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门诊微信随访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再发病率的影响
2020-12-15秦静静孙淮庆刘小俊耿宝花嵇春妹
秦静静,孙淮庆,刘小俊,沈 霖,柏 凤,陈 艳,耿宝花,嵇春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可致患者行走受限与终身残疾。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及进展,这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体水平不高[1],居家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低。随访管理对于提高门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值得肯定,微信随访能突破传统随访形式受制于时间、空间、人力等条件,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群体对随访管理的细分要求[2]。本研究探讨伤口造口门诊微信随访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108例,入选标准:(1)均符合2015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沟通能力正常;(3)能熟练使用微信;(4)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或认知障碍者;(2)伴糖尿病足以外下肢外伤者;(3)生活不能自理者;(4)随访依从性较差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2018年1-12月)56例、对照组(2017年1-12月)52例。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56.74±7.12)岁,范围43~68岁;糖尿病病程(8.45±1.12)年,范围5~11年;糖尿病足病程(2.45±0.56)年,范围0.5~4.5年;Wagner分级:0级2例,1级14例,2级20例,3级18例,4级2例。对照组:男35例,女17例;年龄(55.21±7.16)岁,范围42~67岁;糖尿病病程(8.21±1.20)年,范围5~11年;糖尿病足病程(2.34±0.52)年,范围0.5~4年;Wagner分级:0级3例,1级16例,2级17例,3级15例,4级1例。2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定期到伤口造口门诊接受复查及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参照相关文献[3]编制《糖尿病足患者随访管理手册》,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调护、用药指导、饮食干预及自我监测等。随访方式主要包括门诊复查(≥1次/月)、电话随访(1次/周)、家庭访视(1次/3月)。观察组联合应用微信随访:(1)组建微信随访小组:包括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造口治疗师1名、专科护士6名,组织学习《糖尿病足患者随访管理手册》及微信平台使用知识,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制定伤口造口门诊对糖尿病足患者微信随访管理方案。(2)评估:患者初次就诊时,采用《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测评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析患者对随访管理内容及方式的需求,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网络及微信使用。(3)多元化微信随访管理:①微信群随访:组建微信群,邀请所有患者及家属入群,护士长任群主,伤口造口师任管理员。将《糖尿病足患者随访管理手册》内容分次发送至微信群中,每次只发送1~2个知识点,篇幅精练,每周发送1次。组织护理人员拍摄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方法等小视频发送至群中,供患者更直观地学习;定期采编糖尿病足护理相关小知识发送至群中:每周挑选1~2个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采用微信提醒、电话提醒、适度奖励(如微信互动活跃患者给予免费测血糖)等形式加强群中管理。患者及家属有问题可随时在微信群中咨询,由专科护士负责解答问题或提供咨询服务,每周定时集中解答2次。微信提醒患者按期到伤口造口门诊复查、换药,严禁患者在家自行处理伤口。②建立微信公众号:申请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专区,及时更新糖尿病足自我管理知识。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视频讲座(1次/周,10~15 min/次),设置留言窗口,由专科护士回复患者咨询。③同伴支持教育:选拔邀请2~3名同伴支持者(学历不低于高中、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较强且伤口恢复较好),将自身求医经历、康复过程及心得体会通过微信群以语音或文字形式讲述给其他患者,鼓励其他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也可在专科护士的主导下,通过微信群,组织地域、年龄、文化背景相近的同病种患者借门诊复查机会进行现实聚会,交流彼此求医经历及体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④门诊复查时健康指导、电话随访、家庭访视频率同对照组。2组均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参照相关文献资料[4]编制《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心理调护(3条目)、用药管理(4条目)、饮食管理(4条目)、运动管理(4条目)、自我监测(6条目)、定期复查(4条目)6维度,每条目评分1~4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 α=0.865。(2)血糖控制指标:干预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3)糖尿病足再发病率:随访周期内糖尿病足治愈后又重新发病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随访6个月,2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出院时(P<0.05或0.01);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心理调护、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x±s)
2.2 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随访6个月,2组血糖指标明显低于同组出院时(P<0.05或0.01),观察组FPG、2hPG、HbA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糖尿病足再发病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糖尿病足再发病分别为2例、8例,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病率3.57%,低于对照组15.38%(χ2=4.478,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整体水平偏低,也是导致糖尿病溃疡频发、截肢致死的主要原因[5]。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家庭访视是进行阶段性评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但因受我国护理资源馈乏的限制,难以保证护理干预的持续性,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延续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微信随访管理以互联网思维为出发点,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形成一个立体化干预网络,能保证干预内容、对象及过程的全覆盖[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心理调护、用药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伤口造口门诊微信随访管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微信具有广域性、即时性的特点,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随访管理中,可给予患者持续有效的视觉冲击,不断强化用药管理、自我监测等知识与技能[7]。同伴支持因疾病相似性、目标共同性、文化适宜性等特点,能唤醒患者情感共鸣,通过榜样效应,能激发患者产生模仿行为[8]。这种多元化微信随访管理模式能发挥集成效应,有助于改善患者结局。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FPG、2 hPG、HbAlc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伤口造口门诊微信随访管理有助于控制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水平,这也是观察组糖尿病足再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伤口造口门诊微信随访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有助于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对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足再发病率,有积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