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治”视角下农村厕所革命的现状与对策

2020-12-14胡蔚然彭静珂万子涵

山西农经 2020年20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乡村振兴

胡蔚然 彭静珂 万子涵

摘 要:厕所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与民生紧密联系,“厕所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提出和推进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陕西省蓝田县农村厕所革命的成效和缺陷,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来推进厕所革命。介绍了厕所革命政策相关背景,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探讨当地“三治”视角下的厕所革命实施情况,就蓝田县农村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有效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厕所革命;“三治融合”;乡村振兴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0-004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1    政策背景

厕所革命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实施改进活动。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厕所革命,致力于改善城乡厕所的诸多弊端。2017年10月底,全国共新改建旅游厕所6.8万座,超过目标任务的19.3%。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受到了人民群众和游客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厕所革命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旅游景区,还涉及到城市和农村。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8部门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各地要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持续推进,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的厕所革命。

自治、德治、法治是一种重要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模式,对实现乡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必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的作用。处理好自治、德治、法治之间的协同关系,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至关重要。

2    “三治”视角下厕所革命的现状

2.1    厕所改造中法治的体现

农户厕所无害化改造前期,陕西省蓝田县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文件中提供的多种改厕类型选择了双瓮漏斗式和三格化粪池式进行厕所改造。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改厕类型选择、改厕目标制定以及规划实施。群众以自愿为原则,参与厕所改造的农户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由村委会登记改厕农户的信息并向政府报备。同时依据上级文件的要求分发相应的改厕建材给群众,做好改厕的前期准备。改厕过程中严格依照农户厕所改造的标准进行,以达到厕所无害化的实际意义。通过市级相关人员的验收后,验收合格者方可领取改厕的相关补助,否则仍需参照改厕标准继续整改。

整个改厕的流程比较强调行政力量的作用,严格依据政策文件的要求落实改厕行动。行政力量一方面能保证农户厕所的质量,另一方面能解决公共领域的环境卫生问题,如统一规划粪污处理形式、全村统一布置排污管道、集中排放和处理。

2.2    厕所改造中德治的体现

就改厕宣传教育方面来看,G镇和S镇在改厕前期有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开展相关会议和讲座、贴标语、张贴公告等方式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及营造改厕氛围,进而推进改厕的后续工作。另外,G镇和S镇都特别注重改厕示范村的建设,旨在让群众了解改厕的实际效益和培养群众追求卫生文明的如厕习惯。

从改厕完成后的村民态度来看,村民总体上对厕所改造政策较为满意,认为由原来旱厕改造成水冲厕所给生活带来便利,提高了卫生文明素质,有利于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3    厕所改造中自治的体现

由于厕所改造的目标制定、实施规划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因此村民的自治更多体现在厕所的舒适度提升及后期的管理上。个别有经济条件的村庄,由村民提出自己的诉求,由村干部收集和协调各村民的意见,最终解决集体在改厕中的需求。例如S镇F村充分开展村民自治,通过村民内部自主协商的形式,全村统一购买厕所门,满足了全村的需求并提升了如厕条件。

另外,在厕所的后期管理中,村民自治集中体现在清理粪污方面。无需使用农家肥的农户,一般聘请专业人员代替传统的清理形式,全村统一或者个别农户联系相关人员定期清理粪污。

3    厕所革命中“三治融合”的困境

3.1    法制体系尚未完善

陕西省尚未制定地方性规章制度,缺乏可执行的完备、系统的规划,导致后期执行乏力,具体表现为官员受自身“经济人”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滋生部门保护主义,致使改厕进度慢资金不足、部门之间无法形成合力等问题[1]。例如S镇改厕工作行至途中,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导致后期工程完全停止,开工遥遥无期。各地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地制宜落实各种类型改厕模式是上策。在确定规划模式后,最为根本的执行层面仅依赖行政手段仍然是不够的。以法律或规章作为基本的规范加以约束,以法律强制力加以实施才能真正避免半途而废的情况发生。

此外,改厕中带来的各种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也是一项环境问题。我国多数关于环境保护法律、污水治理法律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规范内容过于原则化,缺乏详细明确的规定。法律本身缺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细化法律内容,另一方面各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规范,尽量避免规定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各地应结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用以规范、整治改厕过程中的排污问题。

3.2    改厕文化不突出

农村文明程度与城市文明程度间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地区无法形成高度统一的思想认知[2]。

首先,通过调研可知,陕西省蓝田县改厕文化普及不足。实地调查问卷中关于“对厕所革命了解程度”这一问题的填写结果显示,“了解程度”仅为一般甚至完全不了解的人占据相当一部分。有关厕所建设、开发、利用、维护和文明用厕的宣传教育在部分群众中普及程度不足,这表明不少人一开始仅是随大流参与配合厕改,并未真正认识到改厕具体如何实施、具有哪些意义和好处。

其次,以點带面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先行先试与全面推广相结合的效果不佳,群众未深切体会到改厕给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达不到提升对厕所革命意义认识的目的。这一问题后期在G镇和S镇带来的后果不同,G镇一部分村民改厕后,真正带动了当地群众积极性。毕竟只有实效才能令群众信服。当地村民总体上对厕所改造政策较为满意,改厕带来的便利真正影响更多的村民,让其真正认识到改厕的意义和好处,从而出资改厕。S镇后期资金不足导致工程中断,这无疑会引发不满,在“改厕需求”这一项调研项中S镇村民表示“无所谓或者没有需求”的人数远高于G镇村民。

3.3    村民主体地位低

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下达改厕目标,改厕实施重要主体村委会具有相对较强的行政化倾向,村干部的角色表现更倾向于政府的“代言人”。村干部定期参与政府召开的会议,严格依照政府要求推进本村厕所改造工作,而且在改厕推进的方式与政府推进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高度的相似性。改厕项目的资金大部分由政府提供,村集体难以承担工程的费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村委会对政府的依赖。

这也导致村民在改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位,无论是改厕类型、补贴力度还是工程监督上,村民都是被动的参与者,缺少利益表达的有效途径,在自身利益遭受损失时,更多地表现为被动等待。对此,既要充分认识到农民作为乡村社会的主人和“厕所革命”的主力军作用,认识到农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又要激励广大农民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投身“厕所革命”的动力,争做“厕所革命”的倡导者、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3]。

4    改进措施

4.1    提高自治

陕西省蓝田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如火如荼地推动着厕所革命。但是倘若期望长期推动厕所革命,就必须发挥农民主体的有益作用,即培养村民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从根本上理解厕所革命的意义,有效避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窘境。因此,政府有必要在决策的过程中引入民间智慧,充分体现村民意见和建议,制定公众参与、高效便民、因地制宜的政策。需在厕所革命中保障村民的参与感,以提升他们对政策的支持与投入。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来“决定”村民的生活习惯,而是将合理选择的最终决定权交到村民手中。在厕所后期管理方面,应由村民内部讨论协商出符合当地地理环境、生计类型、生活习惯的管理模式,并由村民监管实施。

4.2    重视德治

文明如厕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氛围熏陶,因此德治在培养改厕文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组织、乡村优秀教师、退伍军人等知识分子通过日常中的影响来帮助村民树立文明意识。可以结合世界厕所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项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张贴文明如厕宣传牌以及标语,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4]。

村民对改厕的不信任,缘于他们对于实际效果的怀疑和未知。各地政府应当选取对政策了解较多、参与积极性高、相对开明或有一定村中威望的村民率先改厕,为其他村民作出表率,让“厕所革命”在村庄中出现连锁效应[5]。当村民切实感受到新旧厕所的差别后,心中疑虑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这也为后期工作开展减少阻碍。

此外,厕所革命无论在前期宣传,抑或是后期开展中,一定会遇到村民存在各种不解和疑惑的情况。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一定要充分发挥服务意识,积极引导村民理解相关政策,打消村民的疑虑,同时打通沟通协调机制,使村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推动厕所革命的重要一环和坚实力量。

4.3    完善法治

一方面,完善地方的法律体系。蓝田县在厕所革命过程中存在的法制方面不足。这种不足在各地都有显现,即各地将改革走在了法律的前面。没有完善的法律依据援引,只有各地的规范性文件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加快制定合法合理的行政规章,概括性指出本地区改厕总体规划和后期监督机制,从而使下级单位在框架内依规开展工作。在立法过程中,既要做好国家“硬法”与民间“软法”之间的衔接,又要做好国内法与国际法之间的融合。特别要重视对乡规民约的制定、修订,充分发挥其规范、引导及评价作用,规范如厕行为,引导乡村文明建设[6]。

另一方面,提高地方依法治理水平。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乡村厕所改造提供保障作用。明确各政府部门在厕所改造中的职责,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有效推进民生基础工程的建设;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力求乡镇人民政府精简开支,将资金精准投放到必要的项目上;依法引入优质供应商和施工队参与建设,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优质、经济的供应商和施工队加入。倘若为图一时便宜而选择服务差、质量差的供应商和施工队,则后续厕所维护费用高和村民满意度低等不良后果将得不偿失,因此政府应选择优质供应商。

5    结束语

通过对陕西省蓝田县农村厕所革命现状的综合分析,可以认识到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社会主体。目前我国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厕所的前期维护、中期建造、后期维护需要政府、村民等多个社会治理主体积极发挥作用。在学习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改进,以构建合理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助力厕所革命。德治是“先发机制”,自治是“常态机制”,法治是“保障机制”,“三治融合”具有“乘数效应”[7]。完善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能有效地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赫然.农户厕改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9.

[2]吴宗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厕所革命的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18(11):85-86.

[3]龚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厕所革命”协同治理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9(24):9-11.

[4]李俊.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厕所革命”对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J].农家参谋,2020(10):30.

[5]陈连鹤,胡剑锋,宫远鹏,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厕所革命”实施推广问题分析[J].山西农经,2019(9):42-44.

[6]刘宝林.治理学视域下的乡村“厕所革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28-34.

[7]钟海,任育瑶.“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4):53-63.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厕所革命”功在千秋(点评)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