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人才视域下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设立难题与实践进路
——基于广西35所高校的调研结果

2020-12-14

教育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学士学位人才专业

甘 洁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1)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加快自身改革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增添强劲动力。2019年7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1],建议通过设立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双学士学位项目”),进一步推进学士学位建设工作,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双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更优质的复合型人才,突破传统单一专业的界限,将两个或以上学科专业的知识进行有机地组合、交叉和融合,使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达到最优高度,能用综合性的思维方法、知识结构、能力体系解决跨学科的重大问题。[2]从如此标准的复合型人才视域出发来设立项目,才能将具体内容严格化、标准化。基于设立项目的需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一起成立了学士学位授权和授予管理工作调研组,并于2019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广西区内开展了调研。对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调研内容为:调查广西区内双学士学位的开设情况,了解双学士学位项目设立的困难,收集高校对此新改革的系列意见。调研对象为广西区内的36所本科高等院校(截至2019年10月)。调研方式为发放结构性问卷调查和进行深度访谈。此次调研共发放36份调研问卷,回收35份;实地调研11所高等院校,制作访谈报告11份;访谈不同高校教务处主管学士学位的业务骨干90余人,并收集了各高校关于双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的文件。

调研组分析相关材料后发现,广西高校在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设立上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因此,客观总结双学士学位的教育成就经验,探索项目的设立难题和实践进路,对实现双学士学位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及提高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双学士学位教育成就回顾

回顾我国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从培养理念、培养路径以及培养质量三个方面来总结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基本成就。

(一)培养目标的持续优化

为了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双学士学位整体的培养原则基本上注重主修专业与双学士学位专业的灵活搭配,例如,“综合类高校一以贯之地遵循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原则”[3],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交叉理解和综合运用程度。

知识理论的优化有利于科学整合知识结构。皖南医学院通过提供管理学、心理学和法学三个双学士学位教育的机会,使学生学习到管理学、心理学和法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表达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4]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

实践能力内容的优化可推动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换。自2000年起,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山东大学,凭借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创设“外语+X”双学位人才培养制度,在其课程体系中设置了“课外实践”模板,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际中进一步巩固和验证所学理论[5],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为能主动、爱创造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路径的不断细化

敢于突破和改革传统培养方法,是双学士学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利器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在2003年创立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注重构建研究型的学习制度,例如,举办各种形式的论文竞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各种高质量科研活动[6],促使学生锻炼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成为拔尖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

科学构建双学士学位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协调发展。例如,许多高校会单独设定双学士学位的主干课程和教学活动,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灵活调整两个专业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方式,有时间消化、理解和融合两个专业的课程知识。

复合型教师队伍能有效地整合不同专业课程的资源,协同培养复合型人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包括了云南师范大学12个学院的相关专业教师。该教学团队注重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探索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交流合作[7],学生得以在实践中将主修专业知识和教育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高校基本会在学校官网公布双学士学位对应的实施办法或具体细则,例如“取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及相关学科门类学士学位基础上,修完‘双学士学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和学分,且达到《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修订)》规定的条件”[8],经过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严格审定,才能授予双学士学位,颁发相应的证书。在明文规定之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的授予质量得到基本保障。

学生对双学士学位的就业认可度,也是体现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有研究者分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后发现,双学位可以为毕业生个人收入带来13.3%的增加。[9]“双学士学位”成为大学生认可的就业砝码,原因之一为“双学士学位”能让他们彰显作为一些关于复合型人才的优秀特征,从而向心仪单位展现明显的应聘优势。

国家、社会和市场对双学士学位的认可程度越高,证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越高。有研究者分析了2004年华南理工大学双学士学位毕业生毕业流向的情况,得知在182名已就业的双学位毕业生中,到国企就业53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14人,外资企业74人,私营及民营企业13人,高等院校3人,其他企业22人。[10]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了双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和青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双学士学位教育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双学士学位教育整体上仍存在专业融合程度不高以及授予要求不够严格等情况,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现代社会的最新要求仍有差距。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趋势下,局限于传统的框架讨论双学士学位的改进容易出现原地踏步的局面。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新改革,国家提出设立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建议,旨在解决双学士学位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面临的新问题,从而推动我国双学士学位教育的自我完善和快速发展。

二、设立双学士学位项目面临的难题及原因

基于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新需要,“双学士学位项目”提出,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可设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是指,从原有的双学士学位教育出发,试图从中固定组合两个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为双学士学位专业,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培养更高起点、更高标准和更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换言之,双学士学位项目与一般双学士学位教育相比,坚持更严格的复合型人才视域观。但通过调研发现,广西高校在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设立上存在着一些操作困难。

(一)设立双学士学位项目的门槛较高

双学士学位项目初步筹划的内容包括专业组合、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推出机制等。为了坚持项目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这基本上规定了项目的设立门槛。

但是,桂林市N大学的某学位办老师认为,组合专业不易确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调研论证双学士学位专业组合的必要性。其次,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等高校确定专业组合后才能决定。最后,南宁市G大学的某教务处老师提出,双学士学位项目的退出机制比普通双学士学位复杂,需重新设计。从以上访谈得知,虽然广西许多高校有开展双学士学位教育的经验,但普遍认为双学士学位设立的门槛较高,着手存在困难。

项目门槛较高的原因有:首先,双学士学位项目所组合的若干项目已经事先由学校设计、通过并由省级学位主管部门批准,是结构性更强的。[11]有条件开设双学士学位的广西高校基本上制订了本校关于双学士学位的实施办法或管理办法,一般会通过学校官网进行公布(见表1)。但被调查的35所高校几乎没有试过将两个专业组合成为固定性如此强的双学士学位专业,也就没有相关内容的工作文件进行指导,起步工作初显难度。

表1 广西本科高校关于双学士学位的实施办法或管理办法

其次,一般双学士学位是指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在确保完成主修专业学习任务的同时,继续修读跨学科门类另一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8],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互不干扰、共同推进。虽然一些高校目前已有对学科融合的尝试,比如新生工科专业[12],但是广西本地高校还是按专业招生、分专业培养,没有试过融合并制定两个专业组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单一学士学位的退出机制一般相当于转专业,较为简单。专业的结合,在退出条件、所修学分转换、学费转换方面与单一专业的退出机制存在较大差别,高校不得不重新考虑、分析和制定一系列实施办法。以上条件如此严格,高校难免会认为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设立门槛较高。

(二)缺乏双学士学位的高考招生制度

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科学与公平地甄选适合于在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深造的人才,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力求在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和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方面有所突破[13]。“双学士学位项目”建议通过高考招生,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制度来选拔具有较强学习潜力的人才。

但是,笔者从南宁市M大学某教务处老师询问到,双学士学位纳入高考招生制度将要在高考招生系统上显示,但目前,高考招生系统没有组合专业的专门代码。其次,该老师认为,由于双学士学位从未在高考招生阶段中被宣传,学生和家长缺乏对双学士学位的客观理解,可能缺乏报考意愿。最后,桂林市E大学某学位办老师表示,作为理工科大学,若招收报考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学生,一是需要参考理工科的分数,二是需要参考另外的文科类分数,但是学校缺乏高考分数与双学士学位录取标准对接的机制。基于以上因素得出,双学士学位缺乏对应的高考招生制度。

缺乏双学士学位高考招生制度的原因如下:第一,一般双学士学位是学生入学后进行申请,因此,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没有双学士学位的专业代码;第二,目前的高考考试内容过度强调统一性,不足以为特定学科和专业人才的选拔提供充足的依据,难以满足高校多样化的人才选拔需求[14],换言之,如果高考统考成绩为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在传统单一的衡量标准下高校将难以招收到适合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复合型人才。

(三)双学士学位改革的配套政策不充分

教育政策在推行的时候,往往涉及配套政策和能力限度的问题,因为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就必然要求牺牲其他系统或某些部门的部分利益,系统或部门之间的这种利益矛盾会影响政府决策及其实现能力。[15]由于双学士学位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尚未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南宁市G大学和桂林市N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两所学校的老师对项目的设立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他们都表示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设立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更明显的情况是许多高校并不完全具备设立双学士学位项目的条件。南宁市M大学表示作为医科大学设立双学士学位较为困难。桂林市的L学院表示目前独立学院不具备该项条件。最后,双学士学位项目的设立需要高校、省级学位委员会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合作,但目前尚未建立针对于此的协调沟通机制。

高校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是因为:第一,为了保障双学士学位项目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前期工作已很复杂。因此,高校希望得到相应的财政支持,但在教育改革之初,财政资源一般处于尚未调动的不充分状态;第二,双学士学位项目规定其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但广西同时拥有两个不同门类的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并不多(见表2)。有些高校虽然条件不足,却也希望国家和自治区给予灵活的政策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跟进国家政策、积极尝试。

表2 广西本科高校博士点所属学科门类情况

最后,作为统筹整个双学士学位项目的省级学位委员会,考虑的则是区内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和部门在该项目设立中的关系。他们因站位不同,各自有不同的利益与发展要求。因此,高校可能担心项目设立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可能造成类似政策执行和落地效果不明显这样的消极后果。

三、复合型人才视域下的双学士学位项目实践建议

广西应基于复合型人才的视域,以严格标准为前提逐步达成项目的设立条件,建立健全双学士学位高考招生机制,同时出台双学士学位项目的相关配套政策,来逐步有序推动广西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实践。

(一)以严格标准为前提逐步达成项目设立条件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是双学士学位项目的一大特点,标准必须严格,但具体可从专业组合、培养方案、退出机制等方面逐步达成,这样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将复合型人才观切实落实到项目的设立内容上。在起始阶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需统筹大方向下的专业组合,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和高校则需收集本地数据,确立重点跨学科培养领域,明确人才培养策略[16],方可决定申报的两个学科专业。

高校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一方面,要重点落实专业核心课程,以两个专业的整合和优化为落脚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通识课程领域为基本面,以课程为落脚点,在课程内体现通识教育,打破传统的按学科设课的模式,强调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关方面的能力,而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某一门学科的系统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为深入学习提供宽厚基础。

由于专业组合学习较难,学校一方面应考虑学生自动退出的情况,所学课程和积累学分可尝试进行认定和转换;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对应复合型人才的科学考核机制,对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价,不达到要求的强行退出。以严格的标准为方向,逐步达成项目条件,有助于为双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提供牢固保障。

(二)建立健全双学士学位高考招生机制

双学士学位高考招生机制的建立健全,是高等教育评价和选择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高考招生工作与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高校必须以录取优秀的复合型学生为出发点,建立健全双学士学位高考招生机制。

首先,高校确定双学士学位的专业组合以后,通过专家对申报的双学士学位进行论证,上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再增加至高考招生录取系统。其次,高校可合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传播途径,通过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或者招生宣传会,加大双学士学位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双学士学位教育的优势在于接受复合型教育、培养综合性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在单一的专业领域内展现独有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和家长对双学士学位的认同。最后,高校可借助广西深化考试招生改革之势,根据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也就是使用“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17]的方式,根据高考的综合表现和特长科目作为新式录取评价体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标准造成的选才局限性,从而挖掘具有复合型学习潜力的学生。

(三)出台双学士学位相关配套政策

双学士学位改革在推行时,因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范围的广大性以及目标群体的多样性,会产生一系列执行阻碍问题。[18]为了消解教育政策执行的梗阻,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以积极的姿态推动协同合作,激发高校积极性。

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可激励高校改革积极性。例如,自治区可通过给予制度倾斜、项目资助、经费帮扶的方式,对双学士学位的建设和宣传给予资助,从而促进政策目标群体对复合型人才教育的认同和接受。

广西可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计实施细则,对于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鼓励小范围试点,并及时反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进度和难题,提供优化依据;对于专门性大学,国家和自治区需要考虑其博士点单一的情况,制定相应政策进行指导;对于其他条件不够或资源不足的高校,则应密切关注其发展需要,增加其与试点高校交流经验的机会。

最后,要加强政策执行者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双学士学位作为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整个广西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的过渡进程,也会影响到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效率问题。因此,省级学位委员会、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相关学位办业务骨干必须就其中问题进行深度沟通,达成共识,切实加大协调力度,顺利完善规章制度,细化双学士学位的程序标准,最终建立起具有广西特色的双学士学位专业体系,培养出新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士学位人才专业
人才云
70岁老人拿到中国美院双学士学位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商务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词块使用特征研究
国务院:取消第二学士学位授予 设立辅修学位或双学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