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研究
2020-12-14王明珠罗智勇韩飞
王明珠 罗智勇 韩飞
【摘要】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历来是中国固有的领土领海,拥有丰富的国土资源和海洋资源。国家开发西沙旅游航线,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管辖权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还可以塑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品牌,带动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过西沙群岛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项目的开展,基本实地查明了西沙地区基础地质情况,摸清了本区域旅游地质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位置,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介绍。在对西沙旅游地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西沙群岛;基础地质;旅游资源;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历来都是我国的领土,2012年6月21日设立三沙市,隶属海南省,管辖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设立三沙市是海南省“依海兴琼”的重要战略机遇,从国家战略来说,也是维护我国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近年来,三沙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已快速开展。同时,扶持渔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亦是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启动西沙旅游航线。海南国际旅游岛提出大力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南海海洋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塑造本土的旅游品牌,而且还可以带动海南的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尤为重要,本文从西沙群岛旅游地质资源角度展开调查。
西沙群岛古称“千里长沙”、“七洲洋”、“九乳螺洲”等,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岛东南部,分布在北纬15° 47- 17°08,东经111°10- 112° 55之间。西沙群岛北起北礁,南至先驱滩,东起西渡滩,西止于中建岛,覆盖了40座岛、礁、洲、沙、滩。其中,西沙群岛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永兴岛,是三沙市政府的所在地,距三亚市榆林港约330km。
西沙群岛可分为两大群岛:位于东北面的宣德群岛和西南面的永乐群岛。宣德群岛又称“东七岛”,因其主要由七个较大的岛屿组成,但其实出露海面的稳定珊瑚岛或沙洲不止7个。宣德群岛包括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等环礁和1座暗礁。永乐群岛俗称“九乳螺洲”,因其由八九座较大的珊瑚岛组成,其包括北礁、永乐环礁、玉琢礁、华光礁、盘石屿等5座环礁和中建岛台礁。
1 西沙群岛基础地质概况
西沙群岛岛屿,除了位于北东方向的高尖石岛是唯一一座出露的火山岩岛,其余岛屿均是在珊瑚礁盘上发育而成的灰沙岛。岛屿面积较小,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礁盘宽广。
1.1 第四纪地层
西沙群岛几乎全被第四纪地层所覆盖,根据岩性特征,层序关系,将第四纪地层划分为更新统沉积和全新统沉积。
更新统沉积进一步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下更新统沉积类型有火山沉积和生物沉积,火山沉积仅见于高尖石岛,岩性为黑~黑褐色火山角砾岩,具有砾状构造,火山碎屑结构;生物沉积岩性为珊瑚贝壳碎屑岩,由珊瑚、贝壳碎屑及沉积型钙质组成。中更新统生物沉积,岩性为灰白色珊瑚灰岩。上更新统风积仅分布于石岛,岩性为珊瑚贝壳碎屑灰岩,主要成分为珊瑚碎屑、贝壳碎屑,钙质胶结。
全新统沉积又分为下全新统、中全新统和上全新统。下全新统海相沉积,仅出露于东岛东北部,岩性为珊瑚贝壳砾岩,砾石由珊瑚碎枝构成,具层理构造。中全新统海相生物碎屑沉积,除高尖石、石岛外,其余岛屿均有分布,松散状,岩性为灰白色、灰黄色的生物骨屑砂砾层,成分主要是珊瑚碎屑、贝壳碎屑组成,含少量珊瑚碎块,部分岛屿的潮间带局部胶结成岩,为海滩岩,表面呈灰色,砂砾状结构,块状构造。上全新统沉积分布广泛,各岛均有分布,有珊瑚贝壳砂、现代海滩岩,原生珊瑚礁和鸟粪等。
1.2 地质构造
西沙群岛处在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过渡区的边缘,基底为前中生代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等。第三纪期间,由于南海海盆的南北向扩张,在形成大洋型地壳的同时,使西沙地区的基底构造线成为东西方向。中新世以前,西沙为出露于水面上的隆起区,长期受到侵蚀。中新世早期,本区开始下沉,受到海侵,形成新生代地层。第四纪早更新世,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组北西向断裂,切割了東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西沙地区火山活动创造了条件。
1.3 火山活动
据获得的地震、海磁、海底地形测量等相关资料显示,西沙群岛地区有多次火山活动。在西沙至中沙群岛之间构成一火山群,它们皆隐伏在水下,出露于水面的仅高尖石岛一个。
1.4 地形地貌
西沙群岛全为低矮的灰沙岛,海拔高程一般小于6m,最高为石岛。地貌类型较简单,从礁缘至岛中央,可将海岛地貌分为三部分:水上部分——陆地地貌;潮间带部分——礁坪;水下部分——水下斜坡。岛屿陆地地貌又分为沙岛和岩岛,在瞧盘上,受到风浪作用,将珊瑚、贝壳碎屑堆积起来,形成大小不一的灰沙岛和岩岛。沙岛在形态上分为:潟湖、洼地、沙平台、沙堤和海滩;岩岛地貌类型为残丘和火山岩台地。礁坪,通称礁盘,普遍见于各个岛屿,隐伏于海面之下,面积比岛屿大很多,宽度一般为几百米至几千米,有的—个岛屿—个礁盘,有的几个岛屿共—个礁盘;礁盘是岛屿的基础,没有礁盘,岛屿、沙洲不可能形成,也不可能保存。水下斜坡,礁盘外缘突然向下,并形成悬空。在礁盘外缘普遍见到水深6 - 10m处出现—小平台,宽几十米至数百米。
2 西沙群岛旅游地质资源类型
西沙群岛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阳光充足,长夏无冬。星罗棋布的岛屿沙洲,千姿百态,沙滩洁白,岸宽沙细。浩瀚无垠的海水清澈见底,颜色层次极为丰富。岛屿上有经千年狂风恶浪而不倒的海棠树林片,以及其他的珍贵树种和人工种植树种。西沙群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集区域性气界、水界、陆界、生物界为—体,亦保存了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等文物古迹,完全符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空气、沙滩、海水、阳光、绿色”五大要素。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沙群岛开展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本区旅游地质资源。并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属性,将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综合旅游资源景观三大类。再根据景观的成因、形态和作用等因素,可进一步划分8个基本类型17种,详见表1。
2.1 永兴岛将军林(见图1)
西沙群岛最出名、最具代表陛的综合旅游资源景区是永兴岛的将军林。将军林起种于1982年元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上将来西沙部队视察时,为了勉励守岛官兵扎根西沙,爱岛建岛,同时也为改善西沙的自然条件,搞好绿化,美化营区。亲手在西沙海军招待所院内种下了“将军林”中的第一棵椰子树。此后,每位来西沙视察和看望驻岛官兵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和国将军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各有关省、市、自治区领导同志都在西沙部队营区种下椰子树以做纪念,每棵椰子树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记载着植树人的姓名、职务和日期。
2.2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
西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二战期间,日本于1939年3月20日占领西沙群岛。1945年8月,日本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于1946年9月组织舰艇编队协助广东省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并派军队驻守。同年11月23日,舰队副指挥官姚汝钰和参谋张君然率“永兴”、 “中建”两舰进驻西沙永兴岛,29日上午参加接收西沙群岛的政府官员和驻岛官兵在岛上举行了隆重的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为水泥制作,正面刻“卫我南疆”四个大字,背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旁署“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的字样(该碑后被入侵的南越军队捣毁)。现碑为张君然任第一任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期间,为纪念1946年中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于1948年3月重立,正面刻“南海屏藩”,背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旁署“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次碑已成为西沙群岛历史之见证碑。
2.3 石岛“老龙头”与“小龙头”(见图2)
石岛位于永兴島东北方向约700m,与永兴岛同在一个礁盘上,有混凝土路与之相连。海拔约15.9m,是西沙最高的岛屿,也是唯一一座胶结成岩的岩石岛。石岛实际上是上升礁构成,上升礁的岩石包括珊瑚砾岩、珊瑚砂岩和珊瑚灰岩。石岛上只有少数灌木林生长,其因岩石裸露而得名,岛形不规则,怪石嶙峋,奇洞千姿百态。石岛四周,海蚀现象保存清晰,有海蚀崖、海蚀壁龛、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沟槽等形态。
“老龙头”自然景点位于石岛的最北端,属于海蚀遗迹,海水长期冲刷海岸带,形成了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海蚀地貌。从海面上侧观“老龙头”,神似游向南海的巨龙,栩栩如生。“老龙头”的岩石上刻有“祖国万岁”,石岛东部,有两块对称的岩石,上面分别刻着“天涯”、“海角”字样。
石岛的“小龙头”是形状独特、具有地质意义的根管石。其成因与植物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通过野外观察,根管石大多呈直立状,与寄主岩石地层层理面近于垂直,个别斜列或平卧,呈浅灰或灰白色。根管石疏密不等,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基本保留了植物根系的原始状态。根管石的发现标志着成土作用和植被化过程的存在,是确定化石土壤层存在的重要依据。
2.4 甘泉岛“唐宋遗址”(见图3)
考古人员在甘泉岛上发现有一处唐宋时代的居住遗址,出土大量的铁锅碎片、烧煮食物的炭粒灰烬、瓷器和陶器碎片、铁刀和铁凿碎片,还有吃剩的鸟骨等。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考古人员在西沙文物普查时,特地在遗址旁立了“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2006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将这块石碑改为“甘泉岛遗址”,这是我国在中国南海树立的第一块文物保护碑。
2.5 火山岩石
仅分布于高尖石岛,高尖石岛是西沙宣德群岛中最小的一个岛屿,也是南海诸岛中唯一出露的一座火山岩岛。位于永兴岛东南方向44km,东岛西南方向14km。全岛近似三角形,南至西南面为悬崖陡壁,北至东北面较平坦,四周为较深的海水包围。高尖石岛因长期受海浪侵蚀,形成一个三级海蚀平台。其岩性为玻基辉橄岩质火山角砾岩,呈黑色。
2.6 环礁与潟湖
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景观,珊瑚礁的类型有台礁、塔礁及环礁。其中环礁居多,它是珊瑚礁地貌的主要类型,且很多大环礁上还发育着小环礁。环礁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开发型环礁、半开放型环礁、多口门准封闭型环礁、单口门准封闭型环礁、封闭型环礁。南海珊瑚礁的生长发育受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的控制,大多数珊瑚礁为椭圆形,呈北东一南西走向。
环礁上有美丽的潟湖,也叫礁湖或礁塘。主要分布于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永乐环礁等礁坪上。潟湖多位于沙堤内侧,面积一般为几百平方米,大部分口门较小,潟湖内为中细粒珊瑚、贝壳碎屑和鸟粪堆积。潟湖中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经济鱼类和多姿多彩的珊瑚,是海上垂钓、潜水观光、赶海、海底探宝、采集名贵海产品的良好场所。
珊瑚礁的生长发育同时受到南海季风气候的影响。南海盛行两股季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和夏季的西南季风,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大陆,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两股不同方向的季风交替作用,造成珊瑚礁体在迎风方向上的造礁生物生长加速、碎屑物沉积快且多,使得珊瑚礁坪向东北、西南两个方向发育,经年累月,环礁发育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2.7 海鸟天堂
西沙群岛鸟类繁多,有“天堂海鸟”之称。据前人科学考察的统计数据显示,西沙群岛已记录的鸟类有20多科60多种10多万只,包括鲣鸟、军舰鸟、鹭、行鸟、海鸥、金丝燕、白腹军舰鸟、红脚鲣鸟等。东岛上的鸟类最多,鲣鸟数量多达6万只,具有“鸟岛”的美称。东岛红脚鲣鸟繁殖种群是我国迄今所知的唯一繁殖种群,约占世界繁殖种群数量10%,是极其珍贵的保护动物,东岛也被列为海岛自然保护区。此外,七连屿的西沙洲、永乐环礁的银屿等沙洲,常年有各种海鸟群集,沙洲中部堆积许多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