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2020-12-14窦全科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3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对策

窦全科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学生全面发展进程。尤其是低年级数学基础的扎实程度,直接影响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轻松程度。而高年级的数学教學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直接影响初中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现状分析与实践经验总结,迎合学生学习特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127-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工作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关注与激励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数学思维固化,学习效果不尽理想。教师应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摸索性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除此之外,应当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让他们在课堂教学当中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观察学生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增添数学教学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认识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能够带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学习兴趣提升。如在《时、分、秒》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体验1秒钟的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时钟的滴答声;跟着时钟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秒拍1下手;让学生展开不看时钟每秒数1个数。引导学生展开体验1分钟的游戏,让学生在1分钟内做口算、画画或摸脉搏,感受1分钟的长短。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讲述时分秒在时间王国中所扮演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将生活实际与数学问题相关联,能够培养学生问题发现、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入手,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理解会更加透彻。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得出,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必须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观察实际生活当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发掘这些知识内容在课堂当中建立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着重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的生活化情境不仅要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生活化情境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比如,当家长与学生一起去买桌布的过程当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要买多大面积的桌布。教师通过这一情况,使学生能够结合长方形面积,进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积极地利用数学思维,加强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当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根据课堂当中所教授的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结合课堂学习当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点,实际的运用在生活当中。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将书本当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数学知识,进一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数学当中的知识内容,要引导学生能够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提问,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有效巩固所学习到的知识点,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够良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教师问题设计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或太过虚假,以确保生活化情境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如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文具店购物的生活情境,学生之间互相比较消费数目与购买到的物品。让学生围绕身高体重等数学问题,完成以往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从出租车收费规定入手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计算最佳乘车省钱的方法。学生围绕生活问题拓展数学思维,更利于教学重难点的轻松突破[1]。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1.拓展课堂容量

受课时等因素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片面,尤其是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题目描述情境理解不充分,学习效率随之降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备课时制作课件,能够减少题目抄写时间,在图片等载体信息的引导下,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更加透彻,知识点讲授更加全面。教材例题解法单一,不利于思维开拓与举一反三能力培养,教师在完成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完成网络例题练习,不仅实现了知识点延伸,更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网络例题练习能够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能够轻松了解学生学习不足之处,给予层次化与针对性的指导,更利于学生学习水平提升。

2.拓展思维方式

数学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够培养学生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相对吃力。尤其是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难以透彻掌握数学知识。尤其是在几何图形相关内容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展示线面成体的动画设计,通过图形旋转或平移等操作,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几何形体,能够透彻了解内部结构与点线图间的关系,在思维拓展上也是传统凭空想象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更利于学生发现图形本质属性。比如:想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教师就要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建设一个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用具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让学生都参与到新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教师是可以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及探索的。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教学用具及多媒体设备等,推演得出计算方法: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的计算方式,学生在掌握运用计算公式的基础之上,教师要使学生尽量更好地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概念,教师可以模拟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体底面的长是5cm,宽是5cm,高是10cm,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套用刚学到的公式,使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考虑到:长方体的底面长和宽已知,但如果要求出它的体积,就必须要先求出它底面的面积,然后再乘以长方体的高。如此,学生的求知欲望高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仔细观察长方体的结构,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考。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有学生举手发言,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式子:5×5×10=250(cm2)。理由是先将长方体的底面积算出来,然后用底面积来乘以长方体的高,以此来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多样化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逐渐走入课堂,除了网络教学之外,还有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率以及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还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拓展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拓宽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启发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当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课堂当中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多媒体教学模式,比单一的课堂式教学更有优势,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常常提出问题的学生比一些解决问题的学生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提出疑问,才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众所周知,数学这门学科对抽象性思维以及逻辑性思维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教师而言,当遇到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要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加强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另外,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这一问题不断地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学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数学这门学科是比较有抽象性的,对学生而言,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才能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对于数学当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当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达到获取良好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引入新型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逐渐拥有创新思维模式。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想法,与教师一起沟通自己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综合来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引导学生敢于去尝试研究,就会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推理习惯及清晰的思路,这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因此,对于学生的能力教师也要认可,探究性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也可以使教师的课堂实际教学更加优化。在计数单位的相关内容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其中规律,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教学质量提升。在方向相关联的内容教学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概念部分或图像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多样化思考,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互动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不同领域的知识重点难点,师生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能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讲解下,学生虽然掌握数学知识概念,但在做题中难以实现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找到关联题型或相同解法的教学视频,通过观看拓展问题解决思路,最终实现数学问题解决得心应手[2-3]。

总结:

教师培养学生兴趣,能够确保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触类旁通与实际应用的能力。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降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难度,拓展學生解题思路的同时,丰富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轻松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支持,提高学生自信心与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带动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性作业的设置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91-92.

[2]崔启旭.探究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107.

[3]蒋芳德.基于以人为本背景下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3):92-93.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