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虹鳟鱼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0-12-15班艳丽李国威
班艳丽李国威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部,辽宁 沈阳 110161)
本溪市位于辽东山区,冷水资源丰富,养殖虹鳟鱼条件优越,据调查全年境内冷泉水温不超过20 ℃,本溪市养鳟业始于1977年[1],是全国最早养殖虹鳟鱼城市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代,养殖技术逐渐成熟,渔业部门编制了我国第一份《虹鳟鱼养殖技术规范》,上世纪80和90年代本溪市虹鳟鱼产量一直占全国虹鳟鱼产量60%以上,目前冷水鱼产量也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我国冷水性鱼类的主产区。历经40余年的发展,本溪市虹鳟鱼养殖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由1家虹鳟鱼场,到个体养殖户达到217户,由苗种需要外购到目前具有两家国家级良种场,虹鳟鱼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但随着虹鳟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养殖、生产、销售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本溪市虹鳟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如,从事产业化加工企业较少、深加工产品种类单一、养殖成本高、养殖方式过于粗放、品牌影响力不足、市场推广不够广泛等,导致虹鳟鱼养殖产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3]。十八大以来,本溪市冷水鱼养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本溪市虹鳟鱼养殖业呈现生态、健康、高效发展新态势。
1 本溪市虹鳟鱼产业养殖现状
全市的冷泉水、山泉水资源十分丰富,水量充沛,常年水温在2~20 ℃,流量在0.02 m3/s以上的冷泉有80多处,总流量达20 m3/s;流量在0.5 m3/s以上的山泉河流20多条,总流量达300 m3/s。本溪市冷泉水、山泉水主要分布在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南芬区3个区域,山涧溪流遍布,水源充足、清澈见底、溶解氧高,多在7~8.3 mg/L以上,pH值6.5~8之间,泉水、山泉水冬季不结冰。本溪市虹鳟鱼养殖在全国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冷水池塘53.3 hm2,从事冷水鱼养殖150余家,年产冷水鱼4 000多t,产值过亿元。受冷水资源分布等地理因素影响,目前,本溪市的冷水鱼养殖场户,主要分布本溪县、南芬区的12个乡镇,30个自然村。2018年南芬虹鳟鱼地理标识产品申报成功,初步打响了本溪市虹鳟鱼品牌效应,推动旅游业、休闲渔业协同发展,为农民致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目前,本溪市正在推进绿色养殖、健康养殖、标准化养殖和无药品投入养殖,生产优质虹鳟鱼产品,一批优秀的企业带动并推动合作社和个体养殖户,向科学、健康、环保养殖迈进。
2 虹鳟鱼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规模受限
本溪市受到自然条件、国家政策、渔民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与其他外省市相比,养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分布较为分散。养殖规模多为家庭式养殖,占地面积小,且虹鳟鱼由于生理影响,养殖密度越大,雄性虹鳟鱼发生交配争斗的概率越高,造成商品鱼春季养殖易发生水霉病、导致死亡率升高,造成损失,进而在数量和规模上限制了虹鳟鱼的发展。
2.2 养殖管理不规范,养殖品质难控制
2.2.1 养殖水质难调节
本溪市虹鳟鱼养殖多为流水串联式养殖,养殖过程中,水中氨、氮随着养殖密度及投入品的增加而升高,此外由于养殖用水为山泉水,受天气影响较大,降雨量少时,水源流量小,养殖户通常采取减少流出量控制水位,导致养殖水质不能及时更新,水质下降,降雨量充沛时,降雨量较大,雨水冲刷农田及山矿至养殖池塘,导致水质剧烈变化,此外,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投入自制饲料也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2.2.2 饲料营养管理水平低
当前国内鱼类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较多,但是针对虹鳟鱼养殖的专门饲料加工企业还比较少,且价格较高。养殖周期全部使用专门饲料,养殖成本较高。本溪市虹鳟鱼养殖多为个体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养殖户通常会选择自制饲料进行投喂,自制饲料投入存在饲料营养配比不均衡、不精确,不能针对虹鳟鱼不同生长阶段有效的提供营养,长期投喂营养配比不均衡饲料,导致鱼体免疫力低,抗病能力弱、死亡率高[4]。
2.2.3 鱼病防治技术不过硬
近年来,许多科研院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冷水鱼的研究,但是关于虹鳟鱼养殖生产中的疾病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始终不理想,针对虹鳟鱼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的防治没有有效措施[5~6]。此外,养殖密度大,饲料投入营养配比不均衡、药物滥用,养殖环境不稳定等均导致虹鳟鱼抗病能力差,鱼病防治难度大,始终处于防大于治水平[7~8]。
2.3 品牌开发力度不够,市场化运作意识不强
本溪市于2018年申请虹鳟鱼地理标识,理论上地理标识是地理名称与该地区特色产业的质量、信誉以及其他特征的有机结合,本溪市南芬区虽然具有虹鳟鱼地理标识,但与当地虹鳟鱼产品特征的结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对消费者的选择吸引力有限。此外,本溪市虹鳟鱼没有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市场竞争力弱,依托地理标识打出虹鳟鱼品牌特色是虹鳟鱼产业化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此外,虹鳟鱼销售渠道单一,仅依靠外来采购人员进行购买,抗风险能力差。如2020年疫情条件下,冷水鱼市场有价无市,存塘现象普遍,损失严重。
3 虹鳟鱼养殖创新发展对策
3.1 打造品牌文化,创新销售模式
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依靠地理标识,地域文化、知名企业、注册商标,打造知名企业品牌,通过品牌的桥梁联通企业和养殖户,架起生产和加工的桥梁[9]。依托企业品牌延长产业链,深加工水产品,整合销售资源,建设本溪市虹鳟鱼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冷水鱼批发商联合体,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水产品供应链、物联网、互联网协同发展,开辟销售新道路。
3.2 强化养殖监管,做到追本溯源
坚持科技兴渔,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努力发挥科技在现代渔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虹鳟鱼目前仍是流水池塘养殖为主要养殖方式。实践证明通过整治建设标准化循环水养殖可实现单产水平和产量大幅度增长,并有利于规范虹鳟鱼养殖管理养殖和无公害渔业的发展,是提高养殖和现代化渔业生产的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专门的养殖监测系统,规范养殖生产流程,建立养殖规范体系,进一步提高食用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做到从养殖、加工、运输、销售都有迹可循,源头可溯。
3.3 构建现代渔业体系,促进转型升级
推进虹鳟鱼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广泛推广《虹鳟鱼养殖标准》,全面推进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模式,改善冷水鱼养殖水域环境,控制、监测虹鳟鱼繁殖孵化、育种、苗种采购及成鱼养殖过程中的鱼病用药品种及数量,发展虹鳟鱼的大旅游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渔业流通业,推进鲑鳟渔业产业转型、升级[10]。打造一批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深加工水产品的知名品牌,建立虹鳟鱼特色旅游小镇,进行养殖的同时,发展二三产业,形成产业“一条龙”服务。以点带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冷水鱼养殖的销售渠道。打造特色虹鳟鱼渔业旅游产业,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以渔业发展为主要特色旅游产业,推进虹鳟鱼渔业的转型升级。
3.4 加大投资力度 ,增强人才装备配置
加强渔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农村渔业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理论扎实、善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才梯队,保障本溪市渔业发展动力。一方面,要以内部培养为主。针对养殖户开展理论教学,争取做到是基于理论相结合,针对技术人员老带新,新传新,针对养殖生产不同阶段要进行生产实践培训,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再回归实践,培养适合当地鱼情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从外引进优秀冷水鱼养殖专家,建立冷水鱼养殖专家站,做到人才跨区域共享[11]。保证技术先进性,要培养全面为个体养鳟户作好产前规划设计、产中技术和物料服务、产后销售服务的专业团队和组织,充分发挥渔业协会和合作组织的作用,采取必要措施,稳定鱼产品价格,避免无序的竞争。努力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搞好鱼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