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音乐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究

2020-12-14陈梓菲

艺术评鉴 2020年20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

陈梓菲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音乐,融合南北而生,兼具中原文化及岭南文化的神韵异彩,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将客家音乐元素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教学,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传统音乐特色,是音乐教育的优秀素材,为视唱课程提供了本土化的教材。文章将客家音乐融入到音准、节奏、视唱这三个方面的训练中,改变原教材多西方少中国的缺陷。丰富教学内容,植根河源本土文化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兴趣传承发展客家音乐。

关键词:客家音乐  视唱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0-0115-04

客家音乐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流传于粤东、闽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地区的多元文化基因使得客家音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特色。对于客家人居住地河源市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这门必修的音乐基础课来说,融入客家音乐元素,丰富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本土客家音乐文化的喜爱,还使客家音乐借助幼儿教师的教学平台在幼教岗位中传播,在我们学龄前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本土客家音乐的种子,使客家音乐得以自身超越并走向传承发展。

一、客家音乐的独特魅力

自西晋以来,中原移民先后多次向南迁徙到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时间形成了客家民系。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不仅促进了南北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促使中原的音乐与粤、闽、赣三省交界山区土著音乐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客家音乐。客家音乐大致可以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器乐、仪式音乐,视唱课程中较为适用的是民歌、歌舞音乐及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大致分为采茶、灯彩、花鼓和其他舞蹈;说唱音乐主要分为竹板歌、南词北调、古文说唱;民歌主要分为山歌、小调、号子这三大类。客家民歌起源于我国古代民歌,受到《诗经》《楚辞》《唐诗》《竹枝词》《西曲》《吴歌》及畲、瑶等少数民族情歌的影响,使它在结构、形式和内涵等方面更加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客家歌舞音乐、客家说唱音乐绝大多数也是起源于中原地区,是客家先民在南迁的过程中继承与发展,随着历史的沉淀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客家风格。客家音乐可以说是南北融合而生,形式多样,兼具中原文化及岭南文化的神韵异彩,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为视唱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现状

视唱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属于音乐基础训练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达成熟练看谱唱谱的能力,为学习音乐技能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准确地表现音乐,在选择视唱曲目方面就要包涵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内涵的表现。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选材偏于西方作品,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作品的选编较少,也有优秀的视唱教材在选择曲目方面兼顾了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方作品。

三、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中整合客家音乐的意义

想要将客家音乐元素整合在视唱教学中,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客家音乐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整合的实践意义。

(一)拓展认知

我们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客家地区的音乐教师们从了解客家民族文化入手,在本土民族文化的欣赏和学习中拓展认知。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学习客家音乐,进行客家音乐表现形式的训练,逐渐达成对客家民族文化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二)增强荣誉

通过在教学中整合客家音乐元素进而实施音樂训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能感受到客家音乐的独特魅力、领略客家人民吃苦耐劳的美好品德。经过对客家音乐的了解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还能在此过程中建立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达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课程思政的目标。

(三)扩宽范围

经过客家音乐元素的教学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法人工作岗位中能够将这些丰富的客家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后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我们经常说到教育是一个循环,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完成了客家音乐元素的提取和学习,也就能够以教师的身份将这些客家音乐教育资源融入到日后的幼儿工作实践当中,有效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能够切实扩宽幼教的教育范围。

(四)提高素养

学习、欣赏、体验、应用客家音乐元素的一系列过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切实掌握客家音乐的元素,也将在音乐训练中提升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学生凭借客家音乐元素的教学整合达到职业教育提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维一体的全面完善。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整合客家音乐的训练方法

在视唱教学中融入本土的客家音乐,可以让这门相对枯燥无味的音乐基础训练的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视唱教学让客家音乐扎根在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客家音乐文化的了解,扩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情操。在今后的幼教岗位中发展传承客家音乐,有效地服务于客家地区文化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识别乐谱,完整并且准确的表现音乐。客家音乐的题材广泛,大部分是四句七字体,感情丰富生活化的音乐语言,使学生容易接受。

(一)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培养和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是练好视唱的关键。客家音乐的作品包含各种音阶、音程、和声以及大量的装饰音、滑音,需要我们老师选择合适的客家音乐作品,即能在演唱的过程中明确音高关系,才能有利于学生音准的训练。

例如: 河源山歌《春耕备荒莫迟延》

这首作品都是一个附加变宫的六声羽调式,旋律线起伏不大,宫商角徵羽俱全,色彩音变宫的加入,增添了旋律线的魅力。上下行二度、三度、四度的音高练习,学生易于接受。

又如连城小调 《剪剪花》这是一首五声宫调式抒情小调,曲调流畅,节奏紧凑,律动鲜明。也都是上下行二度、三度、四度的音高练习,学生易于接受。再如五华竹板歌《十扫厅堂》,这是一首五声羽调式竹板歌。曲调平和低沉,节奏平稳,节拍以四二、四三混合为常见,也都是以三度、四度音程行进为主加上一个下行五度音程的跳进、以及装饰音的演唱。通过装饰音的演唱让民间音乐的风味突出,而且增强了旋律线的跳跃性。

(二)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培养和建立良好的速度感、节拍感、节奏感是练好节奏的关键。节奏训练首先是掌握音符的时值,从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其次是准确掌握不同的节奏型,比如四十六、八十六、十六八、大小切分、大小附点、三连音等,进而明确不同节拍的强弱关系。

例如:平远山歌 《秋后谷堆入云层》片段:

这个作品运用了前八后十六及三连音节奏型、前八后十六与四十六节奏型、均分二八与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对比,还有一个前三十二分音符的四十六节奏型、同音连线节拍数的准确,以及装饰音的把握,通过这样的对比练习强化学生的节奏记忆,歌曲增强了旋律的跳跃性,学生利于掌握。

又如永定花鼓音乐《凤阳花鼓》,这个作品运用了大切分及后十六大切分节奏型,还有小附点这样的相对较复杂的节奏型。在四分时值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到二分时值的节奏训练。再如赣南采茶戏《斑鸠调》,这个作品是原来流传于赣南地区的民间小调,后被赣南采茶戏所吸收,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优美舒展,十分动人。第一个乐句使用小切分节奏型、四十六节奏型后面紧接前八后十六节奏型,最后以一个四分音符暂停,形成一种前紧后松的节奏感。第三个乐句前松后紧,后十六大切分节奏型开始,四十六加上装饰音让乐曲有一种俏皮活泼的感觉。不同的节奏型组合训练会让学生具有准确的节奏感及强弱感。

(三)视唱训练

视唱不仅要保证音高和节奏准确,还要处理好曲目的强弱、换气以及音乐的表现。客家音乐是客家人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汇集了客家地区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特征,易于学生理解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以使教师教学的质量显著提高。

例如:曲江山歌《落水天》

这是一首羽调式山歌,在歌中强调羽角商音,切分音节奏出现在第二、三拍之间,贯穿到底,一字一音,十分简朴。曲调凄凉、辛酸,起伏不大,讲述的是下雨天没有带伞的场景。老师不用讲解,学生通过歌词就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那么对于附点节奏这一教学难点就更易突破。

又如贺州山歌《八月十五月光光》,这是一首羽调式山歌,节奏曲调都起伏较大,讲述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对着月亮表达对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对歌曲情感的准确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视唱歌曲时将强弱、换气、音乐处理都表现出来,让歌曲的视唱变得简单有趣。再如福建采茶歌舞《采茶扑蝶》,这首歌舞的原型是流行在福建龙岩一代的民间采茶灯舞,反映茶农劳动生产的舞蹈,它描绘的是茶公茶婆带着众茶女上山采茶和扑蝶的故事情节,歌舞充满着欢快的气氛。乐曲结构为二段体,第一段为三句乐段,属商调式,变化发展主题,曲调流畅舒展,给人们一种心旷神怡的实感。歌曲开始在高音上进入,使用了二八与小附点节奏交错使用,将这种节奏细微的对比发展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歌曲轻快和活泼的氛围。第二段为唱段相交的四句乐段,并且转至四度的宫音系统,这种转调使音乐色彩突然变得明亮。前八后十六分节奏型贯穿在乐段中,使乐曲展现出一种朝气与活力。20到21小节是二八节奏型的最后半拍延留过来的八分音符衍变成切分節奏。这种节奏变化引起的音乐效果对比相对强烈,饱含情感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同的节奏结合在一起,能展现出美好的意境。这个曲目适合有一定视唱基础的学生练唱,也可以分组来演唱,两段之间节奏型及调式调性的对比演唱让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掌握更完整准确。

五、结语

通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教学整合客家音乐的三大点训练方法的分析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得出,将客家音乐元素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教学中,从节奏训练开始接着到音准最后到综合的视唱这种训练方法的可行性在一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就目前而言,这种教学整合能使客家音乐元素与视唱教学融合,为接下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幼儿歌曲、幼儿舞蹈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开展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使客家音乐得到传承与发展,使我们客家地区本土的音乐艺术保持生机勃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单声部视唱练耳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温萍.客家音乐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3]温萍.粤东奇葩—梅州市民族民间音乐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温萍.客家山歌探胜[M].深圳: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

[5]程建民,陈勋华.河源民间歌曲集[M].河源:河源市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出版,1998.

[6]许松华.视唱练耳高考必备[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6.

[7]黄少红.将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的探索与思考——以河源地区民间音乐引入高校课堂为例[J].大舞台,2010(05).

[8]罗颖馨.如何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客家音乐文化[J].黄河之声,2016(21).

[9]徐灵瑛.整合客家山歌资源,丰富音乐课堂内涵[J].音乐时空,2015(02).

[10]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探究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
警察防卫控制训练中运用健康体适能训练的方法研究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