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方向、路径与策略
——基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解读

2020-12-14杜英俊郑小军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数字

杜英俊 ,郑小军

(1.广西财经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广西 南宁 530001;2.南宁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以下简称“《建设规范》”),职业院校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数字校园建设有了行动指南。《建设规范》颁发五年来,一方面我国建成了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产生了一批理论与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近五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接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与职业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发展等内容相关的重大政策性文件。显然,《建设规范》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及未来的时代变化和职业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促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转向应用,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制并于2020年6月下发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新《规范》正文共61页、56692字,包括前言、引言、总体要求、师生发展、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网络安全、组织体系、评价指标和附录[1],其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那么,职业院校该如何利用新《规范》指导自身的数字校园建设、应用与发展?为此,本文在分析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读与分析新《规范》,提出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有效路径与相关策略。

图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内容框架

1 我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现状

在新《规范》中,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是“网上虚拟校园与现实物理校园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信息化环境,支持职业院校实现混合教学、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支撑、引领驱动职业院校现代化进程”[1],其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渗透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学校管理、文化传承、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和学习空间、工作场所和虚拟场景及其相互融合的工学环境,支持“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与信息素养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构建网络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平台,支持终身化职业发展,以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等管理需求,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以大数据管理为核心,构建数据融合、互通共享、管理和服务业务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学校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目标在于促进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从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要求[1]。数字校园建设对于促进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

《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2010年)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化校园概念,并在“加快教育信息进程”中明确要求“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年)中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想与规划,并在“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以此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2015年1月,为了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教育部下发了《建设规范》,并以此为评价基础,同年委托中央电教馆实施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遴选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实验探索,形成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典型案例。全国有129所学校首批入选,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三批次合计四百多所职业院校成为了“建设实验校”,这些学校无论是在数字校园建设还是应用层面,都在当地起到了引领作用。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首次明确以“数字校园”为主体实践内容的试点项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越发重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年)中主要任务的第一项就是完成“三通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之一就是“推动落实《建设规范》,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的基本目标与主要任务是“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并在实施行动中独立设置“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模块,具体详尽地指导数字校园建设,该文件在最后还特意强调要“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专门保障队伍”,这是相关文件首次明确了数字校园运维队伍的建设机制,为数字校园从建设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中,信息化建设成为“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主要一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则是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与举措。新《规范》发布后不久,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其中第八大重点任务“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包括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等4条具体任务(项目),旨在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由此可见,我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发布新《规范》,不仅体现了数字校园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内涵发展,而且体现出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持续关注与高度重视。

1.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我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根据程建钢团队《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超过70%的职业院校部署了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职业院校建设信息系统的平均数为9.26个。此外,超过一半的院校提供移动信息服务,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得到快速提升;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10月,已立项的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了高职全部19个专业大类,省级资源库建设与省级精品课参与度分别达到了56%与82%,80%的职业院校将资源库建设作为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资源建设逐步普及;在基础设施方面,有线校园网与无线校园网覆盖率分别为88.01%与27.64%,互联网出口带宽均值为238.25M,其中高职与中职分别为441.81M与225.54M,华东地区院校要远高于其它地区。超过七成的职业院校拥有多媒体教室。80%院校拥有门户网站与官方微信公众号。建设了数据中心、一卡通服务的院校均值分别为60%和70%,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以上总体情况高职要好于中职学校。尽管成效显著,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仍较突出,职业教育信息化认识尚不到位,缺乏顶层设计与有效的体制机制等等[2]。

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新《规范》中,专家组仍沿用“数字校园”而非智能或智慧校园的称呼,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技术核心都是“数字化”,二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尊重院校的差异与不均衡,着重普及与应用的要求,四是智慧校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1]。

2.1 智慧校园的内涵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战略,随后“智慧校园”的提法随之产生。浙江大学是我国最早有文献记载进行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学校,之后诸多学者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研究。黄荣怀等(2012)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3]。有的学者则认为智慧校园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科研、智慧生活等方面[4];还有学者认为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且需要体现校园活动的“深度融合”[5]。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智慧校园层次与内涵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基本都认同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级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2.2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当前,智慧校园建设主要有五种体系构架:一是基于物联网构建,二是基于云计算构建,三是基于WebGIS 构建,四是基于应用服务构建,五是基于网络立体化技术构建[6]。可见智慧校园构建不仅需要传统的数字校园所依赖的技术,还融合了与时俱进的新技术。此外,智慧校园不仅可以解决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难点,还能避免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所走的弯路。这是因为智慧校园具有数字校园不一样的特征,从学习环境角度来看,智慧校园具有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性服务等特征[3];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分析,智慧校园又具有如下特征:(1)具备感知人、物、环境、习惯等因素的能力并能据此建模预测行为与发展趋势;(2)具有海量处理数据的能力;(3)具有资源整合与集约化能力,能合理组织与利用资源;(4)具有“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5)具备多模式、跨时空、跨情境的学习科研环境;(6)具备将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融合的能力[5]。虽然学者们对智慧校园特征的描述不尽相同,但共识却有不少。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智慧校园的特征是环境能感知、传输无延时、资源云处理、数据能决策、服务个性化等。正是有了这些特征,数字校园的建设才会朝着智慧校园的方向发展。

3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路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数字校园,进而朝着智慧校园方向迈进呢?

新《规范》在“引言”中指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发展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以支撑职业院校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技术系统和组织体系为核心内容,通过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和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形成促进师生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的现代化校园环境”[1]。笔者认为,新《规范》所提之“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虽然是一笔带过,但意蕴深远,值得深入解读。

首先,这是针对以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重技术轻体验、重投入轻绩效、重单系统引进(研发)轻大系统集成、见物不见人”等诸多误区,而提出的面向教育信息化2.0新时代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可行路径(发展之道)。其次,“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价值重建”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魂,“结构重组”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基,流程再造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躯,文化重构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根,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本。

3.1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价值重建

与《建设规范》相比,2020年6月新《规范》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先后在“前言”“引言”和“总体要求”之“意义与作用”中不惜笔墨地阐述数字校园的功能和作用。

3.1.1 在“前言”和“引言”中阐述数字校园的功能作用

新《规范》在“前言”中指出:“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1]。

为了进一步阐明数字校园的功能作用,新《规范》在“引言”中界定数字校园这一核心概念时指出:“数字校园是……支持职业院校实现混合教学、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支撑、引领驱动职业院校现代化进程”[1]。在阐述数字校园内涵时指出,数字校园“渗透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学校管理、文化传承、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支持‘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与信息素养融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促进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1]。在阐述“数字校园的实施”时强调:“应以职业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作为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内生变量,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和体系重构。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融通技术赋能的职业教育革新精神,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1]。

3.1.2 在“总体要求”之“意义与作用”中阐述数字校园的功能作用

新《规范》在《总体要求》之“意义与作用”中首先阐述了数字校园对职业教育的意义:“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既满足社会和职业信息化的需要,又延伸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空间。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除了发生在校园内的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传统教学环境和校园外的工厂、车间、宾馆、医院等职业活动场所中,还发生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空间中。依托数字校园,构建跨越学校、企业和社会的虚实融合办学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方向”[1]。接着,新《规范》指出:“数字校园将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交流合作、服务以及评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赋能作用”[1],并且用5个“有利于”概括了数字校园对职业院校的作用: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分5点展开),有利于“互联网+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分4点展开),有利于管理服务效率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分4点展开),有利于校园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分4点展开),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并有效服务社会(分6点展开)[1]。

总之,新《规范》通过“前言”“引言”和“意义与作用”大大提升了人们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功能作用认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价值重建奠定了基础。

3.1.3 “互联网+教育”理念引发价值重建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科技革命”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科技与社会紧密结合, 加速了人们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推动着一系列新的社会价值观不断产生和发展[7]。

当前互联网的各项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各行各业的变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教育领域而言,“互联网+教育”不仅带来教育技术层面的革新,也引发了传统教育理念革命性的改变。陈丽认为“互联网+教育”是“特指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级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8],并认为它秉承了开放教育的理念,具有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的特征,而且其价值取向在于推动传统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8]。

那么,“互联网+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到底有何异同?简而言之,就是教育机构从单一到多元,教育资源从封闭到开放,学生学习从被动到自主,教师教学从灌输到互动[9]。具体到教与学的过程,就是要尊重与理解教学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具有学习者中心的教学主体观,兼重结果与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只有秉持这样的思路重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把握数字校园的灵魂,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指引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

3.2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结构重组

针对以往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普遍存在“重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忽视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体系建设”的弊端,新《规范》在“引言”中指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体系的建设。组织体系是数字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字校园顺利实施、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分为体制机制和实施规范:体制机制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实施规范涉及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评价与改进五个阶段的要求”[1],这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结构重组指明了方向。

学校的组织结构重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学校的组织目标而对学校的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的重新规划和调整过程[10]。组织机构的设定可以协调和控制学校的相关活动,确保学校高效运转,良好的组织机构构成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基础。

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虽然都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一半以上院校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但是只有极少数院校设立了首席信息官(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2]。目前多数职业院校机构设置中,网络中心、信息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是为数字校园提供管理服务的主要机构。教育部在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的制度”。该制度具有确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地位、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秩序、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营造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环境等诸多作用[11]。因此,建立和完善以CIO职位为核心的信息化组织机构,是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保障措施。

3.3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流程再造

新《规范》在“2.3.1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中指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服务体系的技术系统……数字校园为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人员等提供集成的数字资源、数字化教育教学、培训和管理服务,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信息化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技术系统包括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支撑条件、网络安全五个部分,在健全的组织体系(体制机制和实施规范)的保障下,实现统一用户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交换、综合信息服务、一站式服务[1]。这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流程再造指明了方向。

流程再造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躯干。所谓流程再造,就是将学校物理空间中的管理流程数字化,将其开发成一套或多套业务系统为学校师生服务。在此过程中,需要重新考量相关业务流程间的逻辑关系,重新设计部门间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受理、办理和办结全过程,进而形成面对师生的高效、便捷与合理的综合业务流程[12]。管理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最终目标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使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此,职业院校必须创新管理与服务理念,探索学校精细化管理模式,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以此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学校管理和组织变革,为持续提升院校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不竭动力。当前职业院校所涉及的管理服务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业务管理与信息服务及相关支撑平台,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外,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率也超过了50%,且30%的职业院校还建设了职业知识竞赛支持平台、校企共享信息系统、企业教师兼职管理系统与合作企业管理系统[2]。随着管理服务的不断深入与优化,今后的信息系统应朝着数据融合、互通共享的方向发展,尽量减少审批节点,精简上传材料,努力将全校所有的管理服务流程集成到“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目标。

3.4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文化重构

新《规范》在“2.2.1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1]。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征,是大学组织特性的依托,是大学发展中最为持久的动力[13]。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学校的文化生态,例如学校传统的文化与组织空间是班级,由于互联网的作用使其呈现弱化的趋势,而宿舍、社团、自组织等则取代成为新的文化空间[14]。此外,网络环境不仅打破了学校校园文化的“院墙”状态,还催生了师生的“多元”价值观,更重塑了学校教育环境的“育人”模式[15]。因此,文化重构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根。数字校园的作用之一就是构建虚拟校园社区,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具体体现为:第一,为师生建立网上社区,倡导师生平等交流和分享,创设开放、包容、民主的文化;第二,提供网络公共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营造诚信和自律的文化氛围;第三,汇聚互联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艺术馆等,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第四,引入数字化生活、医疗、娱乐、保安等服务,提升校园公共服务水平[1]。校园文化为学校师生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学校各级各类人员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身在校园的每个人注入了强烈的校园情怀,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不竭源泉。

3.5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新《规范》在“5 教育教学”部分指出,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新型模式,如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职业培训模式等。其中,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信息技术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动态及时反馈而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具体形式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知识点+技能点+信息技术”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信息化学习模式等。实验实训模式借助各类信息技术,构建仿真实训资源(包括元件/工具级、仪器/技能级、实验室/车间级、工种/工厂级、专业群/产业链级等仿真实训资源)和仿真实训环境(包括数字化技能教室、VR/AR互动体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仿真实训虚拟环境、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支持学生技能训练中的认识观摩、教学演示、互动操作、考核评价,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等难题,同时还可以降低职业技能训练的成本。工场实时教学也是技能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基于移动互联网或物联网,利用传感与射频技术、视频技术等再现真实环境的实时操作观摩,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远程工作实景的观摩学习[1]。这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勾勒出了基本框架。

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模式之中,教学模式又是核心[16]。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便是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就是要借助各类信息技术和创新要素,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空间、工作场所和虚拟场景及其相互融合的环境,构建网络化职业教育和培训管理服务平台、职业教育资源中心、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与评价系统。例如,完善信息化校企合作机制,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设计面向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开展技术研发,并鼓励企业承担学生实践和实习实训,形成基于互联网基础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化教学、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等相结合,实施差异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动态及时反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中,应舍弃以往检测知识识记、操纵流程的价值取向,进而从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转型[1]。这些以信息化手段融合为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不仅能够支持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信息素养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学生职业发展与多样化人生需求,而且还能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控制。因此,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可以大幅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这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根本所在。

4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策略

新《规范》在“10 评价指标”部分分别设置了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及其观测点),并且指出该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从建设向应用服务转变,从应用操作向关注师生体验转变,从注重投入向关注绩效转变。这为新时期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指明了发展策略。

4.1 从建设向应用服务转变

当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应用服务方面做得还略显不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资源建设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现象。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微课、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师生的参与度比以往提升不少,但是深度的应用与分享案例还是很少;在管理服务方面,一些院校仍然存在“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齐飞”的现象,有的因事务流程涉及多个管理部门而导致办事效率极低,甚至一些系统建设完成之后就成为摆设,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为此,为了使管理服务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职业教育教学更现代化,必须要从以往看重建设项目向注重项目的应用服务转变。具体途径一是可以通过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将信息化内容纳入到各级各类学习及培训中;二是加强机制创新,鼓励各级各类人员参与到学校信息化建设之中,学校为他们提供管理服务与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培训,提升他们对信息化的价值认识与技术能力。为促进数字校园从建设向应用服务转变,新《规范》已将“常态化应用”(教师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与工作的情况)纳入各级评价考核指标中。

4.2 从应用操作向关注师生体验转变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网络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平台,构建数据融合、互通共享、管理和服务业务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1],以促进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师生提供一个稳定、便捷、智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师生的发展,即人的发展。为此,数字校园的信息系统设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以师生的教与学为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提供应用与服务。在满足师生需求的前提下,权衡技术方案与管理方式,力争让服务平台做到“随事陪伴君,操作细无声”,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构建稳定、灵活、便捷、安全、科学且师生广泛参与的数字校园[17]。然而,许多院校在建设完成相关信息系统后,对于信息系统的使用仅仅停留在“会操作,可以用”这个层面,关于师生的体验感知却很少关注。例如,一些学校紧跟时代发展建设了无线校园网络,但是这个无线网络是否能够支持师生在校园的任何地方进行移动学习,为他们随时随地搭建一个学习环境却不得而知;还有的信息系统界面设计很不人性化:操作按钮设置“隐藏”、浏览器兼容差,等等。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以人为本”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深度融合的应用。为此,需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实时收集师生的应用反馈,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系统与平台,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3 从注重投入向关注绩效转变

众所周知,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往在评价数字校园建设成效时,很多院校会将建设规模与投入资金作为衡量数字校园建设效果的重要指标。然而这样的评价体系无疑是本末倒置,只是陷入了一种“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应用而应用”的怪圈,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建设水平偏低、信息孤岛与运行效能不高等问题[18],由此造成了巨大的资金与资源浪费。在新《规范》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指标体系中的评价“观测点”强调了绩效考量。“教师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与工作的情况”“综合运用‘互联网+教育’优势,参与网络研修社区,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校本资源服务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终身学习情况”“校企合作资源建设情况,校企合作资源推广应用与社会服务情况”“开放资源服务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情况”“新媒体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决策与执行情况”“学校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与执行情况”“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与“数字校园项目建设责任制及考核办法执行情况”等观测点可以更好地指导学校去提高数字校园应用效率与效果。为此,职业院校应适应形势发展,整合现有资源,合理优化校内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布局,或将各部门数字校园建设任务完成及其绩效情况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或者设立专门的项目督查办公室,对相关项目进行审查与督办,以提升各部门信息化应用水平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5 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起源与内涵、回顾建设现状和研读分析新《规范》,提出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有效路径与相关策略,期望能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当前,我国已步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已进入向智慧校园转段升级、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更有力支撑的新阶段,将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价值重建、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新的不竭的动力。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园数字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答数字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