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德育社会理论 提升道德与法治德育实效

2020-12-14管依娜

考试周刊 2020年9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从社会理论入手做好德育教育渗透,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提升实效;社会化教学

一、 前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间接经验的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内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种是自主学习得来的,另一种是通过他人示范而形成。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避免简单说教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做好德育教育指导工作,从学生自主学习入手,做好示范教学指导,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 挖掘教材内容,引发学生德育思考

观察学习是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教材设计来看,教材在德育教育内容中采用了绘本式方法开展教学,即通过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德育内容的讲解与渗透,其重点在引导学生图片内容观察的基础上得到具体的结论。因此教师在德育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教材内容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实现在德育内容观察基础上的自主学习。

以《我们的班规我们定》为例,教材中设计了三幅图片,主题分别为“我们的课堂学习有序又活泼”“我们的课间活动活泼又安全”“借阅图书时,我们都会做到爱护图书,看完后放回原位”,教师在德育教育指导过程中可以从图片内容+文字主题入手,鼓励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三幅图片,然后思考“你认为班规有什么作用,结合图片说出你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了解班规与自己班级生活的关系。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班规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以此提升学生对班规的认识,为后续班规的制定奠定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积极从教材内容入手,从教材中的设计模式和内容入手,引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观察,在观察中实现自我思考和与他人交流,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深化,从而体现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 树立德育典型,学习德育优秀对象

树立德育典型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中高年级学生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树立的典型会有意识地进行模仿,而模仿的过程就是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好典型德育对象的树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学习对象,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以《当冲突发生》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一些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此来了解冲突发生时,学生的常见反应。如同学之间因为借橡皮引发口角,学生会有哪些应对措施呢?学生可以很快就得出“打架”“骂人”等结论,这也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德育教育指导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应做好典型树立,通过典型树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珍惜友谊,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同学借橡皮引发口角的视频为例子,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在A和B同学发生口角以后,B同学主动认错,说是自己弄丢了愿意赔偿一块,A同学态度也有了变化,说不用赔,而其他的C同学、D同学积极缓和他们两者的关系,通过建立典型的场景来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德育学习的对象。然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矛盾,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视频,你会向A、B同学学习吗?遇到同学发生口角,你会向C、D同学一样积极劝解吗?还是选择在一旁“看笑话”?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德育典型的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和已有生活经验中提取内容,自觉向典型人和事学习。

四、 开展自我评价,体现德育教学效果

中高年级在是非观念、个人好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和相关的态度,但在长期的家庭环境下,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模式,喜欢以“放大镜”看别人,而将自己放在道德的标准之上,由此产生了对家庭、学校、同学、老师等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从而纠正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体现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效果。

以《低碳生活每一天》为例,从自身做起,养成低碳生活的方式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就是低碳生活的一员,因为坐公交上学、垃圾回收处理等都是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也是班级德育的重点内容,而学生之间也会提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情况,其基本的句式为:某某同学不低碳,因为我看到他随手丢垃圾、看完书不关灯等内容,学生眼中全是别人的不低碳行为,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一些紧张。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具体可以设置几个小问题:我的生活中有没有不低碳环保的情况?有没有和某某一样的行为呢?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估的方式快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自觉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基于学生自我认知基础上的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效果。教師在中高年级德育教育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纠正工作,提升德育教育指导实效。

五、 开展德育指导,强化德育学习信心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做好德育指导工作,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理解难、学习难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惰性,对教师德育工作不是很配合。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可以从小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通过德育指导的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强化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以《网络新世界》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懂得保护自己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开展互联网生活小调查,游戏是学生的主要选择,而游玩时间普遍在1~2小时,但也有学生玩2~4小时。其中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就表态:“老师,我也想好好学习,但是我控制不住我自己。”进而引发学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基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单纯从说教角度,鼓励学生学会控制自己不沉迷网络,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从德育指导方面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教师提出“帮助小明戒网瘾,想一想小明每天玩2~4小时游戏,是出于什么原因,如何转移他的注意力呢?”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小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经验,通过交流的方式打开部分网瘾较重学生的心结,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玩2~4小时游戏的心结中脱离出来,转移到与学生讨论如何处理问题方面,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纠正自身的行为,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指导、鼓励、补充的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戒掉网瘾、学会科学上网、学会保护自我的信心。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科特点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从学生信心角度出发进行有效引导,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德育的自信,自觉融入德育教育当中。

六、 开展德育实践,实现德育内容落地

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德育实践的开展。通过具体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和德育素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行动推动德育落地。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以《这些事我来做》为例,学生经过之前的德育内容已经对家庭情感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做好两方面德育内容:一方面是以“探索新知”为主,即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的,通过讨论的方式互相交流经验。除了常规的洗碗、拖地等活动以外,部分学生提出的给母亲梳头、给爸爸泡脚等活动都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堂讨论和涉猎的内容在家庭中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在家庭中承担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视频录制并将视频等素材分享到群里,每个学生和家长都可以看到其他学生的实践情况。通过具体实践,落实爱家庭、做贡献的德育内容,确保德育教育内容的落地。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将理论内容转实践的方式实现德育教育内容的落地,体现德育教育在学生生活、学习方面的价值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科价值。

七、 总结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从学生学习和道德引导角度出发,切实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升德育的实效性,体现德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惠君.生活德育 智慧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5):76-77.

[2]朱微.有情有境育童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教书育人,2020(14):68.

[3]董丽丽,周圣山.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几个问题信息的探析与矫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2):124-132.

[4]周健.初探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64-65.

[5]孙民.用“道德”的教学彰显德育课程魅力:“不道德”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象透视[J].中小学德育,2019(10):13-16.

[6]孫彩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J].中国德育,2019(16):1.

[7]陶文静.创设“真”活动,灵动德育课堂: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60-62.

作者简介:

管依娜,上海市,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
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几点心得
国学浸染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德育工作中的那些事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