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名称的翻译技巧*
2020-12-15高芹
高 芹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由于我国饮食文化历史久远,中国的食品文化与国外食品文化的交流碰撞越来越多,国际交流中外国人更想了解我国的文化。因此,准确地将我国食品词汇翻译成外国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词汇是具有重要意义,以保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误解我国饮食文化。食用菌作为我国出口量较多的产品之一,翻译人员在进行食用菌词汇翻译时充分把握翻译的技巧对翻译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的,掌握了优秀的翻译技巧,并有足够的翻译功底便能帮助食用菌词汇的翻译达到满意的翻译效果。
1 食用菌简介
大多数食用菌的体型也比较硕大,部分食用菌还具有药用的用途。在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Lentinus edode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等[1]。食用菌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远高于其他食材,又由于其种类较多,所以烹饪食用菌的方式也有多种,如翻炒、炖汤、火烧、油闷等,还可以作为烧烤的食材供人们食用。有的食用菌食材在我国也属于珍品,不仅味道与众不同,同时营养价值极高,部分还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猴头菇就是这一类珍品食用菌中的主要代表[2]。在古代宫廷中,食用菌就被做成了很多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用菌变成了民间常用的食材,并做出了更多的美味菜肴[3]。在当今,我国每家每户的餐桌上,用食用菌烹饪出的菜品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2 食用菌词汇的翻译方式
翻译方式是针对不同类型词汇所采用的方法,翻译方式不是单一的,一个词汇由于其翻译复杂的程度和难度的不同可以采用多种翻译方法。
2.1 音译法
音译法也就是根据食用菌词汇发音的特点,将其直接翻译成与发音相似的外文单词。这是在诸多名词翻译中最为常见的翻译手段之一,但是其主要的缺点就是,国外无法正确理解食用菌词汇的意义。因此,音译法往往会与其他的翻译手法相结合再进行翻译,以帮助外国人理解翻译词汇的意思,这样才真正发挥了翻译的作用。在我国完全使用音译法翻译出的词汇并不多,但许多外来词汇,都是通过音译法直接翻译成中文的,如salad这一西方菜品的中文名称为沙拉[4];再如翻译工作者将pizza这一菜品翻译成了披萨[5];又将cheese这一食材翻译成了芝士等[6],这些翻译出来的汉语词汇的发音和英文单词的发音极其相似,这便是音译法。
2.2 直译法
直译法是食品词汇翻译手法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根据词汇的意思翻译成对应的外文,我国许多食材和菜肴名称都是根据这一方法进行翻译的,如“蟹味菇”被翻译为了“Beech Mushroom”,“喇叭菇”便被直接翻译为了“Trumpet Mushroom”,而“宫保虾仁”被翻译为了“Kung Pao Shrimps”[7]。食品词汇的翻译也是我国悠久而又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我国食材和菜品名称较难翻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源远流长,许多食材背后包含了其他的故事和意义,而在此种情况下使用直译这一手法,便不太合适。中国有一种食用菌由于在东方被认为具有延年益寿的效果被称为舞菇。倘若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翻译出的结果便为“Dancing Mushroom”[8],这样翻译出来的词汇极易导致国外人对词义的理解产生误会,其正确的翻译为“Maitake Mushroom”。而像松菇这一食材便可采用直译法,直接翻译为“Pine Mushroom”,与之类似的还有草菇,“Grass Mushroom”[9]等。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食材词汇,要根据食材词汇背后的含义和历史意义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翻译方法,并考虑使用哪种翻译方法能帮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这一食材的意义,这是食品名称翻译的主要目标。
2.3 意译法
结合以往的食材词汇翻译,意译法是较适合我国食品词汇名称翻译的方法。单纯采用直译法和音译法,无法帮助外国人理解我国食用菌的内涵意义,同时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解。所以翻译人员在翻译食用菌食材时,要结合一定的翻译技巧将食用菌食材背后的文化意义体现出来,这对在全世界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如果在翻译时不结合意译法,这对于我国的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也是一种遗憾。例如我国的许多食材名称是根据地方特色而取的名,倘若在翻译时仅采用直译法或音译法便无法体现地方的特色,另外,我国还有许多食材是根据发现此食材的人或寻找食材的历史故事而得来的,而结合意译法,便能将这些故事体现出来。还有另外一部分食材是我国人民在取名过程中,对其加入了优美的寓意,这一类食材往往会导致外国人产生很大的误解。例如,猴头菇是由于人们在发现它时,发现猴头菇远观像猴子的头部,因此给它取名为猴头菇,但猴头菇的英文名为“Lion’s Mane Mushroom,Bearded Tooth Mushroom”[10],结合了外国人的理解习惯和思考方式。而像蚂蚁上树这一道菜,若直接将蚂蚁一词翻译为“ant”,便会导致外国人对菜名的理解产生误会,像夫妻肺片这一道菜,若直接翻译为“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s”,可能会导致外国游客根本不愿尝试这一道菜。因此结合菜品名称的翻译,可以总结出在食材翻译时要结合意义的翻译技巧,不让外国人在理解食材名称时产生误会。
3 食用菌词汇的翻译技巧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民以食为天”,所以我国的食品文化历史与其他国家相比也久远得多。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如果想准确的翻译出食材名称就必须要有夯实的翻译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翻译者对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食材名称的翻译,也是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有部分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了解为零,因此,对于他们而言,想完全理解食材翻译名称的意义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翻译人员在翻译时,可以结合食材的发源地、发现人名、栽培方式、食材的形态、食材烹饪方式来翻译,同时还要尽可能将食材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故事翻译出来。
对于形态具有特色,色泽明显的食材,可以直接按其形态和颜色特点来进行翻译。例如:木耳的英文名为“Black Fungus,Jew’s-ear”,毛木耳的英文名为“Hairy Jew’s ear”,“羊肚菌”是一种极其优良的食用菌,色黄且它的表面有许多凹凸的小坑,由于其形状和羊的肚子的形状相似度颇高,因此取名为羊肚菌,因此翻译时结合它的形态和颜色特点将其翻译为了“Yellow Morel”。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查找食材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结合食材发现背后的故事和食材形态结构特点来进行翻译。一些食用菌词汇的翻译是按照其视觉特点进行翻译的,这样翻译出来的词汇意思直接并且形象具体,可以帮助外国人直接想象出食材的样子,但这种方式仅仅局限于形态具有特色且颜色鲜明的食材。
还有一部分食材生长位置独特,只在某一特殊环境中才能生长,因此可以结合它的栽培特色和生长方式来取名。例如茶树菇,是一种可以作为药材和食材的食用菌,野生茶树菇只能在油茶树的枯干上生长,因此将其翻译为“Sorthern Poplar Mushroom”[11],这种结合地域和成长环境的翻译方法仅适用于生长环境特殊的食材。我国还有许多食材的名字难以用地名或形态结构的特点来进行翻译。如我国一种价格昂贵且公认滋补功效特别好的的中药材冬虫夏草,是一种寄生生长的食用菌而且生长环境不唯一,同时由于生长的土质不同冬虫夏草的颜色也不同。因此翻译时不能采用上述2种方式,翻译学者将它直接翻译为“China Cordyceps”,“Cordyceps”源于“Cordis”这一词[12],其意义为心脏的,冬虫夏草在传统观念中对于心脏治疗和滋补具有良好的功效,因此翻译工作者在翻译时可以根据食材的药物用途和功效和食物用途功效进行翻译。这也就要求翻译工作者深入研究食材和深入挖掘并查找资料。而对于某些食材内涵极为复杂的食材来说,可以在最后翻译的结果后面可以加上一定的注释,来帮助外国人民理解食材的意义,从而不会对食材的意义和用途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4 结论
我国饮食文化和食材文化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并且对世界食品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壮大,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了全世界许多烹饪者的关注。我国作为食用菌出口的主要国家,能够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优质的食用菌食材,对我国贸易发展和文化传播都是有重要意义。外国人民只有充分理解了食用菌食材背后的意义,才不会对食材名字产生误解。但当今中国食材的翻译方面仍然有一定的缺陷,直译法的使用过于广泛,这也就导致外国人对我国食用菌食材产生较大误解。因此,在进行食用菌食材的翻译时,翻译工作者一定要充分掌握翻译的技巧,并深入挖掘食材背后的故事,使翻译工作更为有效,帮助我国文化的传播和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