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明代前期河南府移民

2020-12-14刘林坤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民洪武永乐

刘林坤

元末,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致使中原地区满目疮痍,十室九空。明朝建立后,对中原地区进行大量移民,恢复发展生产。河南府为河南布政使司八府之一,长期为中原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与山西相邻,明代招徕大量移民,对该地区经济与秩序的恢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明代前期洪武年间以政府行为为主,永乐年间为转折,政府行为结束。永乐之后,流民问题愈发严重,移民以流民迁徙和政府安抚为主。

河南府隶属于河南布政使司,范围大致为现豫西洛阳、三门峡一带,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川原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明沿袭元制,“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三。东距布政司三百八十里。”辖洛阳、偃师、巩县、孟津、宜阳、永宁、新安、渑池、登封、嵩县、卢氏、陕州、灵宝、阌乡。其中,卢氏、嵩县分别于洪武元年(1368年)、洪武二年(1369年)由南阳府改属河南府,除此之外,未有变动。

河南府因与山西这一重要的移民输出地相邻,在明代,招徕了众多山西移民,大量人口的迁徙,不仅影响了当地政府的赋役税收,也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

一、明代前期河南府移民

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荡,明朝建立之后,恢复发展生产成了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問题。

为了恢复地方的政治组织,发展社会经济,明政府釆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以中原田多完,命省臣议,计民授田。设司农司,开治河南,掌其事……官给牛及农具者,乃收其税,额外垦荒者永不起科。”通过招徕流民、与民休息等一系列措施,中原地区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明初,河南府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地方政府积极招徕流民,收纳未入国家户籍的流民,使其占籍当地,促进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例如“康茂才,字寿卿,湖广蕲州人。洪武初以荣禄大夫同知都督事命守陕州,给粮饷,造浮梁,以济大军。而又绥辑流亡,宽条禁,明赏罚,百姓大悦”。

除了地方官员招徕流民,政府有组织的移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山西洪洞移民。元末明初,由于山西地区较为稳定,受战乱影响较小,且灾害较少,相较周围省份,人口稠密。根据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人口统计:“山西布政使司,户596244,口4020454……河南布政使司,户314785,口1891087。”过去人口稠密的河南省,已变得地广人稀,人口较山西少214万。为了促进河南人口的恢复发展,从洪武二年(1369年)起,明政府开始有组织地从山西向河南移民。如偃师《 滑氏族谱 》:“明朝洪武年间,相传始祖母,携其三子自洪洞县迁移偃师县游店村西头。”牛庄《 牛氏家谱 》记载偃师牛姓是明朝自洪洞县迁自温县,然后又迁入偃师。始祖名川,生三子名洪、弼、超。

伴随着卫所制随之而来的军户移民也成了明初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司掌一方之军政,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布政使司管民事,有关人口统计,布政使司将各府州县的户口上达户部,而都司、卫所所管辖的军户户口上达于兵部。河南布政使司内有12卫,其中,河南府有河南卫、弘农卫两卫所。根据明代兵制,5600人为一卫,河南12卫共有67200 人,其中,河南府两卫共有11200人。明代的卫所制实行军政合一,卫所移民多以家庭为单位,每一卫的卫籍人数多在万人以上。曹树基按核心家庭估计,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河南应有军籍人口 25.3 万人,按照比例划分,河南府军籍人口约为4.2万人,将近河南府人口的十分之一。

根据成化《 河南总志 》统计,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到永乐十年(1412年),河南府的人口变化不大,除了宜阳、嵩县和灵宝的变化幅度较大外,其余州县变化甚微。明朝前期的人口数据还较为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永乐年间河南府的移民较少。永乐元年(1403)闰十一月,巡按河南监察御史孔复言:“奉命安抚河南百姓,今招抚开封等府复业之民302230户,男女1985560口;未复业者尚有32050余户,男女146020余口。”招抚河南百姓,灵宝、永宁两县人口增长较多,应与此次招抚有关。永乐之后,荆襄的流民问题愈发严重。由于荆襄一带人烟稀少,有大量的荒田供流民开垦,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之遁迹于此又可以逃避赋税和徭役,宣德年间(1426-1435),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荆襄地区。如何解决流民问题便成了统治者的一道难题。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便是对于住种已久、愿意附籍者,使其纳粮当差,成为编户。河南府南部和西部的永宁、卢氏和灵宝诸县,因其靠近荆襄地区,且山高林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了流民较为集中的地方,自永乐至成化年间(1403-1487),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二、明代前期河南府移民原因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民众死伤逃亡甚众,人口锐减。元朝统治者镇压红巾军起义,统治者内部各方势力的火拼以及水旱、蝗疫等,天灾人祸相互交织,使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区破败不堪、满目疮痍。

察罕帖木儿与扩廓帖木儿父子二人长期镇军河洛,战事不断,河南府路一片混乱。河南遭受重创的同时,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在山西对峙多年。山西相对而言在元末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客观上保护了山西地区,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元末社会混乱对当地的破坏。之后,明军进入山西,带来了大量的军卫移民,激化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山西人民开始向周围省份迁移。洪武初年,为促进中原地区人口经济的恢复发展,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活动,给予这些移民大量耕田、农具、粮种,并减免税赋。与此同时,军卫移民也为河南府带来了大量的军籍人口。

永乐之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土地兼并严重,同时,吏治腐败,赋税繁重。愈来愈多的农民不堪重负,背井离乡,成为流民。流民问题成为这一时期显著的社会问题。统治者为了解决流民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流民复业,分田种,减税赋。但吏治腐败,许多地方官员未能执行,或大打折扣,使得流民愈来愈多,复业流民复逃。

宣德、正统年间,河南又多次大规模招徕流民。如宣德三年(1428年)“甲辰,行在工部郎中享新自河南还,言山西饥民流徙至河南不下十万余口。”宣德五年“巡按河南侍郎许廓奏,招抚开封等府逃民115600余户复业。”宣德十年(1435年)“诏免河南彰德等府逃民复业者所负税粮,时各府逃民复业者五萬余户。”正统五年(1440年)“甲子,巡抚河南、山西侍郎于谦籍河南、山西、南、北直隶流民,后抚定寄籍者34230户。”正统十二年(1447年)“今各处百姓连年逃来河南者将及二十万。”其中,宣德五年(1430年)和宣德十年(1435年)为招徕河南本地逃民复业,实质上仍是当地民籍,不得算外来移民。其余为徙外省流民,几次下来有数十万人,但没有具体说明河南各地的安置情况,因此,粗略估计,河南府招徕的流民理应有数万人。

流民成为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部分,即使如此,流民仍愈来愈多,流民运动愈演愈烈,最终于成化年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流民起义。流民问题也伴随明王朝始终,并最终颠覆了明朝政权。

三、结语

移民是明代前期河南府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相对于豫北地区大量的山西移民,河南府在移民数量上要少许多,但因为与山西相邻,因此在明朝前期,仍接受了许多山西移民,对豫西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前期河南府的移民,以永乐年间(1403-1424)为分水岭。洪武时期(1368-1398)的移民,主要是政府有组织的大规模山西移民以及卫所移民。永乐之后,主要是私自迁徙的流民和政府组织安置的流民。依照史料上记载的移民情况和地方志中的人口数据,明代前期河南府的外来移民可达到本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时至今日,豫西各地仍然流传着众多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传说。

参考文献:

[1]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J].中国史研究,1995(1):33-44.

[2]苏新留.明代流民成因新探——以明代河南为中心[J].中州学刊,2002(3):99-102.

[3]王兴亚.明初迁山西民到河南考述[J].史学月刊,1984(4):38-46.

[4]袁祖亮,郭庭柏.近两千年来河南人口重心及其运动轨迹[J].中州学刊,1998(2):125-128.

[5]郑发展.明朝洪武初年山西人口移民河南规模初探[J].中州学刊,2009(2):174-176.

[6]灵宝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灵宝县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7]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明]明太祖.明太祖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1999.

[9]张青.洪洞大槐树移民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

[10]葛剑雄.中国人口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流民洪武永乐
书法作品
东晋士族与流民研究文献综述
彩色笔动起来
书法作品
春满人间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略论十九世纪中叶鸭绿江北岸早期朝鲜流民社会——以《江北日记》为中心
西晋流民问题浅探
The effect of a curved bed on the discharge equation in a spillway with a breast wall*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