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孩子身上悟出的识字秘籍

2020-12-14李谦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弟子规我会识字

李谦

生活处处皆“汉字”

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我整理出简单的汉字,一遍一遍地教,枯燥无味不说,孩子还逆反,根本不听。怎么办呢?我请教办公室的王红霞老师,王老师说:他儿子小的时候,把家里所有物品上都贴上名字,潜移默化中,孩子就能认识有关生活物品的字了。

尝到甜头的我,把方法用到教学上——一年级开学初,“交朋友认名字”游戏既锻炼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又认识了汉字,还能让作业顺利发下去,一举三得;家长会上和家长交流,让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运用家里的一切资源,激励孩子识字;周末让学生做识字小报,路上认识的商店招牌、玩具说明书、食品包装袋都成了我们识字的小帮手,孩子们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很多汉字。

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汉字”。

阅读与识字相辅相成

阅读和识字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想孩子喜欢阅读,得先让孩子喜欢书。家长给孩子买喜欢的书。比如,立体书、翻翻书、会说话的书,会动的书等。孩子看到那样的书,眼睛里写满了惊喜,不用你催,孩子自己就会打开看。除此之外,贴纸书也是很好的选择,不仅动手、动脑,还能认字,因为他需要先看要求。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书意愿。记得有一次,我儿子要买植物大战僵尸迷宫书,我不想让他买,不觉得这样的书有什么好的,可是耐不住他软磨硬泡。买了之后,却很惊喜,由于他喜欢,所有植物,僵尸的名字他都认识了,每个迷宫都有要求,几遍下来,他也全部认识了。

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教育。”作家鲍德溫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是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孩子创造安静的氛围,陪伴孩子安心读书。

在倾听中背诵,在背诵后识字

15年的时候,我带一年级,我们组进行课改,先认字,再学拼音。我们以儿歌三百首为依托,选取朗朗上口,简单易学的儿歌,让孩子在背诵的基础上认字,然后进行过关测试,一个月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背过了三百首古诗和课本上的所有课文,并且所有要求认识的汉字全部通关,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任务。

“听”在早期阅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儿子小时候,我会播放《三字经》《弟子规》或者小故事给他听,有时候抱着出去玩的时候,我也会背些古诗、《弟子规》给他听。突然有一天,儿子自己咿咿呀呀地背诵了《弟子规》的总序,当时真是欣喜不已。从那之后,我在教学中也运用这种方法,尽量坚持每天能给孩子读几本绘本,读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人物的语气等,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读书。有时候,我故意讲一半,孩子们不知道故事的结果,百爪挠心,不得已,自己就去看剩下的部分了。小孩子,耐心和专注力都还在发展中,为了鼓励孩子们认真听,我们准备了“阅读存折”,每读一本书,就往存折里存一本,积累多了,就可以兑换自己喜欢的文具。孩子小,坐不住,我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他参与进去,比如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时候,我会和学生角色扮演,一起体验大小兔子之间的爱。由于《绘本》的字都很少,几遍下来,他差不多就背下来了,这时候,我会指着字,一个一个地问,一开始顺着认,后来挑着认,最后倒着认,这样以读促认字,效果很好。

识字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活里不存在从天而降的幸运,也没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有的只是千般投入、万般辛苦后的得偿所愿,苦尽甘来。孩子们小,记忆力好,多读书识字,多背经典,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记忆的能力,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弟子规我会识字
弟子规
我会分辨
我会玩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弟子规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