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载文特点
2020-12-15林兰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李庆有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林兰 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 李庆有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是CSSCI 收录刊物,也是国内众多体育高校工作者和体育研究者发表研究成果梦寐以求的刊物,很多体育相关单位将此刊作为单位员工职称晋升或岗位评聘的依据。因此分析近五年来(2015-2019 年)该刊刊文的若干特点,对体育领域研究者在发表成果时能提供参考,同时期待对在当今避免 “唯论文” 的政策下,《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发展提供建设性依据。通过文献调查和基础性统计发现,《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近五年有如下特点:每年刊发文章逐年减少,趋向少而精。具有国家级(社科或自然基金会)支持体育研究成果容易被接受刊发。每一年刊发的成果中,按第一作者单位占比最高的为武汉体育学院。刊发的研究成果趋向于体育人文社会学。
一、前言
体育期刊是体育科研成果发布的 “阵地”,体育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和影响力直接关系着体育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两者相互依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多年来是体育类 “核心期刊”,其刊载涉及 “体育领域各门学科的学术论文,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献综述,积极反映体育科学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为月刊,每年出版12 期。十年前有人研究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载文特征,可是那是近十年前的研究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中国2008 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以后,我国的体育科研有了飞速的发展,另外,之前的研究对载文学科、成果基金支持等特点的分析近在数据的呈现,而没有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从载文量、载文学科类别、栏目设置有必要再对《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载文量特征进行分析。
表1 五年来的载文数量
二、载文特点
(一)载文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近五年的载文923 篇,并且逐年载文数量呈小幅缩量的趋势。2015 年每期平均载文约17 篇,而在2019 年每期平均约15 篇,2019 年的载文较2015 年减少了载文22 篇(见表1)。
载文在原有的数量上每期较少有利于将稀缺版面,留给具有科学创新的体育成果。也有利于加快审稿、设计版面等编辑工作。
(二)载文的学科类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奥林匹克与北京奥运、运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水上运动等栏目。” 调查近五年来的刊物栏目发现,其栏目如表2 中所示的7 个栏目,基本是以体育学的二级学科分类而来。如此的栏目设定是否合理先不论,起码与体育科研的性质不匹配。众所周知,科学研究大部分是以学科领域为出发点,但是正所谓创新是不拘泥于学科领域,常见的体育成果是沿着学科领域轨迹延展,但是体育科研成果有的是交叉学科,更有可能是一个新的领域,因此,学报栏目的设定应根据录用成果的不同而设定。
表2 五年来载文学科分布
从研究成果的载文数量来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成果最多,如果把体育法学和体育产业的载文数量加在一起的话,这类别的论文成果占学报的载文的50% 以上。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我国的体育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因为产生的成果较多,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学报载文的定位和特色。学报载文当然以作者投稿的质量为第一,如果《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能够成为体育学研究中某一类的研究成果首选的刊物,一定比什么成果都发表的刊物更具有影响力。从大的学科刊物来看,世界上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按学科分得非常细致的,例如细胞,医学,哲学等,那么在体育这个层面,同样也可以把刊物做出以诸如水上运动的研究为主,或者以体育兴奋剂为主的等等,那种面面俱到地看法各种研究成果的做法,不利于提高刊物的权威性,更利于刊物继续发展。
横向主观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以刊发与运动项目、奥运项目的研究成果偏多,《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刊发与体育产业和民族传统的成果偏多。《中国体育科技》更是以刊发运动生物力学、提高运动成绩的研究成果为主的刊物。《体育学刊》明显以体育教学相关的成果为刊发对象。这样做的一个优势是将刊物想成了该领域成果的主阵地,使得学科同行容易学术能力和地位的评判。
(三)载文单位
在五年期间,我们对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刊发了3 篇及以上的作者单位进行了分析(见表3)。
从第一作者单位来看,体育类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专业体育学院和具有体育学院的师范大学,其次是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部。专门的研究机构所刊发的论文是极少数。
5 年来载文署名单位为武汉体育学院的论文最多,从2015 至2019 占全部论文的百分比分别是10.15%、15.7%、11.4%、14.5%、19.76%。从武汉体育学院在2020 年校友高校排行榜来看,很多学校排名高于武汉体育学院的专业体育院校单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以及著名的师范大学等第一作者单位数量远远低于武汉体育学院。而学校排名低于武汉体育学院的专业体育学校第一作者的数量更罕见。例如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
表3 载文第一作者单位情况
表4 载文受支助情况
由于我们的大学或学院绝大多数是公立性质,大学或学院中所属的学报是其附属机构,学报的人事、财务、资源等都掌握在大学或学院自己手中,那么学报为本单位教师发表研究成果极其难以绕过的坎。虽然没有调查,相信类似的情况估计也会发生在《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上。然而,一个学术期刊所刊发的学术成果,本质上应该以优质的成果为依据,而不应该以其他的因素左右。
(四)刊文的基金
表4 显示,在每年的研究论文中,超过一半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资助。从载文的题目和内容来看,个别研究的主题与基金申请项目时的题目相差较大,使人怀疑冒用基金项目编号,以取得研究论文刊发的成功率。另外有的研究论文在项目结题多年后才发出成果,这也不符合常理。例如,2018 和2017 年的个别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载文中,其基金编号为2011 年。根据基金项目的规定一般项目在3-4 年结项,即使延长年限最多一年,因此,在项目结题后的1-3 年后才刊发成果,因此不排除有的研究冒用别人的基金项目编号。
从现实情况不难分析出,如此多研究都具有国家级的支持,与编辑部审查论文与基金编号不严格、载文具有基金支持会给刊物的评级有加分等因素有关系。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虽然刊发的论文质量实质上没有影响,但是极有可能导致没有基金支持的论文作者向手握国家基金支持的人进行利益互换,甚至会拱手将第一作者的署名权让给持有基金项目的主持人,而形成能拿到基金的人不做研究,拿不到基金项目的人努力做研究给基金持有人,久而久之搞乱了学术风气。
三、结论
2015 年-2019 年内《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每年刊发文章逐年减少,趋向少而精。具有国家级(社科或自然基金会)支持体育研究成果容易被接受刊发。每一年刊发的成果中,按第一作者单位占比最高的为武汉体育学院,最低超过10%,最高接近20%。刊发的研究成果趋向于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