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融合策略
2020-12-14田明姣
田明姣
摘 要: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在我们当前社会的普及和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也为我们的生活、学习、社交等领域带来了更加生动鲜活的体验,不仅改变着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更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模式、方法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学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课外知识
引言: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简约高效、集成度高、运行平稳有序的教学辅助,已经日益与当代学习密切结合为一体。同时,信息技术与学科相整合,指的不是仅仅着眼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把信息技术仅仅当做一种工具来看待,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激励辅助,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信息共享等理念为依据,把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强调教与学之间的互助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更加宽广的平台。本文从信息技术融合语文学科为基础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界带来一些启示。
一、融合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同课堂教学之间的融合已经十分广泛,不仅能有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而且还能以其大量的网络资源为载体,充分彰显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和语言学科优势,充分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同语文学科相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讲述《草原》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结合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草原图片以及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还可以将文章的架构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的景色描写以及人物感情进行直观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草原近几年的变化进行展示,以鲜明的对比,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综合相关的唐诗进行草原景色的直观讲述,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氛围是决定课堂效率高效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研究表明,氛围非常有助于提高人的内在潜力,对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也有着强有力的塑造作用。同时,小学生比较天真可爱,对色彩鲜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等有着天然的好感。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引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内部氛围,创设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述《伯牙鼓琴》的相关内容时,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讲述伯牙子期的故事,随后借助信息技术对相关的原文就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随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进行讲述,随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类似于高山流水的成语历史典故,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模板,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相关的文言文进行字词提问,适当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便利条件,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字词,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语文课外知识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学科特征决定如果要掌握足够好的语言能力,就必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知识,才能基本满足学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就是一种可以融合网络的又是教学辅助手段,能为学生呈现更多、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承载量,通过听、看、说等融合为一体,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讲述苏轼的生平,讲解唐宋八大家以及苏轼和三王的故事,结合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向学生讲述欧阳修和其他宋代文豪的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讲述“乌台诗案”,对苏轼的相关生平以及性格进行讲述,同时教师还可以让讲解自己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理解,逐渐深入诗词内涵,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整合苏轼相关的诗词,进行种类讲解,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整合能力,丰富学生语文课外知识。
综上所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界的一大趋势,作为出众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学习,积极引言信息技术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方法,通过信息技术融合语文学科的基本方法,实现二者之间资源、信息、教学法等之间的整合,不断挖掘信息技术应用语文学科的潜力,从而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张成亮.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J].读书文摘,2016(02):88.
[2]张成亮.关于信息技術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误区及改进策略[J].学周刊,2016(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