砻糠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技术
2020-12-15周世杰
周世杰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目前淮安市粮食加工企业超130 家,年加工大米超260×104t,因此有丰富的砻糠资源。然而砻糠的市场需求量较小,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反而占用大量场地影响生产,同时砻糠随风飘起,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利用砻糠栽培双孢蘑菇,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废料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1 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
1.1 栽培季节
双孢蘑菇是低温恒温结实型菌类,其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8℃~32℃,最适宜温度20℃~25℃,子实体发生温度范围为6℃~23℃,生长温度范围是15℃~18℃。若温度长时间低于15 ℃或高于19 ℃,质量会出现明显下降;如果室温持续高于22℃,则会出现菇蕾死亡现象。以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要求为参数,播种期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20℃~24℃,约35 d 后下降到15℃~20℃为依据。大部分产区播种时间一般在8 月中旬—9 月上中旬,淮安地区一般在9 月上中旬播种,出菇为10 月上中旬—12 月上旬。
1.2 栽培方式
传统的生产方式一般是采用菇房搭架生产。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蘑菇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等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推广应用。而这类生产方式一般以家庭作坊式栽培为主,栽培规模小,一般无法设置通风和加温设备,培养料往往只能采用一次发酵技术来栽培双孢蘑菇。
1.3 菇棚准备
1.3.1 菇棚消毒
在进料前必须对菇棚进行消毒处理。提前15 d 将菇棚彻底打扫干净,翻土晒白,去除植物根系,重新整平,清除大棚周围的杂草,打开前后棚门和通风口,昼夜通风。进料前3 d,用质量分数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将大棚内重喷一次,同时可以在地面撒一层石灰粉。进料前2 d,密闭大棚并用敌敌畏1 kg/100 m2、硫磺2.5 kg/100 m2熏蒸24 h,然后彻底通风换气。有条件的菇房也可通入高温蒸汽进行杀虫杀菌。
1.3.2 畦床制作
按照大棚走向,畦床不要过宽或过深。一般6 m 宽的大棚可以做4 个畦床,间距30~40 cm,深5~8 cm,长度可以根据大棚情况进行调整。过宽过深的畦床不利于透气,导致发菌慢、出菇面少,影响出菇效果。畦床底部中间略高,避免积水,防止培养料底部腐烂变质。
2 栽培料配方
以350 m2的栽培面积作为参考,需要干牛粪10 000 kg、砻糠2 000 kg、菜籽饼200 kg、石膏粉200 kg、石灰粉200 kg、尿素100 kg 和过磷酸钙200 kg。根据栽培面积的大小可以按比例增减。其中,砻糠要求无霉变,最好是当年的新鲜砻糠。
3 培养料发酵处理
建堆前要先做好材料的预处理。砻糠提前2~3 d 用水浸透,干牛粪用水预湿2~3 d 打碎后过筛,将牛粪与砻糠以及辅料混合均匀准备建堆。发酵的原则是堆形逐渐缩小,料堆逐渐疏松,含水量逐渐降低,严防雨水淋堆。为提高发酵水平,也可以使用简易通气装置来促进发酵。例如在料堆的纵向中间位置的地面放置一根PVC 管,一般埋入地下防止压坏。在PVC 管上部,每隔30~50 cm 打通气孔,孔径为1~2 cm,孔径可以逐步增大。用软管连接PVC 管和风机。根据料温,每隔3~5 h,启动风机通风3~5 min。
3.1 建堆发酵
一次发酵的建堆期时间一般为播种期向前推25~30 d 为宜,南北向建堆,堆宽约2 m,堆高1.5~1.8 m,堆的长度视场地情况而定,堆顶呈龟背形,顶部可以覆草帘。建堆前可以根据需要做一定长度的宽2 m、高出地面30 cm 的畦面,同时在四周挖好排水沟。建堆时加入配方中尿素总量的50%。尿素与菜籽饼混合后投放于料堆中上部,防止氮素肥料流失。堆下部不浇水,从中部开始逐渐加大水量,堆好后堆底四周有少量水渗为度。
3.2 翻堆
一次发酵一般需要翻堆4~5 次,按间隔7、5、4、3、2 d 进行翻堆。石膏、过磷酸钙多在第1、2 次翻堆时加入,第1 次翻堆时将一半石灰均匀撒入,第2 次翻堆时把剩余的一半石灰加入,最后1 次翻堆时加杀菌杀虫药。建堆后,当料温升至约70℃时,维持1~2 d 后即可进行第1 次翻堆。第1 次翻堆时石膏全部加入,加尿素总量的30%,加过磷酸钙总量的50%,堆料调水至手握可以挤出6~7 滴水,重新建堆。第2 次翻堆时,加入剩余的氮素化肥(总量的20%) 和过磷酸钙(总量的50%)重新堆料,堆料调水至手握可以挤出4~5 滴水。第3 次翻堆时加入硫酸铵和石灰,堆料调水至手握可以挤出2~3 滴水(65%)。第4 次翻堆,培养料基本腐熟,堆料水分控制在手握可以挤出1~2 滴水,pH 约7.5,喷杀虫药和杀菌药,料温维持约55℃。发酵后的培养料外观上暗棕色,砻糠无光泽,柔软有弹性,不粘手,闻不出氨味;含水量约为60%,用手指握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
4 播种
播种期一般在9 月上、中旬。铺料厚度为20 cm,拣去粪块或粪团,打开通风口,保持空气新鲜。每100 m2栽培面积,播种量为750 mL 麦粒菌种100 瓶。菌种的菌龄要适宜(60 d左右),勿用有黄水、杂色、徒长、退化的菌种。播种前用0.1%~0.3%高锰酸钾溶液清洗盛种工具,将菌种掰碎。室温在25℃时抢温播种。麦粒菌种采用撒播法,用750 mL 菌种可播1 m2菌床。先将总用量一半的菌种均匀撒在料面,然后将菌种翻入料中,深约4~5 cm,其余一半均匀覆盖料面,轻轻拍平即可。
5 发菌阶段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因此需要菇房保持黑暗。室温控制在25℃,宁低勿高。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空气新鲜。
播种后1 d,若料温继续升高,要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否则播后2~3 d 内以保温、保湿为主。播种后3 d,菌丝成活,适当加大通风量。5~7 d 菌丝布满料面,并开始吃料,易出现高温、高湿(代谢水),应逐渐加大通风量。10 d 后菌丝深入培养料1/2 时,松料透气,当菌丝吃料2/3 时即可准备覆土。
6 覆土与管理
双孢蘑菇生产不覆土一般不能出菇,或无法保证有计划、定期出菇,无法保证产量。覆土前应该做一次全面的“搔菌”。
6.1 覆土材料准备
取土表下30 cm 的心土打碎过筛,加入4%的砻糠,混合制成田土砻糠覆土拌料。覆土前3 d 调土,用10%石灰水调湿土粒,使其能捏扁,但不碎,不粘手,无白心、硬心为宜。覆土前1~2 d,查螨治螨,轻拍料面,覆土前保持料面干燥。将田土砻糠土含水量调节至60%,采用一次性覆土的方法,覆土厚度为3 cm。
6.2 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不调水,以保湿吊菌丝为主。菌丝长到覆土2/3 时打孔通风促进菌丝扭结。土层中出现绿豆大小的子实体时,喷第1 次重水,1 m2用水0.9~1 kg,1 d 内分2 次用完。大批子实体达黄豆粒大小时,喷第2 次重水,1 m2用水0.9~1 kg,1 d内分2 次用完。
7 出菇管理
7.1 水分管理
7.1.1 床面喷水
看菇喷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每潮采收后少喷或不喷。一般前期1~3 批菇喷水较多,4~5 批菇喷水少。气温18℃以下时在上午或傍晚时喷水,气温在14℃以下多在中午喷水。喷水量在0.6 kg/m2,每天1~2 次用完。
7.1.2 空间喷水
床面喷水的同时,对地面、空间、墙壁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喷水时不能关门。每次喷水后菇房以保湿为主,少通风,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
7.2 通风换气
前1~3 批菇,结合早晚喷水,早晚通风或夜间通风,遇阴雨天日夜通风。气温高于18℃以上适当通风。若气温低于14℃时,可以在中午喷水时通风。
7.3 挑根补土
每次采完菇后及时用具清除残留在畦面上的干瘪发黄的老菌丝和死菇。每次采收完毕后及时用湿土补土。
7.4 采收
蘑菇要适时分批采收。采收过早,菇未充分生长,菇型小,影响产量;采收过晚,菇长得过大,菇型差而影响质量,而且会抑制周围小菇生长。尤其秋菇期间气温高,生长快,稍一迟采就会变成薄菇或开伞菇,一般商品菇要求菇伞直径2~4 cm 时,就应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