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型郊野公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2020-12-14张致远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公园

摘要:公园是美化城市和供市民活动的一种重要城市空间,好的公园也能为城市街区带来吸引力,但大型郊野公园也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结合简·雅各布斯的理论,浅析大型郊野公园对城市公共空间造成的利弊影响,思考公园对于城市的美化作用,以及人流、街区与公园的设计逻辑与相互作用。

关键词:公园;城市规划;简·雅各布斯;公共空间

一、研究背景与案例情况

公园是美化城市和容纳市民活动的一种重要空间,一个好的公园也往往能为一片城市空间带来吸引力。柯布西耶在《明日之城市》和《光辉城市》中就提出了“城市需要整齐划一的住宅、街道、绿地、广场、公园”的城市规划理念;利用大面积的绿地减少城市密度,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也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重要的一环。从柯布西耶设计的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到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盛行,大型公园也在城区内或郊区中相继拔地而起。

时至今日,公园更是被提出了其他的要求,例如与街区形成空间配套、具有教育价值、精神价值,具有优秀的风景质量、空间质量来满足审美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涵养湿地水源等等需求。在城市的郊区,为了营造更多公共休闲空间、达成城市美化作用,或是为了保护环境等目的修建的具有较大面积的呈自然状态的大型绿色景观区域就叫做大型郊野公园。《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简·雅各布斯)提出了公园的评价标准——公园与人流的互相关系是否良性,代表了公园的建成意义是否积极。所以,评价大型郊野公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既要考虑设计层面的合理程度,又要考虑到其引发的有关街区、人流的影响,才能总结出完整的结论。

二、大型郊野公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利弊影响分析

2.1 大型郊野公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

大型郊野公园不仅景色优美,有的还在设计上别出心裁。适宜的公园规划不仅契合“公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对美化城市公共空间和控制城市发展也有着突出的作用。

2.1.1公园城市与绿带建设已然成为城市规划的新模式

国外城市的“绿带”实践相比国内较多也较早,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当“绿带”理论初期形成时,它主要用于“限制”大城市的蔓延。其通常的做法是在城市的边缘郊区设计出环绕城市的系统化的优先发展公共绿地的绿化带。随着时代变迁,人们的审美偏好、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也不断改变。传统的园林已不能满足现代普及和宣传的要求。城市的美学变成了一种大众文化,人们开始重视重视城市生活空间。国内近年来兴起的“公园城市”的理念和模式,就是使绿地真正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提升城市的审美价值和生活舒适度。

2.1.2大型郊野公园是控制城市无序发展的警戒线

大型郊野公園在保护自然环境、控制城市无序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是郊野公园设计理念的起源,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也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这种规划演变为了今天城市中常见的郊野公园。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教授的《论“反规划”》一文中提到——城市规划往往包含不明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使大地肌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摧残。而他强调使用“反规划”方式来高效地恢复和增强土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试图综合解决生态安全、城市功能结构、城市交通形态等问题。所以,大型郊野公园可以是控制城市无序发展的警戒线。

2.2 郊野公园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消极作用

大型郊野公园由于其位于郊区的区位因素,在一些方面不会给城市公共空间产生积极作用,反而会因其消极作用带来城市发展的停滞。

2.2.1 郊野公园与街区空间的相互作用

简·雅各布斯认为好的公园保持热闹氛围的基本原因是周边地区功能多样化,以及由此促成的使用者及其日程的多样化,公园与其所在街区取得了互利共赢的局面。人流才是公园的核心,多时段、多龄段、多需求的人流,为公园的持续有效运作提供了可能性。人是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巴西利亚城市规划严格进行功能分区,建成的郊区公园的体量都十分庞大,但都远离居住区,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很高,使用的意义却不高,一切看似井然有序的背后是整座城市社会交流空间的缺失,过分的秩序感给人带来只有冰冷、乏味。

2.2.2 人迹罕至的公园无法满足公共空间交往需求

环境优美的公园的确令人在游览中心旷神怡。《交往与空间》中提到,人的交往需求满足于公共空间中的丰富的人之间的观察和视听体验。交往不在于文字与图纸中,而在于具有公共性条件的空间之中。同时,秩序优良的街区需要的是结构丰富的人流,使得城市空间可以全时段均匀分配使用,带来安全的街区和丰富的体验。远期规划中的众多公园项目,目前仅仅是荒凉的郊区,或者是零散的工业、农业用地,这些大型郊野公园只能成为一副美丽的“远景”。

三、结语

近年来,大型郊野公园成为了居民闲暇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公共空间,也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美化城市景色、优化城市空间质量的作用。但是,公园对街区的衔接与反馈不可忽略,随着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几十年更迭发展,我们也应越来越注意到,公园不仅要自然环境优美,还要遵守城市发展规律,不违背人流动线与经济发展原则,达到自然空间与城市街区空间的融合,满足交往性需求,审视城市空间的营造尺度,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5:96-121.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5

[3] 俞孔坚 李迪华 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4]李佳琳.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人性化角度评析——以巴西利亚为例.[J].江西建材,2017(18):14-15

[5]黄业斯 颜怡豪.城市公园夜间使用率与安全性设计初探.[J].智能城市,2019(20):40-41

[6]丛艳国,魏立华,周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规划师,2005(09):88-91.

作者简介:张致远(1997—),男,汉族,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公园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一见如故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