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0-12-14武慧娟
武慧娟
摘 要:如今,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是大势之所趋,应当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加以推广。身为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便创新性地立足语文学科教学实践,有机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对学生进行灵活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良好。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教育 必要性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7.015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当前一个大的时代主题,引发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以傳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依次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有效策略及其注意事项,目的在于将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落实、贯穿于高中语文教育,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正常组织与开展的同时,让高中学生切实成为重要力量,继承、弘扬与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要求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进步与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自然也是如此。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当前社会的节奏空前加快,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难以静下心来认真品味与鉴赏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与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陷入了不为人知,或者是濒临消亡的尴尬处境。这是一个民族的损失,更是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为此,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接触、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2.高中生正处在习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经接近于成年人,也正是如此,他们在此阶段形成与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将会对他们日后一生的成长与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因此,面向高中阶段学生有机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将让高中生深刻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并能自觉树立继承、弘扬与发展的意识与信念,显然这将推动高中阶段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付诸实践行动去执行、去落实。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
优秀传统文化多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为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若是生搬硬套对学生进行灌输与传授,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与排斥的心理情绪,进而影响其后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与信念,从而导致最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采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渗透,灵活引导,让学生一层层解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去实现更深刻的认知、理解,并能转化为自身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而要想更好地达成这一效果,借助便捷发达的信息技术手段无疑可以发挥出其突出功效。
比如,我们教师在面向学生进行古诗歌的教学时,便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古诗词内容的音频,让学生在富有感情的吟咏声中走进古诗词所营造的优秀传统文化世界。此外,我们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关于诗词创作者其人其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掌握作者的性格特征,理解其所创作诗歌背后的内因与根源,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细腻情感有极大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首古诗词,更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走进了古诗词这类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世界,懂得了如何正确鉴赏古诗词,如何从古诗词的学习中习得知识、锻炼能力。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在情境中去感受,对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有着极大的帮助。
2.尊重学生主体,由学生主动去探索
学习这个活动必须由学生来进行,因此,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充当的是指引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是早已被大量教育经验所证明了的客观规律。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面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搞乱自身与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感知、去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树立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及信念。
比如说,教师在面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一定不能单靠自己去说、自己去灌输、自己去讲解,而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与发展需求,将学生感兴趣的、具备无限探索热情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为基础,高中语文教师可鼓励学生或自主查找资料、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对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自主挖掘与体验。经过这样的探索过程,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感知才会是深刻的,才更能触碰他们内心,更容易留给他们以无限深远的印象与影响,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优质的,也是更有效的。
3.延伸至课外阅读,积淀学生人文素养
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才是我们丰富的学习外延。为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就不能仅仅将目标局限于教材中,停留在课堂上,而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充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籍海洋中去了解、去接触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开阔视野范围、丰富学识与见识的过程中积淀下丰厚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可以为学生推荐经典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也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可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整理成资料给予学生,引导学生加以阅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到社会生活之中亲身去感受、去体验。这都将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扎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内心。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注意事项
1.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应灵活,切忌死板、单调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向高中阶段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切不可死板、单一,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感知到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两者有机融合的乐趣所在,也才能在怀揣兴趣、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满满的学习期待,而这无疑是学生产生持续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动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更是学生最终获得高质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有效保障。
2.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筛选,切勿掺入糟粕内容
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是一个辩证的主题,即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弘扬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要将不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糟粕内容剔除、摒弃掉。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取舍,结合所教学的语文内容将合适的、优质的优秀传统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才是我们高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表现形式。同时,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并能有意识地予以排除。
我们每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立足自身教育实际情况,挖掘本学科教育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选择在合适的时机面向学生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丰富的学科,其本身就具备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为此,高中语文教师更应当积极探索,寻找高中语文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两者有机融合之道,切实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与深化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从而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强小康《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课外语文》2018年第2期。
[2] 张玲霞《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分析》,《语文课内外》2018年第36期。
[3] 陈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新作文(教研)》2019年第6期。
[4] 王云飞《高中语文课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与价值》,《中华辞赋》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