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分析
2020-12-14蔡玉兰张柳金
蔡玉兰 张柳金
摘要:本文基于钻石模型,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机制。湾区生产要素集聚,尤其高级生产要素在不断加强;科技与金融两大创新体系相互融合与深度聚合的需求推动着湾区科技金融的高速发展,且二者本身的不断发展也奠定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基础;湾区的发展战略及多元化产业布局更是为科技金融业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政府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以及当前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前,粤港澳大湾区将逐步形成成熟、开放式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关键词:钻石模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5-0142-04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对阐释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具有信服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本身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集群而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故而钻石模型能够解释其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机制所在。如图1所示,钻石模型将政府和机会界定为辅助要素,通过影响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和同业竞争四个基本要素,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即借助于此框架,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的驱动要素及其前景状况进行研究与探讨,这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湾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也能为湾区科技金融的稳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基本要素分析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在初级生产要素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区位、占地面积、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都是科技金融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基础。表现在:(1)在地理区位上,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地理区位经济高度发达,发展潜力巨大,为打造国际科技示范区和先行区创造了条件,是科技金融产业的沃土。(2)用地面积上,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珠三角9市拥有5.6 km2的用地面积,大于纽约(2.15 km2)、旧金山(1.79 km2)、东京(1.36 km2)世界三大湾区的面积之和,产业容纳面积大。(3)在人口总量上,如表1所示,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2018年常住人口每年增长130万人以上,可见湾区有着吸引人力资源的良好机会,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人口的增长能为湾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各类创新主体的数量和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4)在经济总量上,2016年~2018年湾区的经济总量分别为1.38万、1.5万、1.6万亿美元,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无论是珠三角9市,还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都在逐年增长(表1)。可见,湾区经济活力比较旺盛,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这为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在初级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越,这对科技金融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湾区所具有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投资能力。
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粤港湾大湾区对人力资源、科创活动投入的持续增加都对其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表现在:(1)充足且优质的人力资本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亦是促进湾区经济结构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表1显示,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2018年R&D人员数量呈现递增式增加态势,可见湾区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技金融的发展带来充裕的人力资源。(2)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加大对科研活动的投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珠三角9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R&D活动经费支出都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在不断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从而为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基础。(3)专利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明专利总数在不断增加,2018年已达33.08万件,居世界四大湾区之首,意味着湾区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明显。另外,反映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的PCT专利总量也增至2.78万件,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可见湾区创新基础条件坚实,国际影响力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
2.需求状况
波特认为,需求是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需求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带动一国或地区经济的更快更好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的需求体现在:
第一,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的两大引擎支柱。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等要求,将科技与金融两大创新体系相互融合与深度聚合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使科技金融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科技金融的高速发展。
第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湾区经济正朝着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集群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形态快速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业态发展迅速,需求旺盛。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战略布局的提出以及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领域从初创期至成熟期的整个生命阶段提供了全过程的多方投融资行为,都极大地推动了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
第三,产学研的不断投入和增加,也是科技金融需求旺盛的推动力。近几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对科技创新的不断投入与重视,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其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已建立了2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0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3万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约608家,这些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对筹集研发费用、创业资金和研发资金的需求都非常大。因为科技需要产业化,产业需要资本化,从而催生着科技金融业态的强劲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了天使投资、创投基金、科技保险、科技贷款等科投创新平台,为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以有效优化科技型企业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科技资本需求,推动湾区科技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3.相关及支持产业
相关及支持产业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和科技业本身。就金融行业而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湾区内金融机构存款总额实现“三连增”(达27.75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也在不断增加(达18.89万元),尤其广深港三地特别活跃,居于大湾区前三名。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科技金融新业态日益发展和完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东三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相对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从而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提供各类丰富的金融资源。如湾区设立了政府财政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技贷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引导基金等科技金融手段,为各阶段发展各异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资金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而在科技行业,近年来湾区内科技创新领域的科技研发、产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产学研不断深入协同与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逾4.3万家,广州、深圳和东莞位居在全国前十城市排名中;高等院校有173所(2013年为146所),其中聚集了5所世界百强大学,为投身科技创新领域培养了大批量的科技复合型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123家(2016年是49家),众创空间有1200家(2016年是442家),发挥着湾区科技资源的聚集与共享,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模式的转变。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突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业分析
在战略层面,随着湾区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科技+金融”业态日益成熟,国家和各区政府结合湾区科技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湾区特色科技金融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各区和地方政府也提出了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广东省提出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金融创新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度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全球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和提升粤港两地的合作水平,有效助力科技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和迈向国际化道路,将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成为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中心;澳门特别行政区则在发挥特色金融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和轉型升级,提出发展特色科技金融,打造湾区的特色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在产业结构上,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创新创业营商环境具有优越性。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中,粤港澳大湾区从2015年至2019年由13家新增至20家企业,其中主要分布在科技、金融、房地产、零售行业等行业,产业结构呈多元化发展,有利于科技金融产业的耦合融入和发展壮大。
从同业竞争来看,截至2018年,粤港澳三地上市公司超过1.8万家,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同业竞争状况激烈。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设有科技创新基金、企业孵化培育计划、天使投资等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基金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多元的投融资渠道,由于科技金融的准入门槛较低,各地政府政策补贴有限和落实不到位,且粤港澳三地协同度不高,导致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良莠不齐,争取政策补贴竞争较为激烈。
二、辅助要素分析
1.政府
政府作为湾区科技金融发展建设的重要规划、引导和推动者,其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是科技金融健康高速发展的顶层驱动机制。在政策扶持层面来看,近年来,政府为了加快科技创新领域的健康稳健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表2)切实支持区域人才创业、企业创新,引导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协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湾区科技金融的参与形式也在不断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
2.机遇
纵观世界著名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已有多年历程,其技术和经验也较丰富,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正处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同样面临诸多机遇。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政策带动优势。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是国家打造定位的国际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这些政策条件为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机遇在于拥有“一国两制”和 “三套监管体系、多个监管主体”的差异化的体制机制,在多个金融监管体系和主体下,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和创造了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工具,给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第三,随着近年来科创板在上交所的上市,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其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在不断的提升,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给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带来机会。
三、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将会在粤港澳各地政府、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协助和努力下,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创新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科技与金融相互协同和深度聚合,逐步形成成熟和开放式的湾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第一,产学研协同发展,科技和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科研院所和高校将深度合作发展,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发展体系。充足且优质的人才队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赋予湾区科技金融高质量人才和资源基础,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根源,亦是促进湾区经济结构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不断协同发展,打通由于制度和文化差异化带来市场不畅通的壁垒,不断创新和设计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提供丰富多元的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量身定做的科技金融服務和创新金融工具,同时也将满足不同规模和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融资需求。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快科技金融的基础建设,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重点提升湾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科技创新企业战略和结构定位清晰,政府将不断优化制度创新和政策落实,科技金融营商环境将不断优化,共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
第四,湾区科技金融发展将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引导和监督、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科技金融体系,共同协调和发挥优势,实现政府和市场利益关系的多方共赢局面,建立资源畅通、风险可控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
第五,将构建粤港澳区域开放型协同的科技金融发展合作平台,粤港澳三地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构建科技金融创新共享合作平台和高端研究智库,聚集各地和国际创新资源,推动湾区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建设成国际顶尖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生态也将日趋完善,将政府、科技、金融、产学研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源和力量相互整合和交流创新,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科技创新的标杆,建立具有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中心。在这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的发展将辐射到周边都市圈,进而覆盖各省乃至全国,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J].科技与金融,2019,(03):1~1.
[2]陈非,蒲惠荧,陈阁芝.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协同发展路径分析[J].城市观察,2019,(04):51~56+65.
[3]邓志文.基于钻石模型的青海科技金融发展分析[J].北方经贸,2019,(03):110~111+158.
[4]陈映雄.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0,36(01):110~117.
[5]陈颖.以广州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构建[J].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03):51~55.
[6]叶玉瑶,王景诗,吴康敏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J/OL].热带地理:1~13[2020-02-23].https://doi.org/10.13284/j.cnki.rddl.003204.
[7]邓志敏.科技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4):146~150.
[8]张琴韵.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9.
[9]赵玲,战昱宁.我国科技金融政府促进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19(10):134~140.
[10]袁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合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1-20(012).
作者简介:
1.蔡玉兰,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业融资与投资。
2.张柳金,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科技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