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

2020-12-14王慧奇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王慧奇

摘要:为了推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文章对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调查结果看,高职院校面临师生对公共艺术课程重视程度仍不够高、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还不够普及、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因此应提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投入,创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理念及方法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艺术教育  学生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46-03

在“全面育人,育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理念指导下,许多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公共艺术教育问题,并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艺术修养差、艺术教学理念落后、艺术教学方法不恰当等因素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都面临着教学效果不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以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形式、方法、效果等为调查内容,以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对本省10所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一)调研对象

在调研活动中,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种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和高职教师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其中,教师为50人,学生为500人。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在24~48岁之间,30~40岁的骨干教师约占70%;男教师约占35%,女教师约占65%;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约占6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20%。这些数据说明,学院的公共艺术教师多以中青年教师,学历水平较高,女教师较多。学生年龄在18~21岁之间,男生占比为40%,女生占比为60%,这些数据说明女生所占比例较多,女生更愿意学习文科专业。

(二)调研方法

查阅当前高职院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上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制约因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结合笔者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经验教学和思想认识,编制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关于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公共艺术课程及内容、公共艺术教学方法、公共艺术教育效果、公共艺术教育评价、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建议等,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同时,笔者根据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问题,编写了针对公共艺术教师的访谈提纲,访谈内容主要为公共艺术教育模式、公共艺术教育方法、公共艺术教育评价等。

二、调研过程及结果

(一)调研过程

为了节约调研时间、提高调研效率等,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本次调查活动,首先在省内10所职业学院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500份,教师调查问卷50份;共收回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500份和5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在开展问卷调查过程中,对公共艺术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共访谈教师10名,获得访谈结果10份。

(二)调研结果

1.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整体看法

表1 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百分比

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就公共艺术教育问题对师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约有一半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内容等不甚了解,仅有9%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27%的教师对公共艺术教育状况了解不够深刻,非常熟悉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仅占26%(见表1)。这些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刻,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个别访谈中许多教师也表示,学生的公共艺术素养、艺术审美能力等都比较差,对公共艺术的内容、重要性等了解不够深刻。此外,在问及获得艺术知识的方式时,80%学生都表示,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如观看网络视频、阅读艺术类文章等,这些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这些也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2.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目标的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将高职院校当成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期望在高职院校能够习得一技之长,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在问及公共艺术教育目标时,仅有19%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晰,36%的教师表示非常清晰,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只是有一些简单了解(见表2),这些说明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还不够普及,广大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等认识不够深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宣传,提高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表2 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目标认识的百分比

3.师生对公共艺術课程的看法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师生对政策与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等公共类课程比较重视,但是对《艺术概论》《美学基础》《音乐鉴赏》《民间艺术赏析》等公共艺术类课程重视不够,甚至认为这类公共艺术类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许多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公共艺术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影响不大,不必在公共艺术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源。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师生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生都觉得公共艺术课程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对自己的劳动就业、职业发展等没有什么价值;有些教师也认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不值得在上面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如47%的师生都认为,在公共艺术课程课时安排较少;38%的师生认为公共艺术教学资源投入较少;有45%的师生认为学生在公共艺术学习上投入较少(见表3)。这些都说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上的投入。

表3 师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看法的百分比

4.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认识

公共艺术教育是一种与思政教育相似的教育活动,教育效果更多体现于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文化素养的提升,而非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学会多少专业技能等。所以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应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式教学等为主要方式,以日常学习评价、艺术创作评价等为评价方式。但是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学中,多数教师仍以讲解法、灌输法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有效课堂参与;多以开卷考试、课程论文、成果展示等为教学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知,公共艺术教学中教师多使用讲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对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等使用较少,这些影响了学生对公共艺术教学的课堂参与。在对公共艺术教学评价进行调查时发现,80%的教师和71%的学生认为,笔试、撰写论文、成果展示等方法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见表4),这些说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比较合理。

表4  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调查结果(%)

三、调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容易忽视公共艺术对高职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许多高职院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投入比较少,导致公共艺术教育基地缺乏、公共艺术教育经费不足、公共艺术师资队伍落后等,这些影响了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

学生缺乏较强的公共艺术课程学习动机,学生多通过互联网、读书等方式获取艺术知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还不够普及,广大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要求等认识不够深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宣传,提高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上的投入。高职院校教师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且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理念、方法等比较落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够;教学评价方式较为合理,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考察学生的公共艺术学习情况。

(二)建议

1.提高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应当大力宣传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广大师生对公共艺术课程有正确认识。比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报刊栏、文艺沙龙、新生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讲解公共艺术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知水平。此外,高职院校应当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建立专业课程与公共艺术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还应当将公共艺术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等过程中,实现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

2.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公共艺术教育组织领导机制,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组织保障。比如学校可以成立由教学副院长牵头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专门负責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组织协调工作。还应当制定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职能、任务、工作内容、管理方法等;应当建立公共艺术中心与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处、校工会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为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制度支持。

3.加大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投入力度

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应当加大公共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样化的公共艺术教育平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或技能课,而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教育活动。所以学校应当加大公共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建设美术馆、演艺厅、书画社、学校剧院、专题网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音乐会、大学生艺术展、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公共艺术实践平台。

4.加强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应当以《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文)为依据,推动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基础理论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比如应当对公共艺术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培训,促使教师对公共艺术教学有正确认识;通过教师培训计划、教学科研活动、教学技能大赛等方式,促使公共艺术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再如应当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等,促使公共艺术教师能够自觉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等。

5.加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参与不足等问题,应该按照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比如学校要开齐8门鉴赏类课程,开设针对的鉴赏性或实践类选修课程,建立完善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体系。

6.创新公共艺术教学及评价方式

应当将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教学方法用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公共艺术教学的有效参与。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以艺术社团、文艺沙龙、艺术展览、文艺表演等重要形式,建构多元化的公共艺术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还应当推动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开卷考试、实践活动、实习实训、课程论文、艺术展览等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体系。应当加大对社团活动、实践活动、技能比赛等隐性课程考核,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创造能力的考核评价力度。

参考文献:

[1]谢瑶函,袁耀林,蒋敏.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担当——基于对四川省五所民办高校的实地调研[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2]陈迪立.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03).

[3]倪燕.论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J].学术探索,2015(09).

[4]王虎.陕西地方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调研分析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12).

[5]长北.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述略[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学生写话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