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在高职医学营养专业《营养配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2020-12-15刘志杏
刘志杏
【中图分类号】R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1 引言
在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运用专业知识的思维能力,这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的引导,更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以应用型为主的《营养配餐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上要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营养配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营养配餐是每个营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评价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把《营养配餐技术》的课堂教学与比赛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实践能力,是目前高职医学营养教育的首要问题之一。而将“以赛促学”引入《营养配餐技术》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尝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比赛”的方式得以很好的应用。
2 《营养配餐技术》课堂表现的解析
在医学营养专业课程中,《营养配餐技术》课程是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专业必修课程。《营养配餐技术》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能够将其之前所学的各种专业基础课程加以综合性表达、应用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技能要求。
2.1 课程综合性比较强 该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需要很多前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1],如“基础营养学”“生物化学”“临床营养”“特殊人群营养”;另外,“烹饪营养学”和“中医药膳与食疗”等相关课程也融会贯通,具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
2.2 实践性及应用性突出 《营养配餐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与营养学以理论为主课程不同,它着重于营养配餐技能的训练,但在实际应用中又离不开理论知识做支撑。[2]《营养配餐技术》课程探讨的对象是全生命周期人群,有健康的一般、特殊人群及慢性病、临床的患者人群,营养配餐在临床上的疾病治疗及营养支持至关重要,需要针对人群个体个性化的营养配餐。营养食谱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严谨、慎重。因此,为不同的配餐对象制定个性化、营养均衡、经济实惠的营养餐,是一项技能性极强的工作。[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教学仅对健康人群营养配餐教学模式能应从实际出发,多与行业相关专家交流、探讨、开拓更具实战价值的实践教学途径,这也是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竞赛,开展具有实战意义的专项课题训练,结合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这近距离接触专业、行业。
3“以赛促学”对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
3.1“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理论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非常重要,为此,可以采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开展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行“教、学、练、赛”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以赛促学”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本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教师为更好的把握专业技能大赛的方向,必须加强自身理论及实践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并可以通过参赛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专业技能水平及比赛的结果,反思自身教学的模式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制订符合本课程实际需要的课程标准,从而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4]
3.2 以赛促学融入到课堂教学 如何将营养配餐大赛比赛主题与《营养配餐技术》课程教学实训項目相结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将赛项入到实训项目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本课程将专业相关领域的营养配餐大赛如: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办的妇幼膳食月子餐设计营养大赛选题与课堂项目:婴幼儿辅食制作、孕中晚期营养配餐、月子营养餐设计等训练内容相结合,另有: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的老年营养餐配餐大赛与教学项目老年人营养配餐有机结合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均获得特等及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这不仅使学生既完成了专业作业的训练,又参与比赛获得荣誉,教学效果较好。同时,积极参加比赛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多方位吸取意见,共同协作对学生配餐作品进行评价。专业教师大大增加了集体备课的频次,组织全体学生集中讲评设计配餐作品,并请三甲医院营养科主任及相关其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共同评审。这种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操作的实践模式,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热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以赛促学”的课堂教学在扩大专业影响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整合专业资源,使教师与学生互学互进,共同进步。通过大赛练习,组织学生参与业内专家学者和相关院校举办的高水平的会议,使学生和教师能够接触到专业、行业最前沿技术,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奠定基础。而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比赛,也为学生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专业视角,近距离接触行业,对理论、实践知识查补缺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29 (5):270-272.
陈妮娜.“营养配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 (9):48-51.
潘路路,刘晓伟.“营养配餐”实践课程设置与人才需求相衔接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8,(6):77-79
吕汝娟.高职教育“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改革探[J].价值工程,201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