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性语言与语文教学

2020-12-14陈雯莉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动趣味性语言

陈雯莉

一堂成功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语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亲切温和、谈吐有致,或抑扬顿挫、满腹激情,抑或行云流水、表情达意。但现代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正推动着教学朝一个注重趣味性的方向前进,这是对以往的教学语言的一个补充与完善。趣味性语言探讨如何变苦学为乐学,如何增强学生兴趣,这种教学语言的高超魅力是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感化与教育学生。席勒在其《 随笔 》里谈道:“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语言于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注重使用趣味性语言,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增强语言艺术性。

语文课堂应该是思维跳跃、灵魂碰撞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心情愉悦、彼此欣赏的课堂,应该是融洽交流并获取知识的课堂。只有在这种语文课堂环境下,师生的心灵才会贯通、交融,教师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才能更好地学,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然而,当我们严肃地审视生活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琐碎、单调、枯燥仍是大部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基调,语文教育重点培养的语文素养亦未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文章在新课改背景下,从教师语言艺术的趣味性角度展开论述,讨论如何使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改善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取得优异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语文学科性质特点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来看,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两个特征使其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为复杂与全面,这里先暂且不谈工具性。拿人文性来说,语文教学不仅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还是人性與文化性的整合,包括文化、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需要进行思想教育与人格培养,这提高了语文教学的难度,使得语文学科的教学异常复杂。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语言,要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寻求一种生动新奇、有趣但又不失高尚的方式。

二、学生心理

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来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与猎奇心理,个人独特的认知方式亦使他们热衷于打破常规。学生充满好奇、追求新鲜感的心理特点如果能被语文教师捕捉到并充分利用,继而在教学语言中多多使用一些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必定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等方面产生有利的影响。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如何使用趣味性的语言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改善语文教学效果。

(一)生动形象的趣味感

于漪老师认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它能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激发学生深究底里,荡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陶醉于语言的无穷魅力。语文教师如果能深谙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形象鲜明、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那么就算是无比晦涩枯燥的知识,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喜爱和接受。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教学的生动感和形象性。修辞在语言文字中运用的历史非常悠久,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双关等等。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抽象的概念可以化为具体,深奥的内涵可以变得浅显。同理,修辞手法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会使教师语言大放光彩,不仅能够显示教师高超的语言魅力,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拿“引用”来说,我们可以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学典故、俗语俚语、警句名言等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解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两大风格时,便可以引用宋人俞文豹《吹剑续录》里的内容:“……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既丰富了课堂资源,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恰当的比喻能够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贴切的设问、反问可以制造悬念;酣畅淋漓的排比可以激发学生情感;适时的反复、强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球冠”这个词时,可以这样引入主题:“‘什么叫球冠?假设你买到一个相当圆的西瓜,用刀‘叭地一劈,分成两半,任意拿起一半(手要做动作),这就是球冠。为什么叫球冠呢?这是因为你把瓜肉吃了,剩下的瓜壳可以当帽子戴,所以这称之为冠。”这样的开场白,既幽默又生动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教师若能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将会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对于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术语,便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

(二)幽默诙谐的趣味感

苏联作家斯维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契科夫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幽默是一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话语艺术。许多教学实验已经证明: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很受学生欢迎,它不仅缓和了学生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的紧张心理,也使学生在一种愉悦、融洽的氛围里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知识,提升自我。教师运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学得更好,教师也树立了“亲生”的形象,增强了教师的威信。于漪老师也认为,教学语言“要风趣,富于幽默感。教师不应该板着面孔上课,满口严肃的话。如果这样,学生就会如芒刺在背,学习起来七折八扣。”

幽默不仅体现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也体现教师教育的能力。例如在小学生的基础识字阶段,恰当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法,不仅能启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记忆。如在讲解“兰”字的时候,有的学生总分不清三横的长短之别,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人有腰身会更好看,字呢,和人是一样的,‘兰字三横中间的那一横要写得短些,就好比人的腰身。如果三横一样长的话,就没有‘腰身了,就不美观了。”学生听完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我相信“三横要有长短变化”这一写字要领一定会在这欢快的气氛中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再比如《 黔之驴 》中有一句“慭慭然,莫相知”。其中的“慭”不好写,学生在默写时总写得千奇百怪。在评讲时,教师简单地指出错误难以让学生记得深刻,而借助汉字音、形、义相互结合的特点并能融入风趣幽默的元素,势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这样说:“记住啊,来狗了,要小心!”学生结合字形后迅速明白了老师的话,在欢笑中很快记住了字形,并理解了生字的含义。教师避免了疾言厉色的批评,不会伤害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使课堂笼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但必须明确的是,运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寓教于谐、寓教于乐的形式,是将苦学变为乐学,不同于油嘴滑舌的低级趣味。幽默绝对不等同于低级的玩笑,幽默是智慧的产物,是一种高级的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它需要做到:

诙谐但不庸俗

语文教师使用的幽默语言可以令人发笑,但却不能轻浮、不能浅薄,笑里面应该是轻松愉快,蕴藏着乐观向上的感觉。

含蓄但不晦涩

如果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但又不至于生涩难懂,亦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教学语言。它能引发学生认真思考。

总之,教学语言的幽默与机智不是搞笑逗乐,不是哗众取宠,不能天马行空,更不能脱离教学宗旨。俗语云“四两拨千斤”,这“四两”就是幽默;有联语“一石击破水中天”,这“一石”便是幽默。

三、趣味化语言对于语文教学所起的作用

(一)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内容里包含的传统知识,例如文言文、古诗词占比愈来愈高,对于在这个日益发达的社会里成长的孩子们来说,语文知识稍微显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来学习兴趣,激发不起学习动机。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若想取得语文教学的成功,就需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仅要抑扬顿挫、满怀激情,还要表现出自己的幽默风趣,为学生营造充满审美意义和有趣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在语言的艺术氛围中实现和教师的思想、情感交流,学习效率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打造个性主体,体现人文关怀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各科教学都更加重视“以人为本”,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文学即人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应当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追求。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教师使用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能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提升审美情趣,以足够的美学知识,使用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和艺术性,焕发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联]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3]梁旭.于漪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生动趣味性语言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