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2020-12-14范正平唐晓英邱如燕郭真瑞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泸州实现途径红色文化

范正平 唐晓英 邱如燕 郭真瑞

摘   要: 泸州是一片红色热土,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红色教育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繁荣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泸州; 乡村振兴;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27;G249.2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20.03.018

Rural Revitalization Boosted by Red Culture and Its Realization

——Take L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FAN Zheng-ping, TANG Xiao-ying, QIU Ru-yan, GUO Zhen-rui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Luzhou 646099, China)

Abstract: Luzhou is an attractive place with rich r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ull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further explore and develop local red cultural resources, boost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boost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organizations and talent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d education, and boost the rural culture by the prosperity of red culture, and then realize the overall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red culture; Luzhou; rural revitalization; ways of realization

一、泸州市红色文化基本情况

(一)泸州红色文化概况

四川省泸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与贵州、云南、重庆三省市相邻,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泸州与贵州交界的赤水河畔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分别在泸州市古蔺县的太平、二郎渡口和贵州土城、茅台渡口渡过赤水河,写下了军事生涯得意之笔,成功跳出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滇军、黔军等地方军阀的层层围堵,实现了红军长征由被动向主动的伟大转折;朱德元帅在泸州铁血护国、一战成名,随后兼任泸州城防司令驻防泸州近五年(1916-1920年),期间,组建诗社赋诗咏怀命名“酒城”、剿除匪患救民于水火,“朱门虎帐威犹在,德泽莺声韵正长”,留下一段段佳话;杨闇公、刘伯承、朱德、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泸(泸州)顺(顺庆即今南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最早尝试,积累了城市武装斗争的宝贵经验,成为南昌起义的先声、预演(在南昌起义中,刘伯承、朱德、陈毅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青年领袖恽代英到泸州川南师范学堂(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傳播马克思主义,带领川南师范学堂学生组建了四川省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为泸州播撒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川南游击纵队曾在川滇黔边与敌军浴血周旋,写下悲壮的一页……红色历史在泸州留下了丰富文物、遗迹,如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遗址——太平、二郎渡口,鸡鸣三省会议、白沙会议旧址;朱德元帅驻防泸州遗址——况场朱德旧居、东华诗社旧址;泸顺起义主战场龙透关和指挥部旧址;恽代英在泸州组建青年进步社团、泸州传播新思想遗址——忠山亭、川南师范学堂等文物点。据统计,泸州市有革命遗迹遗址120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1处;建有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泸顺起义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4座红色主题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泸顺起义陈列馆、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3个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二)泸州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1. 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面临着国民党中央军和黔军、川军、滇军等地方军阀的重重包围,面对着乌蒙磅礴的崇山峻岭和赤水河的天堑阻隔,为什么能“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因为“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红军战士一路向前,同样,为配合红军主力转移北上,川南游击纵队孤军奋战,在川滇黔结合部与敌军周旋抗争,成功牵制敌军,有力配合了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实现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游击纵队在敌人重兵连续“三省围剿”下几乎全军覆没,成为泸州红色记忆中最悲壮的一页。支撑游击纵队干部战士在艰苦条件下英勇战斗的,同样是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

2.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渡赤水战役作为遵义会议的延续,其胜利是在遵义会议(包括后来的扎西会议、鸡鸣三省会议等)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指挥的前提下取得的。遵义会议批判了李德、博古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毛泽东因地制宜,运用灵活多变的运动迂回战术,带领红军在乌蒙山-赤水河一带的高山深谷间纵横驰骋,调虎离山、声东击西,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跳出。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3. 忠诚为民的根本宗旨。朱德元帅青年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为救国救民,青年朱德胸怀“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愿,参加护国战争捍卫共和,并在棉花坡(今泸州市纳溪区棉花坡镇)战役中一战成名。在随后驻防泸州期间剿灭北洋军阀战败后的残余匪患,使泸州百姓安居乐业,深得本地群众拥戴。当地乡民为朱德立了“救民水火”“除暴安良”两块石碑(现收藏于泸州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并在方山(泸州市江阳区况场镇)的一块巨石上题刻“其德乃长”四个大字,歌颂朱德元帅的功绩。1916年除夕,因驻扎泸州不能与家人团聚,朱德赋诗咏怀“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也体现了他在混乱的时局中努力“保一方平安”的为民情怀。

4.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红军长征的征途上,在四渡赤水的转战中,一群衣衫褴褛、意志如钢的红军战士,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乌蒙高山、赤水河谷,靠着革命必胜、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艰难跋涉、战天斗地,一路靠着自己的双脚,走出了革命的最低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在接下来的长征途中,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衣单粮断,风雪侵衣、野菜充饥,也是靠着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胜利到达陕北,最后走向了全国解放。

本土红色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涵是泸州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要弘扬长征精神、四渡赤水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尽管古蔺和叙永两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尽管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要坚定打赢脫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更要结合泸州本地地理、人文、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道路;要坚持忠诚为民的根本宗旨,把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要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心系乡村、深入乡村、扎根乡村,脱真贫、真脱贫,要与乡村群众(特别是偏远、贫困乡村的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真正团结带领广大乡村群众脱贫奔小康,进而实现乡村振兴。[1]

二、泸州本土红色文化的价值

(一)历史印证价值

泸州本土红色文化见证了遵义会议后党领导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摆脱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军阀的重重包围,实现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历史;见证了朱德元帅青年时期在泸州铁血护国、剿除匪患除暴安良、追求真理的历史;见证了杨闇公、刘伯承、朱德、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泸顺起义,开始党领导武装斗争的艰苦探索;见证了青年领袖恽代英在泸州改革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培养青年革命力量的历史;也见证了黄方、佘英、陆更夫、曾润百、穆青、刘国志、傅钟等一批批泸州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投身革命和建设,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因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光荣传统教育的生动教科书。

(二)文明传承价值

泸州红色文化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忠诚为民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是泸州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弘扬这些红色精神。新时代泸州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新征程中所体现出的强大精神动力就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生动体现。深入发掘并弘扬本土红色文化的文明传承价值,有利于培育新时代泸州城市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更好地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开拓泸州发展新境界。[2]

(三)政治教育价值

泸州本土革命遗迹、珍贵文物折射着毛泽东、朱德、刘伯承、恽代英、余泽鸿等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爱国情操、忠诚为民、牺牲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光芒,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入本土红色文化,通过专题党课、团课、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等途径,从泸州本土红色历史文化中去探寻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初心和使命。使广大党员、团员、青少年思想上受到来自本土红色文化的教育洗礼,更加奋发有为,担当时代责任,成为泸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头人、实践者。

(四)经济开发价值

泸州本土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如四渡赤水、护国战争、泸州起义等),红色文化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泸州红色文化大多处于乡村、山区特别是古叙乌蒙山区,一方面风景优美、生态宜人;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和交通条件等原因,属于贫困地区。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游览中,既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又能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古叙山区的经济发展,帮助古叙乌蒙山区人民脱贫致富。

三、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3]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乡村,特别是古蔺、叙永两县乡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发挥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历史印证价值和文明传承价值,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助推乡村组织振兴,繁荣红色文化艺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一)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4]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乡村,特别是古蔺、叙永沿赤水河一带的乌蒙山区。[5]古蔺、叙永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要在脱贫攻坚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任务十分艰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可以以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通过红色旅游发展,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人民增收。

1. 在城区选址集中展示泸州本土红色文化,打造“中国酒城,红色泸州”新名片。由于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分散,位于城区的主要有龙透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泸顺起义陈列馆、泸州市烈士陵园、朱家山、忠山亭,朱德旧居陈列馆位于江阳区况场镇,护国岩题刻位于纳溪区护国镇,护国战争纪念馆及棉花坡战役战壕位于纳溪区棉花坡镇,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位于古蔺县太平镇,二郎渡口位于古蔺县二郎镇,白沙会议旧址位于古蔺县双沙镇,“鸡鸣三省会议”(石厢子会议)陈列馆位于叙永县石坝彝族乡;川南游击纵队的相关纪念场地分布在叙永县以及周边地区。如果没有一个集中展示场地,人们很难对泸州本土红色历史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目前,泸州市博物馆虽然对泸州本土红色文化有适当展示,但是受场地限制,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在城区选址集中展示泸州本土红色文化,让游客可以初步了解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激发游客进一步深入了解泸州红色历史文化的兴趣,促进泸州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建设一座“红色泸州陈列馆”很有必要,以此集中展示泸州厚重的红色元素,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铸魂工程,使其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史、国史、军史的重要平台,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载体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也作为外地游客了解泸州红色历史文化的窗口,着力推动泸州红色旅游的更大发展。

2. 加强与贵州、云南两省合作打造红色旅游产业带。乌蒙山—赤水河流域内的革命老区集老、少、边、穷于一体,这是历史原因与独特的地理的环境和社会状況所形成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地方为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而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等诸多原因影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贫困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泸州市叙永县、古蔺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仍然是这些地区面临解决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在乌蒙山—赤水河流域的相关地区山水相连、资源禀赋相似、人文环境相近,在脱贫攻坚、赤水河流域保护面临共同的目标任务。因此,应积极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中国革命实现伟大历史性转折、自此走向胜利为主题,将川南、黔北和滇东北地区旅游精品线路作为一个整体向外推出,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和板块效应,共同打造“遵义会议”、“扎西会议”、“四渡赤水”、“鸡鸣三省”、“白沙会议”、川南游击纵队等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滇东北、川南、黔北三个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紧密相连、彼此贯通的旅游网络体系,即川、滇、黔“乌蒙山—赤水河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产业带”,结合国家扶贫攻坚、赤水河流域保护等战略任务,争取发展成为国家级旅游定点线路之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由于古蔺、叙永地区分布着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具有特殊的民俗风情文化。同时,古蔺、叙永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特别是高山地区海拔较高,夏季比较凉爽,山区植被良好、空气质量好,良好生态环境是这些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这样的禀赋和条件适合发展民宿旅游和康养旅游,当地党委政府可以借鉴发展民宿旅游和康养旅游的经验和做法,把发展民宿和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把产业发展和生态宜居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3.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机遇,完善相关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突破交通瓶颈。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乌蒙山—赤水河流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地处乌蒙片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长期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是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条件。打通沿遵义、习水(土城)、太平、二郎、茅台、水潦、石坝、扎西、威信和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鸡鸣三省、扎西会议赤水河环线旅游通道,打通与毕节、遵义、贵阳,古蔺、叙永、泸州、成都、重庆,以及威信、昭通、昆明等主干交通网络,让游客能通过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快捷地进行红色文化之旅、红色文化主题教育以及民宿、康养旅游之旅,促进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方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当地产业兴旺、脱贫致富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党的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要确保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必须强化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导地位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财富,是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素材。泸州本土的红色历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实事求是、忠诚为民、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素材,也应成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必备品质。[6]因此,可以借鉴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的成功经验,着力打造好“四渡赤水干部学院”、“护国人文学院”,突出本土特色、体现本土红色文化,举办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把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党员干部培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党课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红歌、红色影视、红色读物、红色旅游等载体的作用,提升党性教育说服力、感染力;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景点、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重走长征路、瞻仰革命遗址、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使党员干部受到来自本土红色历史文化的教育和感染,传承党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忠诚为民的光荣传统。

特别是在各级党组织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要把泸州本土红色文化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使党员干部受到来自本土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的教育,要将红军四渡赤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运用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做到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任务担起来,苦干实干、敢啃“硬骨头”,助推泸州乡村全面振兴。[7]

(三)繁荣本土红色文化艺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经济、壮大产业,更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要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可以以本土红色文化为抓手,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历史、弘扬优良革命传统,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深入开展群众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以红色文化涵育良好家风,促进良好乡风、民风的形成。

为推动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要发挥好现有反映有关内容的艺术作品的作用,在本市各类文艺活动中更多融入和泸州本土红色文化相关的文艺作品,如毛泽东《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等诗词,《长征组歌》之《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等音乐作品,《四渡赤水》《巍巍龙透关》《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刘伯承》等影视作品;另一方面,要继续创作一批反映泸州本土红色文化的艺术作品。依托市委党史办、地方史志办、文化局、文化馆等,在深入挖掘本土红色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组织专业力量,创作一批反映泸州红色历史文化的文艺作品,打造一批反映本土红色历史文化的特色文艺精品,讲好泸州红色故事,并组织力量深入企业、学校、农村演出,在繁荣乡村文化、丰富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同时扩大本土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也使泸州本土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四)融入教育体系,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红色文化是一部记录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历程的历史教科书,也是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最好的营养剂。泸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不仅拥有很多红色遗迹,还形成了以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忠诚为民、艰苦奋斗等为内涵的红色精神文化。这些植根于泸州土壤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和事迹,是本地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把本土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要组织力量开发泸州红色文化课程和本土教材,并融入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相关课程;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如组织红色文化专题讲座、组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现有泸州市大中学校“忠山之秋”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更多地注入本土红色文化元素;丰富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结合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让广大泸州学生直观感受、了解和熟悉泸州红色历史文化,使泸州学生成为泸州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中发 〔2018〕1号,2018.

[2]王浩.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红色文化遗产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研究——以常州为例[J].领导之友,2017(1).

[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Z].2018.

[4]曾玲玲,胡波,王娜,陈文仪.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比较分析——以北京和重庆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0-47.

[5]周志荣,胡文丽.组合优势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泸州红色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探析 [J].才智,2011(25).

[6]范正平,郭真瑞,邱如燕.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0(7).

[7]泸州市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泸州古蔺:传承红色基因 探索扶贫道路[N].中国旅游报,2018-03-30(006)

[責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泸州实现途径红色文化
泸州油纸伞
酒醉泸州
泸州将新增一大批公园绿地 为市民营造“绿色盛宴”
Analysis of Transportation Methods and the Rela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