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12-15刘华

药品评价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丁苯阿托脑部

刘华

睢县人民医院,河南 睢县 476900

急性脑梗死主要因脑供血突然中断所致,其起病急、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加重脑部缺血、缺氧性损伤,引起半身不遂等严重并发症[1]。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阿司匹林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阿托伐他汀具有强效降脂作用,利于降低体内血脂水平,维持动脉粥样斑块稳定,减小脑梗死再发风险[2]。但该类药物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神经功能保护效果欠佳,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丁苯酞属于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可缩小脑部梗死面积,加快缺血部位血供恢复,并可抑制再灌注引起的自由基增多,减轻脑神经功能损伤[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58.63±4.75)岁;合并症:高血压21例,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9例;梗死部位:前循环梗死19例,后循环梗死16例,腔隙梗死8例。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42~74岁,平均(58.62±4.73)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10例;梗死部位:前循环梗死18例,后循环梗死16例,腔隙梗死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颅脑CT等影像学确诊;首次发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肝肾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吸氧、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1)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13013,规格:100 mg),200 mg/次,1次/d;(2)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63270,规格:20 mg),2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00041,规格:100 mL)治疗。初始以0.5 μg/kg剂量静脉滴注,之后以0.5 μg/(kg·min)速度递增,单日最大剂量50 mg。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1)血清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抽取两组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血清分离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6-酮-前列腺素-Fla(6-k-PGFla)水平。(2)神经功能: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总计42分,分数越低则神经功能恢复越佳。(3)不良反应:腹泻、恶心、眩晕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NSE、Hcy低于治疗前,6-k-PGFla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P-9、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6-k-PGFl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s,n=4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s,n=43) 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s,n=43) 分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出现4例腹泻、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1例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8,P=0.458)。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可导致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减慢管腔内血液流速,致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损伤神经功能[5]。阿司匹林属于环氧化酶抑制药物,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结合其乙酰化位点,阻断血栓素A2合成,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能力,减少血栓形成,加快患者脑部供血恢复[6,7]。阿托伐他汀作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强效降脂作用,利于减少体内胆固醇合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高斑块稳定性[8]。但常规降脂、抗血小板治疗难以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MMP-9、NSE、Hcy及6-k-PGFla是监测急性脑梗死病情变化的常见指标,其中MMP-9可参与斑块纤维帽外基质降解及血液粥样斑块形成,其水平降低能减少微栓子形成,抑制粥样斑块脱落,增强斑块稳定性;NSE广泛存在于神经元及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当脑组织受损时,可迅速释放入血,升高血清内表达;Hcy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与脑梗死预后关系密切;6-k-PGFla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血栓形成,舒张血管壁,增加脑部血流量,加快脑组织供血恢复[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MMP-9、NSE、Hcy水平低于对照组,6-k-PGFla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可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宋晓明等[11]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NSE、Hcy水平,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丁苯酞内含丁基苯酞,其结构与左旋芹菜甲素高度相似,可阻断磷脂酶介导的血栓素合成,减少血栓形成,增加脑动脉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缩小梗死面积[12]。丁苯酞亦具有强效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生的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表达,加快脑部氧自由基清除,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三药联用可从不同靶点、不同作用机制下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恢复动脉正常血液流速,加快缺血部位血液再灌注,从而减轻脑功能损害。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MMP-9、NSE、Hcy及6-k-PGFla的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丁苯阿托脑部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