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路径
2020-12-14文瑛
文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教育基础离不开文化教育。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重视文化意识的传播与渗透,帮助学生养成重视文化的好习惯。文化意识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其二是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正确掌握和英语有关的文化知识,熟知语言背景,才能将英语熟练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文章结合过往经验及实际情况,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意识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60-02
文化是语言的根本,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缺一不可。人们用语言进行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交换以及情感的表达,但这个过程无法脱离整体的社会大环境,人与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携带一部分自身所处环境中的社会文化,这就是文化功能及文化内涵在语言应用中的一种体现。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过,文化所以具备生命力,是因为它能够连续不断地进行传播,这也是文化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密切相关。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正确的三观,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小学英语学习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1.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语言的学习
我国对于英语文化的教学引进已经有一段时间,从国内普遍教育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和自如掌控能力依旧不足,进而教学事业对此仍旧要持续完善工作的不足之处。尤其对于多数小学阶段教育而言,学生自身本就不具有良好的行为控制力,很多时候一旦遇到教学阻力,致使正常课程无法开展,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便会受到严重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语言都具备着自己本国文化的特点,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在社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了解和英语有关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人与英国人在打招呼、问候、告别、道歉以及敬语的使用方面存在区别。因此,想要真正熟练掌握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发源地的民风民俗。只有在日常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门语言。这也是新课改后为什么会把文化知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原因。
2.文化意识是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保证
英语学习从本质上来讲属于一种跨文化输入,如果小学生只学习表面的单词、句型、短语等,不学习和英语有关的背景文化,那么学生学到的仅仅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字母,不能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因此,能否培养好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会直接关系到小学英语学习的成败。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建立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因素的基础上,只有在了解英国的生活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以及交流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后,才能将英语更加得体地运用于交流当中。另外,掌握与英语有关的背景文化,能使学生正确判断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掌握对方的文化背景,才能用词准确,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1]。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重要意义
1.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究其根本而言,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语言,所以,语言不仅受文化差异的影响,而且在文化的作用下还会产生对应共性。而且每个国家与民族都会有专属的语言和文化,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透过语言文化的深入探究,了解到其专属的文化内容,最终进一步了解到该国家和民族的传统风俗、行为衣食情况。进而为了能更加直接地得到这种信息和文化差异渗透,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最主要的便是强化对预言的学习,只有精准掌握该民族的语言表述习惯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到文化差异。对于英语科目的学习,我国致力教学投入较多,若想小学阶段的学生能显著提升英语学习能力,便要着重在教学课堂营造中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文化导入入手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对英语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与体会。小学生也会由此更加重视英语的学习,从而调动积极兴趣。
2.语言文化自身特点
语言不仅是供以人们顺利交流与沟通的介质,同时更是独具文化魅力和价值的一种艺术,语言是由不同国家所用文字搭配组成的一系列變化非常多的一种文化。若想顺利掌握一门语言,必须在正规学习下了解语法、结构、语境等多方面要点,简易来讲,语言皆是在特定环境下即时发挥讲述而来的,这种空间范围较大的表述使得语言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尤其对于语意的掌握非常不好把握。即便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环境下和语句搭配的使用同样也各不相同,表达意境意思也非常模糊。故而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受到明显限制,因此在学习结构较为复杂的英语课程中,难度较高。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造成国语语言结构和英语语言结构混淆主语和时间结构,再者就是顺应母语学习思维理解英语,进而造成上下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比如,若在中国将“狗”这一词和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相结合讲述而出,基本是在形容人行为素质非常低下,即为贬义词语。但在西方文化中,“dog”表示人类忠诚的朋友,多为褒义。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路径
1.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实践证明,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合适的语言文化环境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合理运用,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或是书面写作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应当尽量给学生创造蕴含西方文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校内的宣传栏和班级内的学习园地可以用来宣传西方文化,介绍英国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用语习惯和措辞方式,通过宣导西方名人名言,弘扬正确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在清晨或下午进行英语新闻的播报,或是以英语为基础在班级内创建双语班风,鼓励学生学好英语、学会英语,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尽量避免使用汉语和学生交流,利用多媒体设备多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氛围,比如可以让一名学生当售货员,一名学生前去买东西,全程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不会的单词老师可以提供帮助。通过创建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感受到英国人在讲英语时的思维模式。学生在充满浓厚英语氛围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正确的语调,使小学生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逐渐获得用英语进行思考或是交流的能力[2]。
2.结合教材,渗透文化
小学生由于好奇的天性使然,对于有趣的、好玩的国外故事同样感兴趣,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认知对于日后的英语学习影响非常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浓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文化的渗透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
英语的单词和汉语的词汇一样,在长期的使用中被赋予了多种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对于重点单词或是文化内涵比较深刻的单词可以进行文化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实际意义。比如在学习和颜色有关的单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中西方对于“颜色”理解的不同之处。比如“black”虽然中文翻译为“黑色”,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大区别:成语“鼻青脸肿”翻译成英语应当是“You have got a black eye”;“红茶”的正确翻译应当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通过不同单词和词语的用意比较,能够让学生比较平滑地从汉语学习过渡到英语学习当中,减少拼音对英语学习造成的误解[3]。
(2)在课文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英语的日常交际展开的,从英语课文中就能明显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比如在学习“How old are you?”时,可以告诉学生,年龄询问在国内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国外就相对严肃一些,在西方国家询问女士年龄时她们会婉转的回答“Sorry,its a secret.”。这是因为西方人对于个人隐私更加看重一些,因此不会轻易回答有关年龄的问题;在学习“food”这个单词后,可以让学生表演“Go to the KFC”,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西方快餐文化的体验,使学生了解快餐之所以在西方盛行的原因,这点与中国人愿意花上一个下午的时间去煲上一道汤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处的了解更加深刻[4]。
3.基于课本,理解文化
在新课改教学制度革新背景下,很多院校的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多元化,相对而言非常重视在学生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故而,近些年我们可在小学英语课本中,观察到很多知识讲解内容不再仅限于理论讲述,而是愈发注重以故事为主题,让其中穿插的知识点变得越发生动活跃起来,教师若此时学会引入一些新的教学策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将课堂变得趣味十足[5]。相应所渗透的文化色彩,也会更加利用学生理解。故而教师在进行实际英语教学中,为了打造专属且高效的课堂便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和实际内容,深入挖掘课本文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随之按照自身教学节奏从而对学生展开重点讲解,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充分理解并领会这种文化的渗透。例如老师在讲解《这是我的家庭——This is my family》过程中,在未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对“family”成员中的“uncle”一词容易感到费解,学生通常会提问“为什么书本中叫‘叔叔、‘舅舅等都是使用这一个词呢?”“他们在对话时又是如何分辨‘uncle所指的是哪个人呢?”。就此,老师在接待此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文化角度向其解释此方面的问题。老师可回答:“西方国家和我们不同,他们在表达对长辈的尊重之情时,并不会过于注重我们的‘叔叔、舅舅称呼,而是将长辈的名字全部念出加上后坠或是在谈话过程中提及”[6]。当学生在了解到这种文化差异之后,便能恍然明白文化的差异,深刻认识到中国和西方文化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不同之处。由此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渴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了解到更多中西文化差异。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过程中,表示我们在表达对长辈尊重时,便不会提及其全名或是直呼其名等基本相反的文化知识[7]。
结束语:
文化意识的养成对于学生学好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西方文化的灌输和传播,争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成强.浅谈儒家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55):10-11.
[2]孙静.中西方问候语差异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校园英语,2019(9):25-26.
[3]徐小凡.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管窥[J].高考,2019(14):53-54.
[4]叶素文.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9(3):9-10.
[5]戴璐.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26):21.
[6]翟治红.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研究[J].神州,2020(9):99.
[7]李金鸿.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