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现状与分析

2020-12-14赖晓芬

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赖晓芬

摘 要: 广州童声合唱团近十年飞速发展,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交流学习的百花齐放的模式。本文通过对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的特点及培养模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更进一步推动广州童声合唱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童声合唱 教育现状 发展对策

长期以来,广州一直有着集体歌唱的热情和习惯,社会上也形成了一股崇尚合唱的优良传统。参与合唱的人数达二十万左右,常态性的合唱活动也应接不暇,如有每年一届的广州市合唱艺术周、每2年一届的广州市老干部合唱节、每3年一届广州市学校合唱节、每2年一届的省“百歌颂中华”活动广州地区选拔赛、每2至3年一届的广州(番禺)星海国际合唱节{1}。2013年,由于在国际合唱文化交流,合唱音乐教育及有效建设形成的社会合唱文化氛围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广州被世界合唱理事会授予的“世界合唱之都”的称号{2}。

在广州市十几万合唱人口中,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的童声合唱团员。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的童声合唱就蜚声海内外,踊跃参加各种国内外合唱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也由此引起社会,特别是学界对童声合唱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现状的调查,深入了解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的特点及培养模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更进一步推动广州童声合唱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学界对童声合唱教育的研究综述

通过从中国知网(CNKI)对“童声合唱”的搜索,共检索出近十年相关研究论文共计968篇。通过整理发现,学界对童声合唱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童声合唱教育现状研究

对童声合唱教育现状的探索,学界多结合具体的地区进行研究。如范国须《平顶山市童声合唱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调查了平顶山童声合唱教育现状{3};戴婕《上海近十年少儿合唱的状况与分析》研究了上海近十年内不同少儿合唱团的经营方式、训练模式{4};宗艳丽《日照市少儿合唱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日照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学校、艺术培训机构少儿合唱教育为典例{5};魏术会《青岛市童声合唱教育发展现状》以青岛市爱乐少儿合唱团为研究对象{6};张弘《从小学音乐教学探析中国童声合唱的现状》以无锡东林小学为坐标原点,探析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对中国童声合唱的影响{7}。这些研究都以当地有影响的童声合唱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地童声合唱教育的现状,并对童声合唱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与发展对策。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有力推动了当地童声合唱教育的发展。

2.童声合唱教学方式研究

童声是美丽的,纯洁的,童声合唱尤为显得动人悦耳。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合唱水平,掌握合唱技巧,是童声合唱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学界对此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韩德森《童声合唱教学策略探究》从童声的阶段区分、童声嗓音的保护与发展、童声合唱风格特征和童声合唱教学方法等4个方面对童声合唱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8}。孙歆然《浅谈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问题及解决方法》针对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气息、发声等用声问题,希望通过引导儿童正确、科学地运用声音,可以更加完美地展示童声合唱的魅力{9}。马新媛《浅谈童声合唱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童声合唱中常见的呼吸、共鸣与音色、节奏三个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认为运用正确、科学的声音训练、气息训练及基本理论知识,可有效提高儿童的演唱水平及审美和鉴赏能力{10}。郭建平《认知形体律动中的童声合唱》针对童声合唱中为“摇头晃脑踮着脚”就是形体律动的错误认识,提出要正确认识童声合唱中的形体律动对合唱的帮助和提升{11}。

3.童声合唱教育名家研究

在童声合唱教育中,有一批优秀的中外教育名家投身于童声合唱的事业中,学界对他们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或总结,如齐扩《童声合唱教育中柯达伊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研究》以童声合唱教育中柯达伊教学法本土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其本土化的应用及推广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童声合唱教育中柯达伊法本土化的障碍与对策和如何有效推广柯达伊童声合唱教育方法的本土化{12}。赖菁菁《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与素质培养》总结了林恩·威廉姆斯童声合唱的教学经验。林恩教授是澳大利亚童声合唱专家,她采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训练模式,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通过各种比喻和启发想象来帮助孩子们寻找她想要的合唱声音,系统培养他们的视唱能力{13}。陈丹《张以达合唱训练研究》对张以达独创的“多声部整体视唱训练法”进行了介绍{14}。唐明军《张以达的童声合唱研究》对张以达创作的童声合唱代表作《猜调》、《采茶》、《编花篮小景》等作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张以达童声合唱改编创作技法和审美意义的艺术特征{15}。

综上所述,学界对童声合唱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少,研究的视域也比较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这些都是学界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

二、广州市童声合唱教育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由于合唱在陶冶情操,提高内在修养,建立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和家庭越来越重视培养儿童的音乐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童声合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州是童声合唱教育事业发展较早的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州的童声合唱教育呈现出繁荣景象,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校园童声合唱教育蓬勃兴起

1983年,广州市举办了首届学校合唱节,至2016年,共举办13届。参赛的中小学合唱团逐年增加,影响力较大。广州市学校合唱节的举办,开创了全国学校组织合唱比赛的先河,也引领全国及省内各市校园的童声合唱。一批培养出优秀童声合唱团的学校脱颖而出,如广东省实验中学合唱团、广州市第一中学星光艺术团混声合唱团、花都云山学校合唱团、东风西路小学合唱团、文德路小学合唱团、小北路小学“阳光小北合唱团、广州石化小学合唱团、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合唱团等。这些中小学校不仅拥有齐全的音乐教学设备,能满足日常音乐课教学的需要,同时坚持以童声合唱的形式,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此外,随着广州民办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民办学校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促进民办学校音乐教育发展,2018年5月,广州举行了“首届民办学校合唱节”。此次民办学校合唱节,吸引了广州市超过三成民办中小学的合唱团参加,掀起了新一轮的校园童声合唱的高潮。

2.少年宫童声合唱教育异军突起

除校园童声合唱教育外,广州市各少年宫童声合唱教育也异军突起。在广州辖区的各少年宫,都纷纷成立了各自的童声合唱团,如既有成立较早,历史悠久的广州市少年宫合唱团(成立于1954年)、海珠区小海燕合唱团(成立于1978年)、越秀区小云雀合唱团(成立于1981年)、天河摩星轮少儿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等,也有合唱团的新生力量,如番禺星海少年宫星儿合唱团(成立于2006年)、黄埔区青少年宫小风帆合唱团(成立于2012年)、广州市青年文化宫童声合唱团(成立于2017年)等。各大少年宫利用平台优势,向全市各中小学招收热爱歌唱、各学校合唱团队优秀骨干团员加入。同时,各大少年宫也聘请众多名家,如徐瑞琪、赖广益、赖元葵、苏严惠、杨力、刁志君等老师,担任合唱团的艺术总监或常任指挥。在他们精心指导下,各大合唱团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校外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很好地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丰富了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其他童声合唱团教育方兴未艾

面对兴旺的合唱市场,除了校园、少年宫外,一些剧团、电台及私人兴办的培训机构也纷纷加入,强强联合,成立童声合唱团,抢占市场。如广州大剧院自主创办的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是国内首个剧院直属童声合唱团;广州广电少儿合唱团依托广州广播电视台及珠江数码集团,是一支以电视媒体为核心传播媒介的少儿合唱团;广州少儿广播合唱团是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合唱协会和广州艺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力打造的;廣州爱乐少女合唱团是由受过良好音乐训练的少女们组合成立的,由社会企业为合唱团活动提供资助,是一支纯女声的合唱团。广东省智慧青少年宫童声合唱团由广东智慧青少年宫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成立的。这些合唱团主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企业资源办学。

面对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的繁荣景象,广州童声合唱教育在运营管理、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上也各具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运营管理各异。广州童声合唱教育的大发展,体现在运营管理的模式上,是各不相同的。校园童声合唱团和少年宫合唱团虽属不同系列,前者是校内教育,后者是校外教育,但他们的运营模式是一致的,都属于国家性单位运营模式,隶属当地教育部门,因而他们有教育局编制,生源和师资相对稳定,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固定;排练条件也较好,有相应的排练场地及设备。在运营的过程中,学校和少年宫经费相对宽裕,虽然少年宫合唱团也收费,但收费较少。他们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需要考虑是否会亏损。

而广州广电少儿合唱团、广州少儿广播合唱团、广东省智慧青少年宫童声合唱团等合唱团,属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合唱团。这些合唱团由企业出资建立,如广州广电少儿合唱团依托珠江数码集团而成立的,广州少儿广播合唱团借助广州艺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而成立的,广东省智慧青少年宫童声合唱团是由广东智慧青少年宫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自建的。这一类合唱团所有训练及演出的有关事务,均需承担多方面的运营风险,属于自负盈亏型。学员每学期也要缴纳较高的培训费,以维持合唱团的整体运作。这些合唱团通常能够聘请到水平较高的师资,保证了合唱团的整体质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第二,分级梯次培养。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孩子都有学习与锻炼的机会,各校外童声合唱团大都采取分级梯次培养,构建金字塔式的合唱教学架构,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培养模式。如海珠区小海燕合唱团由初级、中级、高级以及演出班四个梯队组成;越秀区小云雀合唱团由启蒙班、苗苗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表演班等6个梯队组成;广东省智慧青少年宫童声合唱团分启蒙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以及表演班等梯次;广州少儿广播合唱团特设两个团队(表演团和预备团)、一个培训班的梯队设置。

不同的梯次招生,培养目的不同。以广州少年宫童声合唱团为例,它分幼儿合唱亲子班、幼儿兴趣班、合唱初级班、合唱中级班、合唱高级班等5个梯次。每个梯次培养目的侧重不一样。“幼儿合唱亲子班”通过游戏的形式,加强亲子沟通,培养2.5—4岁之间幼儿对歌唱的兴趣;“幼儿兴趣班”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幼儿对歌唱的兴趣,提高幼儿演唱的技能和音乐素质,感受和体验音乐所带给自己的快乐;“合唱初级班”注重合唱的“合”,要求声音和谐统一,共鸣腔自然,充分张开,音量饱满,音色丰润;“合唱中级班”注重对有声部合唱作品的声音处理,加强学生的视唱能力,并通过中外不同作品的演唱和训练,提高其音乐综合素质及合唱水平;“合唱高级班”训练合唱团员在气息的支持点上进行粒力度、音乐、音色与声带张力之间比例关系的调整能力;各个声部之间的纵向与横向方面平衡协调能力;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及感觉。这种分级梯次培养,每个梯次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通过层层选拔考核,形成梯队升级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文化课是学校的优先教育,在普通中小学阶段,通常一个学校只开设一支合唱团,招生更多的是面向三到五年级或七、八年级的学生,因而校内的童声合唱团也就不存在分级梯次培养。

第三,“课堂+舞台(比赛)”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各童声合唱团凭借优越的平台资源优势,采用“课堂+舞台”或“课堂+比赛”的教学模式。即在日常课程训练的同时,通过众多的演出及交流机会、或参加各种合唱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有上舞台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得到迅速成长,实现全面发展。如越秀区小云雀合唱团自建团以来,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确立培养学员的童声美学观念,注重对学员核心素养的培养,按专业团体训练的模式,以五线谱代替常用的简谱视唱,融入美声唱法训练,通过规范的音乐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提升学员的音乐修养和音乐造诣;另一方面,又结合丰富多彩的实践演出活动,如举办每年的“小云雀之夜合唱音乐会”,或参与规格较高的中央乐团、广州乐团的专业演出,或参加国内外各级别合唱比赛等,培养了学员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以及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又如广州大剧院童声合唱团依照职业化演出团队模式运作,在日常课程训练的同时,凭借优越的平台资源优势,学员不仅享有与国际级音乐家亲自指导的机会,并参与每年年度歌剧以及其他重点演出,与世界顶级大师同台献艺。使团员在众多的演出及交流机会中得到迅速成长,通过参加大量的舞台表演,提升学员们的演唱技巧和舞台经验。

三、广州市童声合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虽然广州市的童声合唱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看到,广州市童声合唱教育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参与合唱的学员流动性大,成才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多掌握一项技能,而参加合唱团也就成了孩子们音乐教育的最好选择,这也是造成童声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再加之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文化课优先,以及繁重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到孩子们加入童声合唱团的意愿,造成每一年合唱团学员流动性增大,有意愿坚持的学员较少,真正成为合唱团中金字塔尖上的明珠并不多。即使有些家庭出于功利性的目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为音乐人才,从而逼迫孩子们坚持加入合唱团,但是由于孩子们兴趣转移快,长期坚持存在难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终究是没有得偿所愿。

第二,合唱教学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广州从事童声合唱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声乐主项,并不是学合唱专业出身。对他们来说,自身掌握的合唱理论知识薄弱,对合唱缺少深入研究,参与合唱团演唱实践机会也较少。因而,在教学中,他们只能用已往的经验方法或成人化的声乐训练方法,将童声合唱教育成人化,导致中小学生在反复的合唱训练中,缺乏耐心,不仅觉得训练抽象,而且感到枯燥无味,不但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反而造成不能培养并激发孩子学习合唱的兴趣,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达不到应有的合唱实际效果。同时,有些合唱指挥教师明知自身的不足,却宁愿只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上,很少考虑出去进修提升自己。另外,也有不少的合唱团,其教师多数为兼职,排练结束,也即完成教学任务,很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再加上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代班授课现象时有发生,难免对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有所影响。

第三,欠缺科学合理的童声训练理念和方法

纯洁、清脆、动人,是童声的魅力所在;音色的统一、自然、不做作,是对童声合唱的要求。虽然合唱追求的是共性的声音,但是有的合唱团队由于缺乏科学的训练理念及方法,忽视了学生在音色、音域、乐感等方面的差异,训练时将学生的声音向成人音色靠拢,一味强调厚重感,盲目的追求声音的响、亮、声势磅礴,而忽略了童声本身的动人特点,导致整个团队经常出现喊唱、位置低、真声过多、没有共鸣,声音比队员的实际年龄老化许多等问题,在训练过程中失去童声原有特色。用训练成人的强度、难度来训练儿童,这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童声合唱本来脆嫩、纯洁的美感。

针对童声合唱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以为,广州童声合唱教育未来发展之路,可以从以下路径中着手:

第一,开拓现代信息技术模式下的合唱移动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长期坚持进行合唱训练,是一种挑战。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减少合唱团流动性过大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童声合唱团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教育提供了便捷,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发展,教育的场合不再局限于课堂面授的形式,在课堂之外,也可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拓宽了中小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和手段,使移动教学成为现实。如借助微信的语音功能、音频功能,要求学生录制视唱作业及合唱作品练习,方便老师的点评辅导。这种采用微信語音、音频,一对一回复点评的方式,能够及时跟踪、控制和评价学生课外的学习状况;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利用百度网盘,将语音、文本、视频等教学资源,定期推送和分享,扩大音乐教学容量,使音乐教学资源的存储和传播更具有及时性、便捷性;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及时发布每周教学的新动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随时交流、互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互联网+合唱”新模式,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快速汲取知识渠道,开拓了合唱移动教学的新局面。通过开拓现代信息技术模式下的合唱移动教学,会更加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成就感。

第二,提高合唱教育师资的业务水平。

高水平师资,是童声合唱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不管是学校,还是各童声合唱团,都需要有一批合唱指挥与组织能力兼备的音乐教师作为骨干。因而,提高合唱教育师资的业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必须制定培养高水平的合唱指挥师资队伍的规划,完善专业合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当下最新的合唱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合唱指挥大师班或研修班等教育交流活动,学习专业合唱指挥理论与实践方法,汲取国内外优秀合唱团队的教学管理策略及经验,不断更新、创新个人教学方法,鼓励各个合唱团的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开展专题研讨。通过以上的集体学习与锻炼机会,让合唱教师得到合唱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他们活跃的思维与接受新知的能力,在不断丰富创新的小学合唱发展过程中,体会教学相长的含义,给自身不断带来提升。

第三,利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训练童声。

好的童声合唱,不仅要追求和谐、统一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还要掌握歌唱的气息,没有好的气息就没有歌唱。孩子们处于发育阶段,歌唱起来有时会控制不好气息,容易用喉音发声、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容易导致气僵或喉紧。因此,孩子们首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呼吸,通过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等练习,以及通过打 “嘟” 或吐“丝”字,进行气息的连贯性训练和循环呼吸训练。通过这些方法训练,让孩子们在歌唱时能平稳有节制的将吸好的气息呼出,在歌唱中体会气息的流动,让气息更好的为歌唱服务。同时,还要引导孩子们打开喉咙歌唱,避免发声状态拘谨、声音僵硬,缺少弹性,造成大声喊唱的现象,可以通过张嘴练习、打哈欠、扩胸运动,模仿动物的呼吸等放松性练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共鸣腔体兴奋,呼吸流畅自如,训练孩子们喉部的发声灵活性,为发声做准备。在起声训练中,应采用“软起”的起声方式,避免孩子们“硬起”,造成“真声”比例过多。还要运用指拍法、击拍法、图示法、节奏读等方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速度感和节奏感,使他们对节奏的快慢形成基本认知,能清楚的把握整体的音乐速度与乐句的强弱关系,更好诠释作品的风格。

结语

广州童声合唱教育事业的进步和成长,离不开其各自的运营模式、生源和师资队伍、适合各团发展的课程设置与分班。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各童声合唱团各展所长,百花齐放。未来广州童声合唱教育事业需要继续发展,依旧要不断地摸索与探寻,总结与反思,更好地发展和开拓广州的童声合唱教育事业的领域,使广州未来的童声合唱教育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黄丹彤.广州合唱团队数量约3000支成“世界合唱之都”[N].广州日报,2013-11-11.

{2}彭文蕊,曹晓亮.广州被授予“世界合唱之都”称号[N]. 南方日报,2013-11-8.

{3}范国须.平顶山市童声合唱教育现状及改革建议[J].音乐时空,2012(7).

{4}戴婕.上海近十年少儿合唱的状况与分析[D].硕士论文,2014.

{5}宗艳丽.日照市少儿合唱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 硕士论文,2012.

{6}魏术会.青岛市童声合唱教育发展现状[D].硕士论文,2015.

{7}张弘.从小学音乐教学探析中国童声合唱的现状[D].硕士论文,2016.

{8}韩德森.童声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4).

{9}孙歆然.浅谈童声合唱在作品演绎中的用声问题及解决方法[J].戏剧之家,2015(4).

{10}马新媛.浅谈童声合唱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黄河之声,2016(10).

{11}郭建平.认知形体律动中的童声合唱 [J].艺术科技,2017(3期).

{12}齐扩.童声合唱教育中柯达伊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研究[D].硕士论文,2015.

{13}赖菁菁.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与素质培养[J].歌唱世界,2015(5).

{14}陈丹.张以达合唱训练研究[D].硕士论文,2005.

{15}唐明军.张以达的童声合唱研究[D].硕士论文,2002.

猜你喜欢

童声合唱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
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童声合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