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20-12-14宋鲁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数字技术课程体系

宋鲁

摘要: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相关人才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中大众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在当前数字技术背景下,就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模型的核心策略上提出相关的发展方向与策略目标,以此促进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模型的更好发展,促进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更好职业发展。

关键词:高校  影视摄影与制作  数字技术  课程体系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24-04

数字化技术在我国的各个社会领域之中,逐渐体现出了其自身技术的优势,在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之后,更多的企业及行业或专业研究领域也逐渐重视到了创新型人才的相应需求性。基于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社会、企业、行业以及专业研究领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高校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中,如何培养出更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就是当下阶段中,最关键的发展研究方向。

一、数字技术背景下影视专业的发展机遇及面对困境

随着我国在数字化时代中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数字技术背景的相应推动,社會对于影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也逐渐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就要在培养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加大力度实现对于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从而更好地解决影视专业在发展中的面临困境,以此得到自身专业的更好发展机遇。

当前的国际化竞争趋势日渐加剧,但在数字化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前进过程中,影视行业也因此得到了绝好的发展机遇。相关影视产业中的各个环节要求逐渐提高,也就说明更专业的影视专业人是支持这些具体要求的核心驱动力。从现阶段的发展角度来看,目前的影视市场最需要的就是高端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竞争市场环境的不断激化,也使得各个影视制作团队深刻的意识到,拥有较强实践创作能力以及应用发展能力的影视专业型人才绝对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资源。

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就应明确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清晰自身的教学重点,以应用型影视人才作为教育中的主要任务,深化高校影视专业教学改革,在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的开拓创新,从而实现自身教育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优越性。从以上的发展机遇及面临困境分析,培养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实践创作为导向”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路,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二、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模式的重要性

在对于当前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的相关课程主题探讨之前,高校首先要清晰地确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相关定义及课程内容。在影视摄影与制作品牌专业建设的课程中,主要包含有视听语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后期合成及影视栏目包装等课程内容。

我国的高等学校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相关的影视专业,从21世纪初开始,在短短20年间发生了重大的发展变化。当今全国范围内已超过6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了与影视专业相关的学校课程,基于各大高校的努力也培养出了大量的影视专业人才,这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而在影视专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下,高校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教学问题。其中最为突出也是最受广大教育领域中所关注的,即如何以某一种具体的方式建立起更好的影视专业教学方式,从而体现出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并为影视行业输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对于高校而言,在办学与发展期间通常会受到来自内界与外界的不同发展压力,所以在对于专业的建设及改善优化上,则需要将思考的重点方向落实在如何完善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实现了自身的塑造基础上,如何更进一步辅助于我国影视专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避免专业教育中的同质性和产学研脱节,最终达到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影响力的教学目标。

三、数字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实践创作为导向”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课程群建设思路

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之中,应遵循影视行业的要求,培养能够真正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具体的课程群建设思路中就要时刻清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创作能力为导向”。同时,还需注重到专业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性。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逐渐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上,逐步尝试着自身体育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依据影视行业要求来进行,把行业的创作规则和流程引入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了解影视行业就业要求,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因此可见,在数字背景下的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是必要的培养方向之一。数字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及发展困境,在相关的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中就要注意到对“应用”二字的重视,将专业知识与技能高度结合,并通过应用展现的方式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之中实现更好的专业性呈现,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的构建要求。通过学科方向、专业构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不断优化创新,实现以全新的实践培养模式来适应数字背景在未来阶段中的发展需求。

数字技术背景下,应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模式中的培养重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科学文化、专业技能与思想道德修养的互为统一,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与参加社会实践具体活动相互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高度融合,最终实现学生对于服务社会的自身价值以及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展现。

首先,在相关工作内容的实践活动划分中,其主要内容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具体所涉及到的主要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能力预期、培养的具体要求等等,其中对于具体的教育工作项目,不仅要涉及到具体的教育活动方面,同时还要涉及到具体教育内容中所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以及相关的最终成效具细,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实践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实现最终的预期结果。基于各个专业年级层次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现状综合分析,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上,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内容。

其中,具有专业年级特点的工作项目以及学生实际水平层次现状的工作项目,更多是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影视实践项目设计制作中的受众性,以此来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未来的学习趋势、教育发展方向、职业发展方向等等。通过以上方面的学习活动项目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而对于高校而言,也是将影视专业领域中的教育逐渐发展为更具有多项性的综合教育工作项目。

根据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阶段性教学中心任务,以及客观形势下的具体教学变化,应在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专业知识能力、综合素质要求下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其中的影视专业教学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所有的影视教学实践项目也都是以短期的阶段性教育为基础,以最终完成行业实践项目为目标。这样的教育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以及社会变化程度,并且能够基于具体的变化程度以及发展趋势,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发展方向。

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领域或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要求下,利用单一的影视实践项目而开展教学活动。其中每一项实践项目都具有相关的教育针对性,其中包括实践教学方案、教学记录、图片影像资料整理等等。针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与研发,促进学生能够充分实现对于个性化学习的具体需求,同时对于激发其自身学习兴趣以及具体的自身培养计划而言,也都是非常良好的实现过程。

四、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模式的核心策略

随着我国在新时代下的不断深化发展,影视行业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建设模式改革。以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看,对于高等影视摄影与制作人才的要求也逐渐趋向适合影视行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自身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在自身的教育结构及教育内容中,要做到不断的优化完善;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要跟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影视行业的具体需求,然后做出及时的调整。

因此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在打造自身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为社会及影视行业提供具有更高素质以及更高专业水平的影视制作人才。在这样的核心策略教育过程中,也能够实现高校自身的长期良性发展。高校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筑模式的核心策略中,要时刻清晰自身的定位,以及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长期性优化自身的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逐渐促进学生专业能力上的开拓创新,以此来获得专业自身以及学生未来影视行业领域中更良好的职业发展。

(一)明确定位及培养目标

相较于传统的艺术高校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在高校中属于一个新兴的专业,但其内容的综合性却非常强,其中的很多领域中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特点,比如视听语言方面的相关理论,以及影视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专业方面的技术内容,还涉及到了影视栏目包装、影视广告、影视特效制作等各个领域。因此,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进程之中,应遵循影视行业的用人要求,培养能够真正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并以此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培养目标。

(二)优化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

结合现阶段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都是建立在之前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专业课程在其课程结构与专业体系缺乏特色性的办学定位,同时也没有结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艺术类院校如果想要实现更好的专业课程结构及课程体系发展,就要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中做到相应的开拓创新,依据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内部的课程上进行优化及设计。

当前的部分艺术类高校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设置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主要是缺少单独的课程研究体系及课程结构设计,缺乏科学的设计规划。

其次,高校的影视类相关的课程缺乏针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知识专业侧重,因而也无法真正对学生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教材教学活动,高校的影视类相关专业在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中应充分结合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更多实践性课程作为相关专业建设中的侧重方向。

而教师在影视理论的课程基础上,应加入相关的实践创制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在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内部上也应将实践性的课程作为后期的专业培养侧重点,以此来解决很多的影视公司不愿意接受刚毕业且没有工作经验以及项目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及课程结构拓宽优化过程中,高校也可以将影视实践创作项目作为自身专业建设模式中的课程侧重点,在专业课程上可以选择相关前期拍摄,特效与合成、后期剪辑等课程内容进行课程体系及结构上的开拓创新。

(三)学生能力的开拓创新

随着我国在数字化时代中的不断深化发展,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进步。数字化技术也在我国的各个社会领域之中逐渐体现出了其自身技术的优势,以及相关的技术应用应用优势。数字技术的出现也不断改变着高校内很多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未来发展方向等,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了現阶段社会以及行业发展中的主要核心动力。在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之后,更多的企业及行业或专业研究领域也逐渐重视到了创新型人才的相应需求性。基于这样的时代发展背景,社会、企业、行业以及专业研究领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也日益增多。而在这样的具体环境下,高校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就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深刻研究如何提升影视专业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在具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发展策略中,高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意性活动,比如校园微电影制作,创意视频剪辑大赛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视域角度参与到校内的创意活动之中,以此来激发自身在影视拍摄以及制作专业领域中的创新思维。

学校还可以通过强化影视创作实验中心和工作室的建设,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创新活动良好的前提支持,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艺术发挥得到更充分的展现空间。同时,学生能力的开拓创新与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专业设施建设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学校在进行相应的专业建设模式中,也应考虑到在基础设施以及专业设备上予以学生能力开拓创新过程中的最大支持,以此增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更好的硬件设施支持,适应当前影视行业的创作要求,从而在更大的空间上发挥出自身的创作能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影视制作单位的多方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而又便捷的实践创新平台,通过这样的多方合作促进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更好实践,在学校与企业或影视制作单位的多方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并且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的专业学习知识。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检验自身专业学习知识中的不足性,从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并在实践过程中,检验自身理论知识的专业应用,以此来促进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够通过良好的实践基础进行及时的更正以及相关方面的增强。

五、结语

当前的国际化竞争局势日渐加剧,但在数字化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前进过程中,影视行业也因此得到了绝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应明确发展的趋势并逐渐清晰自身的教学重点。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培养影视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实践创作为导向”。对于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在与影视行业多方合作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提前在毕业之前了解到社会、行业以及专业领域中的具体需求,通过不断了解社会等多方面的专业变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培养方式,并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影视创作能力以及综合性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铁,毛洋洋.“智慧教室”构建下摄影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以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摄影教学实践为例[J].艺术科技,2019(08):13-14,17.

[2]哈静,任强,李楠.建设类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2019(03).

[3]张崴,李航,陈奡册, et al.基于“三创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0).

[4]王成,師玉洁.高等院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建设模式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59-159.

[5]韩雪.基于《影视后期合成与制作》课程项目化改革——融入核心素养教育的应用[J].数码世界,2019(04).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数字技术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