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外阅读阶梯式教学路径思考
2020-12-14池云珠
摘 要:部编本语文教材搭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为了让学生实现深阅读和宽阅读,每册书都编排了两篇名著。那么,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呢?文章依据部编本语文教材,从六个方面,对语文课外阅读阶梯式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打开课外阅读的突破口。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阶梯式教学;课外阅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如果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好习惯,从而受益无穷。课外阅读阶梯式教学研究主要就是针对他们的兴趣、感知、鉴赏和评价进行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相关技巧,从而把课内课外紧密结合,打通“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路障。
一、 课外阅读的分层设计
学生处于思维能力的发展阶段,适当的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会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更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发掘和挖掘课内没有的知识。所以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为了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阅读,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次的形式。
分层教学,按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以及老师自身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来进行分层。可以在每个环节设置一些很有趣的问题,让大家对阅读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所处的层面将学生分为几类:第一类是阅读速度比较慢的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要集中在他们的速度上,培养他们的阅读速度,让他们可以更快地适应长篇名著的阅读,从而更有效地捕捉知识。第二类学生就是阅读速度快的学生。他们通常“一目十行”,这些学生读书特别快,应该让他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不能因为太快而失去阅读的要义——为了获取知识,而是让他们更加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果。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进行练习或者举行讨论,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第三类就是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并不高,很多生僻字都可能成为障碍,所以我们应该设计阶梯性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带领他们去达成阅读目标。可以根据上下文,或者根據语境,猜读一些词语或者句子的意思;可以根据人物关系,揣摩人物性格特征,从而推测人物出现的场景;可以根据环境描写,体会故事发生的背景……
分层设计不是割裂内容,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指导。内容是课外的,学生不熟悉,只能通过文字折射信息,分层次、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课外阅读的顶层设计。
二、 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
兴趣是人类的第一个老师,兴趣是感知阅读的前提,兴趣是课外阅读阶梯式教学的首要阶段,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就是学习的动力,要是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那阅读将无从谈起。引导,应该是课外阅读不能忽略的关键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进行缩写,进行批注,进行讨论,进行抢答练习等。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塞翁失马》《杞人忧天》等文章,可以引导同学们去阅读《伊索寓言》《淮南子》《列子》等著作,赏析精彩的故事,理解深刻的寓意;教读《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等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山海经》等名著,举行“讲故事比赛”,推动课外阅读进行下去。
课外名著如果篇幅较长,不能硬性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一是学生阅读水平不在同一个层面,二是囫囵吞枣容易挫伤学生的阅读信心。可以尝试让学生缩写、写批注等方式分时间阅读。把每一天的阅读内容缩写下来,然后交流,学生就不会出现“读了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可以给读到的深入灵魂的内容写个批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呵护好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推动课外阅读。
三、 课外阅读的评判机制
评判机制是课外阅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的是带动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学会用发展思维、用语言和思想的特性对文章进行评判。这对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要求非常高,第一是要了解作者情况,第二是要掌握时代背景,第三是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所以说,学生要有意识地对文章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批判性阅读或者是进行评价。达成这个目标时,可以举行一些讨论,比如说召开班会,举行学习交流会等,从而真正对文章有所了解。让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进行碰撞与交流,达成“1+1>2”的目标。比如部编本语文教材中收录的《皇帝的新装》,这是一篇经典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让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各抒己见,发表读后感。教师应该注重批判性阅读,这部分教学内容以趣味性较高的文章作为代表,带领学生去理解如何评判一篇文章的深层内涵,或者是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特色、思想深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进行评价和分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拥有自己的舞台;可以让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对于阅读不求甚解的学生是个警醒,不细致阅读就无法完成内容理解;对于一些没有自信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踊跃发言,激发他们阅读信心。
四、 课外阅读的材料选择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也不容小觑。学生能否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关系到课内阅读活动能否有效展开,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个人爱好、阅读兴趣等方面挑选课外读物。首先,选一些与课内阅读密切相关的课外名著,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帮助。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增加学习的知识量,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内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其次,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中外名著类著作进行更深层次地阅读。比如说经典的四大名著,学生对《西游记》里面的故事耳熟能详,里面的妖魔鬼怪都非常吸引人,学生阅读没有羁绊;特别是文学大家的作品,比如鲁迅、矛盾、巴金、老舍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曾经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文质兼美。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学生时代应该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文学常识,提高自身素养,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当然,报纸杂志也可以成为学生的读物,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拥有具体的时代感。阅读,不能仅仅满足课本编排的文章,要把阅读的触角伸到广阔的课外阅读。
五、 课外阅读的激励行为
激励学生是让学生更好地把课外阅读进行下去,拥有快乐的阅读心境,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尤其是那些对于读书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一些名言警句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幸福感。比如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读书使人快乐;熟读而精思等等。也可以采用一些名人事迹进行鼓励,比如说世界文豪彼什科夫先生对书就非常挚爱,爱书如命;比如鲁迅挤出时间阅读等。
六、 课外阅读的理解能力
理解力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目的在于让同学们通过文字去理解文章的意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学生,或者是把教辅的想法强加给了学生,不太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碰到相似文章时,就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了。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应该从自己的认知出发,联系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结合写作背景,把自己和文章真正联系到一块儿。教读《咏雪》,可以设计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到底是“空中撒盐差可拟”好还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呢?学生应该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其次,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特点对内容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阅读《五猖会》,可以根据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对鲁迅作品的了解,对鲁迅所处时代的了解,从而深入文本进行解读。
我们可以介绍一些比较有用的方法,比如预测性阅读,比如比较阅读,比如拓展阅读。预测性阅读,可以先让学生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猜测文章中心、主要事件等,去初步判断文章的主题,看看是否与自己的思考一致,然后再去斟酌自己思路有什么不足。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可以是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拓展阅读,在例文的基础上,增加阅读的深度和难度。
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考察,要体现在改变教学要素和阅读思维当中,比如初一年级,选择的是通俗易懂的文章,可以让大家去阅读一些很简单的资料,借助词典,字典,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以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为目标。可以借助音乐和多媒体设备来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初二年级,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立意深刻的课外阅读,可以是长篇小说,可以是国外名著。初三年级,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进行整本书阅读,进行群文阅读,进行主题阅读等。无论是哪一个阶段,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评述,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交流、总结。
课外阅读,可以从阶梯式教学六个方面进行思考,拾级而上,由浅入深,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鑫鹏.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8:16-25.
[2]梁筱婧.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7:14-17.
[3]宋艳华.浅析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35):32.
[4]李如密,孙龙存.元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基于现代教学论视角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7(6).
[5]南红英.阶梯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中国民族教育,2007(5).
[6]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03(9).
[7]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1(12).
[8]刘电芝.学习策略(七) 元认知学习策略[J].学科教育,1997(7).
作者简介:
池云珠,江蘇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双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