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思考
2020-12-14王丽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如今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学科,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因此要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文章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思考了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为今后小学的数学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合理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内容,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原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育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因素,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
学生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这是知识的一个传承过程,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引导学生用心学习,仔细听讲,用智慧去思考,动手去操作,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积累人文知识、增强文化自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课堂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强调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进行自我管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和归纳总结能力,教会学生们辨真假、知善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当然还要培养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们的警惕性,避免上当受骗和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伤害,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感
社会参与感强调的是学生能否处理好自身与学校的关系,学校要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学生的学习中,要教他们遵守道德准则,履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日常的假期中,可以让他们通过调查和实践去了解身边各个行业的工作性质,增强对不同职业的认知,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建立学生对数学的认知,通过做题练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数学感知能力和计算能力,最终将所学到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换个角度来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找到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
二、 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抽象和理论知识强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通常在课堂上都是以做题为主。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极容易让学生们感到枯燥,降低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数学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添加趣味元素,这样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就可以在课前制作教学课件,采用小学生喜爱的卡通元素,制作动画效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童话故事、擂台赛、游戏等,这样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養他们的探究能力。如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商场运来一批洗衣机和彩电,彩电的台数是洗衣机的3倍,现在每天平均售出10台洗衣机和15台彩电,洗衣机售完后,彩电还剩下120台没有出售,运来洗衣机和彩电各多少台?”在小学阶段,这类问题需要间接设未知数,因此,解题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这道题,应该设谁为x?学生这时就会展开思考,通过交流,明确应设卖出的时间为x天,再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10x×3=15x+120,最终得到答案x=8,再联系题目中的条件,求出洗衣机有:10×8=80(台),彩电有:80×3=240(台)。这样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思考,去探索,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能急躁,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们形成主动质疑的习惯,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如“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按2∶1放大,画出放大后的图形”,我们知道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画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平行四边形放大难画在哪里?抓住哪两条边放大就可以确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了?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借助多媒体将不同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这道题既可以抓住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相邻边放大,再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完整地画出来,也可以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进行放大。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要想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就要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学校中最常见的信息技术就是安装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早已普及,但一直未能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浪费了这一信息技术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为同学们营造多元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构建新的知识学习体系,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时,传统的教学,教师会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现场绘制折线统计图,往往耗时低效,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excle表格,直接将统计表中的数据,自动生成折线统计图,还可以转换成其他的统计图,便于不同统计图之间的对比。这样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课堂教学容量变大了,而且生成的统计图,直观形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再如针对低年级的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则动画,动画中有两只小熊,一只兔子和四只猴子在一起玩耍,观看完教师进行提问,让同学们回答动画中包含的加减法运算,最后进行计算。借助信息技术直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这一学科中包含多种数学公式,利用信息技术打破学生的传统思维,不再注重通过硬套某些公式求得问题的答案。对待数学问题就要标新立异,懂得从不同角度出发,大胆质疑,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相遇问题教学时,可以借助电脑演示把两人的运动状态直观呈现出来,例题“小明家和小红家在学校的东西两侧,早晨,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家去学校,已知小明的速度是50米/分钟,小红的速度是40米/分钟,经过8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系条件展开想象,再通过在电脑上画线段图呈现两人行走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用更简洁的方法计算出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前提下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用到的基础信息技术进行专业的培养,巩固自身的信息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模式,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们共同进步,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们真正热爱数学,在数学课上充分发挥自身实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离不開信息技术,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等重要,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素养、几何能力素养、数形结合能力素养等,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们更好地接收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玲.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性整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5).
[2]史悦亮.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江西教育,2020(3).
[3]赵淑萍.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甘肃教育,2019(17).
[4]钟美凤.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20(4).
[5]石连菊.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2).
作者简介:
王丽,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