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质量研究述要

2020-12-14熊若愚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要深刻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政策要求,着力统筹工作内容、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科学调配力量资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理论传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0)06-0018-05

2018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2]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必须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质量。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理论传播功能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根本目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理论宣讲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紧密结合工作实践,用实践成效印证真理伟力和思想伟力,让党员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二)傳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宣传党的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党员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特别是要紧扣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清楚民生保障、就业创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各方面的政策,引导群众通过勤奋工作、诚信经营、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活动,加强普法工作,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学习,争做好邻居、好媳妇、好公婆,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遵法守规、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

(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党员干部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和文明礼仪规范,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移风易俗,涵育文明乡风,弘扬时代新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党员干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属性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本质上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载体,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教育性、实践性、群众性。

(一)鲜明的政治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载体。试点方案明确规定,由县委书记兼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形成三级书记一起抓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传播的格局。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十分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其本质属性就是政治性,体现党的意志,传播党的主张,不断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4]

(二)鲜明的教育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传播平台,教育性是其基本属性之一。这就要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着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深刻体悟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从而坚定不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培育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平台,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春风化雨的行动、发人深省的活动、润物无声的氛围,积极培育良好道德品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素养水平。

(三)鲜明的实践性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场所,实践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属性之一。精神文明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内化、固化、转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加强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联系,促进精神文明实践共同体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5]体现实践性要求,必须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贯通起来,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实践情境,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主动践行文明观念。

(四)鲜明的群众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了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参与和群众共享为主要标志的实践平台,群众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属性之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价值内涵、组织形态都要深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设布局、功能布设、实践方式都需要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为导向,教育内容、公益服务、志愿行为都需要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运行中,要始终注重群众参与,提高空间管理、服务对象、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增强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可接近性,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和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三、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质量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体现基层特色,加强阵地建设、人才建设和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理论传播的有效性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吸引力。

(一)加强阵地建设

阵地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需要盘活激活县、镇、村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突出文明实践功能,配套完善活动设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打破部门壁垒,按照服务类别,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鼓励探索创新,做强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等五大平台。借助县级融媒体中心,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渠道,构建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推动资源共享共建,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基层党建、文明创建、文化惠民、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充分融合,不断扩大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阵地。

(二)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书记抓、抓书记,县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兼任所长、站长,并配强抓日常工作的负责人,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骨干队伍。依托县委党校和县乡村各级学校,优选配强理论宣讲员,形成一支政治素质强、理论功底扎实、语言表达和气质形象好、群众喜爱的宣讲员队伍。充分挖掘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党校、学校、企业等单位,发挥部门的专业和职能优势,选拔各单位在职人员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伍,建立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和小队,形成一支想为群众办实事、能够为群众办成事的志愿者队伍。[6]加强对理论宣讲员和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组织开展知识传授、技能传习、项目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为文明实践工作夯实人才保障。

(三)加强机制建设

新时代文明實践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和调动各方面力量,激励各方面力量持久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运行效率。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和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础设施完善、运行经费充足、人力资源充沛。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规范、管理、引导和监督,提升文明实践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健全完善激励与创新机制,不断创新文明实践方式、载体和内容,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吸引力和认可度。

(四)提高理论传播有效性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基本功能。只有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效传播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凝聚起最广泛的共识,调动起最深层的力量。[7]要发挥好基层党校、社科联等单位的主阵地作用,构建立体宣讲格局,不断丰富宣讲内容,不断创新宣讲方式,真心真情传播党的理论政策,凝心聚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吸引和凝聚群众。

(五)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吸引力

突出实践性和群众性,坚持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是增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吸引力的关键。大力选树身边的道德模范,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引导农村群众向善向上、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开展家风建设,宣传优秀家规家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提升乡风文明。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关注的难点焦点问题,巧妙设计活动项目和服务菜单,建立供需对接机制,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勤于参与,多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志愿者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很重要的一点考虑就是要通过实践增进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方法,其中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是直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加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工作,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无私奉献做好宣讲工作

理论宣讲志愿者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无私奉献作为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不计回报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工作之中。要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走进群众之中服务群众,为群众释疑解惑,真正做到同群众心贴心。[8]要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深入机关、学校、厂矿、农村、社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回答群众关心关切的现实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进人民群众心间,使理论成为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武器。

(二)着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理论宣讲属于政治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对宣讲志愿者的政治性、政策性要求很高,必须政治站位高,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功底厚实,政策掌握透彻。这就要求理论宣讲志愿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从事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工作时才会有精神支柱,在宣讲内容的取舍上才会有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才能在宣讲志愿服务中不断提高理解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水平。

(三)不断提高宣讲质量和水平

毛泽东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他很早就提出了“如何传播”的问题,强调必须用通俗的形式、鲜活的内容、群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少数人理解到多数人理解的转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理论宣讲志愿者大多来自基层,了解生活,了解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了解群众的思想困惑,了解群众的所期所盼,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和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从事理论宣讲不脱离实际,不哗众取宠,不信口开河地空谈,有很强的亲和力,容易被群众认同和喜爱。理论宣讲志愿者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善于化科学为艺术,化理论为生活,善于把理论表述的书面和会议语言改变成生动鲜活的生活语言,把理论的宏大叙事改变成日常生活的小叙事,把理论的逻辑论证变成道德的启示与教化,把理论的抽象和枯燥数字变成具体感人的人物、故事和景观,使其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需求,达到宣讲效果的最佳化。

(四)加强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建设

要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实效,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在县、镇、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支队和小队中,整合党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等方面的力量,充分挖掘社会各方资源,拓宽基层理论宣讲志愿者选用渠道,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要在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选择爱理论学习、宣讲能力强的同志,加入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小分队中来。[9]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志愿者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志愿者理论宣讲能力。鼓励志愿者多读书、多看电视理论宣讲节目,组织开展理论知识传授、宣讲技能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通过现有志愿者队伍师徒结对、传帮带进行培养,不断提高理论宣讲志愿者政策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

五、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平台用情用心用力做好群众工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宣传教育群众、组织凝聚群众的重要平台,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

(一)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最关键的就在于党员干部真心实意把群众当亲人,用真情付出换来了真心拥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作为党员干部的大事,急群众所困,忧群众所难,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民生实事办到位,把群众烦心事、操心事都解决好。

(二)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

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行动,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宣传教育群众,主要职责是春风化雨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需要十分用心才能做出实际成效来。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用心做好理论武装、思想引领、政策解读、信息发布、科普知识等各个方面的宣传工作。紧扣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的問题,用好互联网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平台,开展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凝聚同心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三)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

把群众组织起来是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无往而不胜,最核心的就是靠无坚不摧的组织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发挥好组织凝聚群众的功能,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的领导,选派党的骨干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将符合入党条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的骨干发展为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李斌等.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强调:激发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经验激励干部作为,扎扎实实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8-07-07.

[2]  张晓松等.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3]  吴传毅.党校教学必须做好用学术讲政治[N].学习时报,2019-03-22.

[4]  董振瑞.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J].新湘评论,2020,(05).

[5]  熊若愚.理论传播的基本功能与主要原则[J].学习月刊,2019,(12).

[6]  仰叶齐.党校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三重逻辑要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02).

[7]  刘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价值定位、机遇条件与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04).

[8]  宣云凤等.谈谈理论宣讲志愿者精神[N].新华日报,2012-06-12.

[9]  艾晓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基层开花结果[N].学习时报,2020-06-03.

责任编辑:杜亦欣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