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荒漠”的现实表现

2020-12-14李杰刘启林曾凡超

山西农经 2020年20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新媒体

李杰 刘启林 曾凡超

摘 要:新媒体“信息荒漠”现象在河北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媒体信息应用范围狭窄、新媒体使用层次较低、新媒体信息意识欠缺等方面。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应发挥政府主导扶持、媒体重视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合力,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新媒体;信息贫困;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05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前,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减贫任务艰巨。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彰显并得到认可,已成为和资本、渠道等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直接决定着脱贫能力和扶贫效果。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存在。当经济发达地区受众享受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物流、智能社区等新媒体红利时,深度贫困地区却被隔离为“信息荒漠”。縮小新媒体数字鸿沟,解决信息与贫困交互作用形成的恶性循环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任务。

1    调研过程与样本描述

2017年河北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上,综合考虑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将张承坝上地区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丰宁、围场和深山区的阳原、阜平、涞源、隆化等10个县划分深度贫困县,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1]。

通过对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基础设施、新媒体信息应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都多个维度的调查,勾勒出河北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主要表现。

调查小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网络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857份,问卷有效率为85.7%。同时,调查人员还对一些村民代表、乡镇领导、扶贫项目工作人员、新媒体技术人员等进行了非结构性访谈。被调查者地域分布较为均匀,其中,保定地区394人,张家口地区316人,承德地区290人。男性占比51.46%,女性占比48.54%。年龄分布状况如下:30岁以下占18.54%,30~40岁占21.32%,40~50岁占22.18%,50~60岁占19.57%,60岁以上占18.39%。

2    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测度指标建构与说明

数字鸿沟与信息贫困的测度指标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对象和环境需要增减和侧重的维度都不尽相同。《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通过互联网权重25%、计算机权重25%、彩电权重25%、固定电话权重12.5%、移动电话权重12.5%的指标来统计区域“数字鸿沟”指数。曾晓玲等对“数字鸿沟”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信息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从信息基础、应用、意识和环境4个维来测度区域“数字鸿沟”更为合理。借鉴前人研究基础,在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的测定指标上主要划分了新媒体信息环境、新媒体信息应用、新媒体信息能力、新媒体信息意识4个维度。

新媒体环境主要是指促使新媒体信息使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既包括贫困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分布等,也包括新媒体发展规划等宏观环境。新媒体信息应用主要考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度和主要用途,包含新媒体终端拥有数量、新媒体信息供给与开发、新媒体信息需求与用途3个维度。新媒体信息能力考察村民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情况,主要包含信息的检索与获取、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评价与创造3个指标。新媒体信息意识测量村民对新媒体信息的洞察力和感受力,主要包括使用主动性、使用认可度、消费意愿3个方面。

3    河北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的主要表现

3.1    新媒体信息环境方面

被调查者中,60%人受教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偏低。多数被调查者年人均收入集中在5 000~15 000元,高于20 000元的家庭比例约为6%。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占为64.83%,其次为外出务工者、个体经营、乡镇企业职工和无业者。调查显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在新媒体信息的人口学环境上整体呈现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人口老龄化等特征。

在政策环境上,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2019年5月,《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强调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0年河北省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河北建设,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新媒体技术信息发展具备利好的政策环境。

3.2    新媒体信息应用方面

在新媒体终端拥有数量上,超7成家庭表示人均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且使用频繁。但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远低于城镇地区,装有电脑的家庭不超过被调查者的1/2,有近71%的家庭没有接入互联网。

在信息的开发与供给上,70%以上的村民表示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方便大家使用移动设备。政府发布信息仍然是农村新媒体信息供给的主要渠道。

在需求与用途上,受访者表示获取信息的途径依次为电视、亲朋邻里、手机、广播电台、报刊杂志、互联网、会议培训及其他。手机软件使用频率排名靠前的为微信、快手、淘宝、抖音等即时通讯和消遣娱乐类软件。

总之,被调查者新媒体设备拥有量不足,设备使用较为单一,智能网络覆盖普及率不高,面向公众服务的新媒体信息平台和产品亟待开发。

3.3    新媒体信息能力方面

在新媒体信息检索和获取过程中,80%以上村民表示能较快明确获取的信息源,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时候,通过互联网主动获取帮助的被调查者较少。50%以上的被调查者能使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获取信息,90%以上被调查者不会使用高级检索功能,近37%的受访对象表示“不会下载软件”,被调查者信息检索能力总体水平偏低。

在信息分析和利用中,超6成受访者表示每天会利用手机软件上网,但近9成受访者表示上网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消遣娱乐。能够熟练利用Word、Excel等软件对文本、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不足被调查者的15%。由此可见,深度贫困地区村民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筛选、整理和加工能力较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利用处于低级层次。

在新媒体信息的评价与创造方面,7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对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进行多方求证,5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能判定信息的优劣。83%的受访者表示从未在新媒体上发表过任何作品,仅有9%的被调查表示能通过新媒体发布农产品售卖信息。可见贫困村民对信息的筛选和判断能力不足,新媒体技术的经济社会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3.4    新媒体信息意识方面

在新媒体信息获取的主动性方面,67%的被调查村民表示对新媒体信息有十分强烈的需求,仅有3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新媒体技能培训活动,持中立态度的约占1/2,12%的被调查村民会积极尝试开发利用新媒体信息。“不会使用”是未接触新媒体信息的主要原因,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主动性不强。

在新媒体信息认可度方面,95%的被调查村民表示十分认可新媒体信息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52%的村民有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生产的意愿,但仍有19%的人表示不相信网络信息,“害怕受骗”是首要原因。

在新媒体消费意愿方面,调查显示约42%的村民有购买新媒体信息的意愿,但是大部分村民购买意愿不强。在有购买意愿的群体中,7成以上村民表示可接受资费范围为0~5元/月,最愿意付費的信息依次为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农村政策信息、家庭生活信息、游戏娱乐信息。新媒体信息消费意愿与能力与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呈现正相关。

4    总结与分析

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环境在不断改善,村民对新媒体技术和信息的价值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新媒体信息贫困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媒体信息应用范围狭窄、新媒体使用层次较低、新媒体信息意识欠缺等方面。新媒体信息贫困与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相互叠加影响。如果不予以充分重视,会造成“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扩大,出现脱贫后返贫、贫困世代递传等现象。

造成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贫困村民新媒体媒介素养缺乏等内部原因,也有新媒体产品和信息供给不均衡的现实制约,还根源于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等深层次环境。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应构建政府主导扶持、媒体重视开发、村民主动参与的合力。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植和资金投入,通过提速降费、建设新媒体信息服务站等方式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设施环境。

其次,加大新媒体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应用范围,提供能够满足村民多元需要的新媒体信息,实现新媒体信息的有效供给与有效传播。

再次,全面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村民的新媒体信息素养。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和辅导,促使贫困村民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信息扶贫是一个长期过程,即便不少贫困地区已经“摘帽”,但是减少新媒体“信息荒漠”的举措应持续跟进。

参考文献:

[1]李杰,吴秋丽,曹舒婷.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新媒体信息贫困的多发机制与多方援助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20,35(2):11-14.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新媒体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