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教学课外延伸的教学策略

2017-07-03杨昌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外知识创新

杨昌莲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认可。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规范办学行为的整治工作中,使教学行为、教学观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教学课内外结合受到进一步重视。

[关键词]创新;课本知识延伸;课外知识

在初中政治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政治学科由于其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内容较为抽象,导致了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甚至将政治课当作“自习课”,长此以往,就出现了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结合,以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实效。

一、从教材中的疑问点出发来延伸

我们的教学一直都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进行的,把教材的知识点一一讲解,重点、难点、联系点让学生统统装进脑子里去,这样或许能满足应试的需要,但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是远远不够的。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章中涉及“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这一知识点时,提到了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概念。但仅从教材内容来看,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无从理解,为解答这一疑问,我将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单独的整理和准备,用活页的形式打印,作为一个课堂的补充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和具体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各自具体的初次分配的过程);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等。这样的讲解表面看来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实际上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提升其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素质教育不应对教材一味地“崇拜”。教材中学生能自己消化的内容我们无需过多置喙,而对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从课本延伸出去,甚至是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课外的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从时事现象出发来探究

很多学生对政治课的印象都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和烦琐的知识点识记,我想除了教学方式方法等原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政治学科中时事热点与学生求知欲的结合。今天,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学生不可能过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塞生活,时事的新颖性也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我们适当地引导,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借适当的时机用好政治学科与时事的联系,对课本知识进行一定的扩展或帮学生增加最新的时事知识讲解就能一改之前学生对政治学科沉闷枯燥的认识,激发学生更多地对政治学科产生求知欲望,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从传统文化出发来丰富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如果能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和选材,将传统文化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感受和体会我们的传统文化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导他们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讲解“哲学生活”这一章中“规律”的含义的时候列举了“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成语故事,并让学生尝试从已掌握的俗语、成语和寓言故事中找出能够反映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的必要性的相关素材。在讲解“矛盾”的含义时用了《老子》中的观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将传统文化中的文学、思想、艺术等展示给学生,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既有利于教学知识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整合。

四、从习题中的问题出发来拓展

不管是上新课还是讲习题,如果我们能抛开应试的包袱,单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出发点来教育学生的话,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曾将这样的一道题目摆在我们面前: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A.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B.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C.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对这道题目中提到的两个概念:“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学生并不能从课本内获得解答,所以我用所查獲的相关知识对“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按劳分配的实现同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这两个问题为学生做了具体的讲解,这样的讲解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按劳分配”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将政治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用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是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途径之一。当然,在课堂知识的延伸和课外知识的讲解中也应坚持适度原则。从相关扩展知识的内容选择上应以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求知兴趣方向为突破口。在扩展知识的落实方式上应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主,让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辅以一定的课堂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

总之,将课外延伸跟初中政治课堂相联系,一方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是教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外内容讨论的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对时政的解读能力和对初中政治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学生通过不断地将知识与实践融合,从而更好更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这也是解决政治教学困境的最好方法。

猜你喜欢

课外知识创新
高中课外英语社团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