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2020-12-14彭明静
彭明静
【摘 要】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下文针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信息,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抽象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在数学学习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使学生可以感受和体会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指引学生慢慢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发现,对数学问题和知识进行探索。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一)”中“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蝴蝶、蜻蜓等动物的图片,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给学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观察:这些小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教师可以把静态图片转变成为动态画面,使学生感受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重合的过程,进而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
该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不会觉得数学学习抽象枯燥,在动态化的情境中可以有效调动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观察和思考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慢慢喜欢上数学知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难点、重点内容教学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重点内容,这也是教学难点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空间概念和知识转变成为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表征,进而使学生可以创建完整且清晰的空间表象,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意识与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手中的小木棒工具构建出长方体框架。紧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若抽出一根小木棒,且不改变其形状与大小,可以抽出哪根小木棒?若抽出两根小木棒呢?至少要剩下哪几根小木棒,长方体的形状与大小不会发生改变?这时学生的思考会受到阻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展示抽出长方体小木棒,最后剩下了交于一点的三根小木棒。在展示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直观感受。
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把难点知识与抽象化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出来,文、图、像充分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长方体长、宽、高的意义,突破了难点内容教学,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生活突出数学本質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需要开发且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当作数学学习与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听得到、摸得着、看得见的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内涵,对数学本质进行理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解“折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某商场节日打折促销的场面,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折扣概念,使学生了解到几折就是代表原价的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折扣与生活实际案例进行结合,把折扣问题转变成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十的数学问题模型。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数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原型,并利用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凸显数学本质。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尕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