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2-14程静刘同彭骞陈晓燕
程静 刘同 彭骞 陈晓燕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立足地方院校发展实际,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试图探索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经济学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解决传统经济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用型经济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经济学;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qo。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互联网的使用已经从PC端发展到移动终端,在线教育也实现了PC端到多媒体教学和移动教学的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事业进行结合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应用于学习中,通过互联网与需要的信息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活跃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
近些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做过一些探索和研究。王莉( 2016)针对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的英语课堂,提出构建互动教学及管理新模式。程裕强等( 2015)详细论述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孙少辉( 2016)通过对智能手机在物理教学备课、预习、授课、课堂演示、课外探究、巩固提升6个环节中的相关介绍,展示了云脉文档识别、作业帮、噪声计、NB物理虚拟实验等终端软件在推动物理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周明贤( 2016)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出,正确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时候使用手机辅助学习,变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使手机光明正大地走进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之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结合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与探索,立足地方院校发展实际,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1.1 教学内容涉面较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经济问题层出不穷,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时也关系着学生将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涉面较窄,学生只能通过经济学教材完成相关专业学习,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材之中,得不到有效提升,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仅仅是通过课件的形式将教材中的内容呈现给学生,缺乏创新,教学内容不丰富,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 教学资源条件有限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条件十分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学习资源稀缺。在传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课件、教材、案例以及图片等形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也只能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学习,很难接触到校外优秀的学习资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其次,教学环境固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固定的教室内学习,上课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听课效果。
1.3 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老师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进行经济学知识的讲授,并适当的借助板书以及课件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则在听课的过程中“疯狂”地做笔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不利地位,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缺乏和老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效果较差。然而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往往存在大量经济学概念、公式、模型以及定理等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因此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迫在眉睫。
1.4教学规模较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大多都是固定班级授课,学生只需按时到达教室,然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内,完成经济学知识的学习。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课堂教学任务较重,很多老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以独角戏的方式,进行单向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难以展开,难以顾全大局,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这对于经济学的学习而言,无疑是一大弊端。
1.5 教学效果理想化程度有待提高
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我国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等情况,上课期间开小差,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但给老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发展。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经济学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对高校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及影响。经济学相比于其他学科,课程难度系数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適用于现代的经济学教学,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渐成熟的背景下,转变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2.1 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大部分来自于教材,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单一,很多抽象化的经济学知识理解得不透彻,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然而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学到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经济学知识,所学内容更加完整全面,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另外,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将抽象化的经济学概念以及经济学图表具体化,相比于生硬的理论、图表而言,更易于学生接受。对于课上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加深理解,从而加强学习效果。由此可见,通过实施移动互联网技术,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老师或者教材,而是逐渐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2.2 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推进,教学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经济学教学模式中学习资源稀缺的问题。其中各大学习平台层出不穷,比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以及高校邦等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大高校优秀学习资源汇集于此,拉近了学生与优秀教学资源的距离,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课上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特别是像经济学这类抽象理论性学科,更要加以理解并巩固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3 教学方式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当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是要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单一的不利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近几年不断实施的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并有效的运用到经濟学学习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老师“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转向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上课期间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而是师生一起探讨重要知识点,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而且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以后的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时间空间均受到限制,教师也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成果不明显。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的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定制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经济学学习效率。
2.5 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化
经济学传统线下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有效地扭转了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化。当老师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可以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授课方式不再单调枯燥,让学生“眼前一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地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度依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将使经济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极度依赖网络。网速的快慢,网络的稳定性以及移动设备与计算机的普及率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也取得一些阶段性的胜利,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经济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经济学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经济学现象通过视频和案例的形式呈现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经济学操作软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简单、高效地学习经济学知识。因此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资源,这就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学教学对网络的需求与我国目前网络基础设施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2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使传统教育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想要迎接这场挑战就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在传统经济学课堂上,老师通常处于主体地位,高度依赖教材,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而学生通常是被动学习,缺少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也是死记硬背,没有将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在传统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容易忽视实践操作能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高校亟待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3.3 缺乏相关理论指导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必须拥有先进理论指导,单纯依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国内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很多理论研究都是低水平的重复,缺少创新性和实用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理想,难以取得重大的突破。研究者思路不开阔,交流的不足导致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而缺乏理论的支撑将使教育改革的道路面临重重阻碍。
3.4 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及重复浪费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可以使经济学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但是网络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也会影响经济学的教学质量。由于网络资源制作者水平高低不同,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也高低不同,其中不乏粗糙的教学资源,而部分学生知识水平有限,难以分辨出资源质量的高低。同时网络资源重复浪费严重,大量相同课件和视频的堆积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学习素材的同时也加大了学生搜索选择资源的负担,一方面关于热点经济问题讲解的资源重复严重,一方面冷门经济话题搜索困难,亟需补充。缺乏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以及重复浪费严重的现状。
3.5 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最终执行者,因此教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近年来高校教授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年龄偏大的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部分教授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与年轻教师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对教师信息网络技术使用能力也提出了硬性要求,这既给经济学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为教师技能的成长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因此要真正实现经济学课程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就必须提高教师适应网络技术的能力。
4 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4.1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可以使经济学教学更加数字化,丰富化和多样化。为此建议:政府部门应该成立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解决部分高校经济学专业机房面积严重不足,机房网络不稳定和上网速度慢等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及时对网络设备进行问题排查和维护;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经济学教学在给部分贫困落后地区的高校带来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对偏远落后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要求,因此针对落后地区,我们要充分借助政府、高校和網络企业等三方的力量,帮助他们提高通信线路的覆盖率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建设。
4.2 打破传统,突破观念
高校和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传统桎梏,同时教师还要主动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研修,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掌握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改变传统经济学课程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同时教育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方针导向,鼓励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积极研发适合高校经济学教学的信息化软件,鼓励号召高校加强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使经济学专业实现与移动网络技术高度融合。
4.3 加强理论研究和规范管理
经济学专业的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主动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增加教师间交流机会。根据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中运用遇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理论,当前众多先进的相关理论都是来自国外,并不一定适合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经济学教学拥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同时经济学专业要严格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营造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应用的轻松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4.4 建设统一管理的学习资源库
教育部门出台教学资源的统一标准,建设统一管理的学习资源库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及重复浪费的问题,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实时掌握网络资源状况,对于低水平及大量重复的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同时及时补充比较薄弱的知识点。统一管理的学习资源库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走“教学资源的收集一教学资源的加工一教学资源的存储一教育资源的利用”的标准化管理之路,从而更好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求。
4.5 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经济学教学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网络及移动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无疑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欠佳,将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学教学的进程和质量,因此,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 (13):7-8.
[2]程裕强,吴庆军,龚榆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2):114-117.
[3]孙少辉.智能手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QQ软件教学应用为例[J].数字教育,2016(3):77-80.
[4]周明贤.构建中职语文生态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6( 32):143-144.
[5]赵丽,孙晓泽,张国强,等.雨课堂在《运动生理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2019 (6):149-152.
[6]吴颖聪.浅谈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中网络资源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 8):327-328.
[作者简介]程静(1979-),女,湖北应城人,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刘同(1997-),女,山东聊城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彭骞(1996-),女,湖北黄冈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陈晓燕(1975-),女,湖北孝感人,孝感市玉泉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