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2020-12-14徐宝友
徐宝友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发展,如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善农业环境、以现代管理理念来运营农场,成为目前传统农业转化成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同时,部分家庭农场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商品化的大型农商,因此,在专业农业管理人才方面的相关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文章从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部分家庭农场经营实例,探讨了对该类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相对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家庭农场;发展
目前我国处于农业人口基数较大,但总体来看农业资源情况却始终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经营开始从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逐渐转变为既注重数量又注重其品质的新型发展趋势,我国农业正朝着产供销、贸工农的经营一体化方式发展,但要想在此期间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以及综合效益,就必须重视农业专业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指导与监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方面工作。家庭农场是我国目前的一类较为新颖的农业经营形式,但在实际的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小农经营模式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大多数农场主并未具备相应的管理与经营经验与知识,对所具有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对相应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顯著。以下主要围绕着家庭农场的优势展开简单分析与探讨。
一、家庭农场的优势
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方面的扶持政策相对全面,要想将政策进一步落实,需要注重对农业专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扶持,尽可能地解决三农问题。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已经进一步整合与优化,优良品种在不断地引进,技术设备在不断的应用,进一步推广了农业高科技,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地降低,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地提升。同时,相关的农业保险也不断优化,农民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同时,在政府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之下,我国养殖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家庭农场使得市场对于有机农业的相关标准在不断地提升,绿色安全的农业产品在市场上进一步流通,农产品有销售途径,效率在提升,品牌效应在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达成一个优质循环。目前,有更多创业人租赁农民土地,通过相关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手段,使得最大限度地利用到土地资源。为了农业进一步得到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化水平提升,需要正视并加快家庭农场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团队建设。
二、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通过与延边边地区的部分家庭农场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交流与沟通,得知:目前对于家庭农场经营与发展而言,其最大限制问题是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农场发展急需专业本领扎实的相关管理人才,精通运用各类型高新科技人才以及拥有创新实践精神的新型管理型人才。
(一)作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懂得如何应用技术
现如今,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种养结合尤为重视,特别是农产品和工业相结合以及农村与旅游相结合的两种发展模式,其是能够有效促使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模式,使得农场生产链得到有效延伸,实现农场产供销,贸工农能够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经营模式,其也可谓是对家庭农场发展而言较好的发展方向。在此期间,农产品与工业结合的发展模式,对精通农产品加工技术的人才需求也会相应提升。
(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会管理
专业的农业管理人才,需要精通相应的管理知识,其中包括对农场经营以及对农场员工的人才管理等相关工作管理。就人才管理方面而言,管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个员工的基本情况,促进农场整个经营团队的综合发展。就农场经营方面而言,作为管理人员需能够对农场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将内外沟通与合作的关系处理好,包括其他农户、农场与政府、相关企业以及冲委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制定农场的经营计划,详细的工作安排计划以及资源调配制度等。特别是家庭农场常与的销售问题,由于品牌建设并不完善,会使得优质产品无法售出,销路无法确保,就需要管理人员积极探索、拓宽销路。
三、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才现状
从相关调查与访问结果可知,目前家庭农场的人才资源与管理现状如下。
(一)返乡创业大军为家庭农场农场主的主力军
在外工作或创业一段时间,积累够创业成本的返乡创业人员,是目前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的大部分力量。这些创业人员结合自身创业经验,并结合国家的实时相关政策,增加农场生产相关的技术成本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此外,还可与村委进行协作,合理整合农村的土地,逐渐将耕地面积进行拓宽,促使土地能够以连片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同时确保能够满足机械化生产的条件,将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相应降低。就我国目前家庭农场而言,返乡创业人员已然成为主要力量来源。
(二)招收本科学历以上学生参与管理工作
目前,农场管理人员的部分力量还来自本科学历以上的管理人才。在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方面都与大学生有关,但是由于受到工资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愿意在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数量有限。此外,部分高校研究所也开始尝试与农场进行合作,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农场研究所提供必须的研究调查的场地以及相关数据,同时也可以获得新型的机械设备以及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
(三)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现象
虽然有返乡创业人员和大学生的加入,但是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始终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目前许多家庭农场的场主,并未有相关的专业管理知识,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相关互联网及电商的了解程度不够,会限制农场的发展。
四、目前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的原因
(一)毕业生从事基层农业事业回报率低
由我国目前国情进行分析,我国农业经营依然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很大的成分都是由低技术农业所占据。就技术层面分析,尽管目前许多农场都在实行设施农业,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及其他各方面原因,生产方式与流程参差不齐。显而易见,温室大棚是主要的生产设备,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温室大棚进行数据监控与测算。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展现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农场收入回报率。从经济层面而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在不断攀升,当农民收入却呈现降低或困难的形势,这也是相关毕业生从事农业付出与收入矛盾的一方面原因,进一步导致专业人才缺失。
(二)缺少农业经营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将现代科技与先进管理理念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在此期间,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管理人才。比如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与应用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专业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经济,人文,社会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扩大。
(三)外界对于农业相关专业的理解严重受传统观念影响
目前我国对农业相关的专业认同程度较为低下,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从事农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一方面是从事农业回报率较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家长对于农业还存在成见,家长会对下一代产生较大影响。如此便会导致相关专业具有较大的招生难度,且普遍存在毕业就业率低等问题。
五、关于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对农业基层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严格规范制度
政府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并制定详细的规定和制度。严格把控相关人才的引进,避免出现技术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时重视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得各岗位职工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并保证各部门之间能进行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加大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投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政府在预算控制方面,应全面掌握相关科技的推广情况及费用。例如,可定期向个体农户或者各家庭农场组提供专业指导与技术推广等方面服务。同时对于相关农业服务体系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一方面,需要对人员编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要健全相关惩罚奖励制度,同时还要确保相关服务人员的福利与工资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三)加强对农业人才队伍的技能的培育
在拓展农业人才团队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已有人才的定期培训与进修,确保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信息,不断提升农业发展效率。
(四)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改进工作环境,增加工作积极性
要想对相关人才引进的机制进行改进,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比如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进人才,例如技术入股或者合作研究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实施相关绩效考评的制度,并且福利待遇方面也要随着经济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五)规范引导社会职能、促使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政府,要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吸引专业技术人员的加入,同时,也要鼓励实力较强的农村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村相关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项目中。一方面,可以为经济主体提供更为广泛的市场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地引进的人才可以学习新的技术与获得合理的报酬。此外通过加大相关扶持制度,可以使得农村与各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促进人才引进资源拓宽的同时,可以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的发展。
六、结语
目前许多家庭农场缺乏品牌效应的建设,产品的价值无法体现,需要引进专业人才建设品牌,提升产品价值,拓展产业链,使得农产品可以积极地融入市场,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此期间,需要注重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农场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34.
[2]丁春暖.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22):246-247.
[3]郭熙保,冷成英.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十大特征——基于武汉和郎溪607户家庭农场的比较分析[J].经济纵横,2018(10):43-58.
[4]陸继霞.土地流转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8(01):154-160.
[5]王彩霞.工商资本下乡与农业规模化生产稳定性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11):157-162+187.
[6]游凤,何蒲明.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5):4-6.
[7]叶兴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J].农村工作通讯,2018(16):34-37.
(作者单位:平邑县铜石镇财经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