的人才培养服务。

数字工场不仅对学生提供专业化、全流程、进阶式的五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入场学生颁发东软写实性学习经历证明,组织学生免费使用东软职业技能测评,通过测评获得相应的等级认证证书,获得产业认可通行证;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数字工场离岸中心承担初级工作;对于入场学生进行就业推荐,面向东软合作伙伴及东软系公司推荐就业并为学生建立东软学生档案,使其享受东软校友待遇,终身享受东软猎头服务,持续提升学生自身的价值。

2.数字工厂生态系统

数字工场聚焦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面向软件技术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共建东软离岸开发交付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基地、软件+X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东软职业能力认证培训中心(江苏)、教师教学创新研究中心、智慧教育教学创新基地、智能软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七个子项目,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生态系统,打造校企共生共长的命运共同体(如图1所示)。

二、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1.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南信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以数字工场为载体,以软件项目开发标准、流程、规范为主线,以软件项目开发主流岗位领域为导向,以“课程项目、实训项目、简单真实项目、复杂真实项目”为牵引,分阶段、模块化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实现从学生到准工程师的高效迁移,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优质人才(如图2所示)。

在课程设置上,面向Java工程师、Android工程师、数据分析工程师、Web前端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主流软件开发的相关工作岗位,构建以项目为牵引的理实一体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综合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行业“新理论、新标准、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将职业等级能力认证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以同时获取若干职业能力等级证书[1]。

2.对接行业资源,共建优质教学资源

南信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2]、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混合式教育理念为指导,引入东软在金融、政府、地产、电商、物流等行业的项目案例,校企组建资源开发团队,共同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生产性实际教学案例库。通过引入行业“五新”项目案例,为开发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双元教材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提供支撑(如图3所示)。

为满足1+X职业能力等级证书培训需求,以及高职扩招百万带来的生源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3],同时满足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建设若干岗位方向的职业培训包。职业培训包涵盖指南包、课程包和资源包,是依据职业标准或企业岗位技术规范,针对某一职业(工种)开发的集培训目标、培训要求、培训内容、考核大纲等为一体的职业培训资源总和,是职业培训机构对劳动者开展政府补贴职业培训服务的工作规范和指南。

3.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三教”改革

本着“育人为本、融合创新、面向应用、彰显特色”的原则,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4]改革,打造“五动”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系统规划教学环境、教学形式、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教学为中心,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