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2020-12-14李雪丽

教育观察 2020年29期
关键词:自杀者神经质人格特质

李雪丽

(鲁东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山东烟台,264039)

一、前言

自杀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自杀也是15—34岁青年人排在前三位的死因[2-3],自2004年起,自杀已成为大学生群体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4]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他们的身心健康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大学生自杀行为的相关研究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自杀往往以自杀意念开始,以自杀身亡结束。自杀态度是对自杀行为的看法和认知,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倾向。[5-6]相关研究表明,自杀态度是预测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7]抑郁与自杀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印证。抑郁症是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人格特质中与抑郁相关研究较多的是神经质和内外倾维度。神经质能有效预测抑郁症状的变化,是抑郁症状的易感因素,神经质得分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8]心理学家对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自杀未遂者在精神质和神经质方面得分较高。这是不是意味着抑郁症状程度较重的个体,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较高,且更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杀态度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研究,为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山东省某高校146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468份,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394份,问卷有效率为94.96%。其中,男生565人(40.53%),女生829人(59.47%);农村学生855人(61.33%),城镇学生539人(38.67%)。有效样本平均年龄为19.25±1.18(岁)。

采用的研究工具有:①自杀态度问卷(QSA)。该问卷由肖水源等人编制,用于测量人们对于自杀的态度和看法,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知、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共计29个条目。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②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该量表被广泛用于判断被试的抑郁程度。③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该问卷由Hans J.Eysenck等人编制,分为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掩饰性(L)四个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本研究由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现场回收问卷,对数据利用SPSS 22.0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总体分析

总的来说,自杀态度问卷所有维度得分的平均值在2.5到3.5之间,说明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是中立或矛盾的。被试抑郁得分的平均值为15.11,整体呈现出轻度抑郁的状态。对于人格特质的三个维度来说,内外倾(E)维度得分的均值为10.85分,神经质(N)维度得分的均值为15.2分,精神质(P)维度得分的均值为5.97分。

表1 各分项维度得分情况

(二)大学生自杀态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笔者对不同性别、生源地的大学生自杀态度各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的态度和自杀态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女生对自杀的态度得分低于男生,意味着女生对待自杀的态度更加宽容;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安乐死的态度和自杀态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得分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这说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更加排斥和否认。

笔者对年级、家中排行、与父母的关系三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家中不同排行的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关系的亲密与否和大学生对于安乐死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关系较为疏远的大学生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得分最高。进一步进行事后检验(LSD)得出,与父母关系亲密和关系一般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及自杀态度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表2 差异性分析

(三)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笔者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变量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抑郁症状与自杀态度总分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现显著正相关。

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倾(E)维度、神经质(N)维度与自杀态度总分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高外倾性、神经质得分越高的人对自杀的态度越理解和宽容。相反,高内倾性、神经质得分越低,个体对自杀的态度越反对和排斥。结果显示,精神质(P)维度与自杀态度总分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即精神质得分越高,对自杀的态度越否定和排斥。

人格特质与抑郁症状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内外倾(E)维度与抑郁分数呈现显著负相关,即高内倾型的人抑郁分数高;神经质(N)维度、精神质(P)维度与抑郁分数呈正相关,即神经质、精神质得分越高,抑郁症状程度越高。

表3 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四)不同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

将被试的数据按照抑郁症状的得分进行分组,可分为无抑郁症状组、轻度抑郁症状组、中度抑郁症状组和重度抑郁症状组。1394名大学生的抑郁得分在0—13分之间,无抑郁症状的有768人,占55.09%;得分在14—19分之间,有轻度抑郁症状的有206人,占14.78%;得分在20—28分之间,有中度抑郁症状的有226人,占16.21%;得分在29—63分之间,有重度抑郁症状的有194人,占13.92%。

表4 不同抑郁症状群体的分组情况

为进一步探讨是否抑郁程度越重的个体,其人格特质对自杀态度的预测程度越高,笔者对以上四组的数据首先进行自杀态度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得出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和人格特质显著相关,无抑郁症状和轻度抑郁症状的自杀态度和人格特质不显著相关,然后对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状组分别以自杀态度为因变量,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1.重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

由表5可知,从R2的拟合优度来看,模型3的拟合优度是最好的。神经质(N)维度对自杀态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重度抑郁症状的个体如果具有高水平的神经质更可能对自杀持有宽容、理解的态度;内外倾(E)维度对自杀态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重度抑郁症状的高内倾性个体更可能对自杀持有宽容、理解的态度;精神质(P)维度对自杀态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重度抑郁症状的个体高精神质则更可能对自杀持有排斥、否定的态度。

表5 重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

由表5可得逐步回归方程如下:

Y=2.758-0.029×神经质+0.035×内外倾+0.017×精神质

调整后的R2为0.305,意味着重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内外倾(E)、神经质(N)、精神质(P)特质对自杀态度总分的预测度为30.5%。

2.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

由表6可知,以自杀态度为因变量,人格特质为自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方程为:

表6 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

Y=2.828+0.017×内外倾-0.024×神经质+0.019×精神质

由此可知,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受其人格特质的影响,内外倾(E)、精神质(P)对自杀态度呈现显著的正向预测,神经质(N)对自杀态度呈现显著的负向预测。这意味着,高外倾性、高精神质的个体更易对自杀持有否定、排斥的态度,高神经质的个体更易对自杀持有理解、宽容的态度。这与重度抑郁症状组的结果保持一致。

调整后的R2为0.137,说明中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自杀态度的预测度为13.7%,远低于重度抑郁症状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自杀态度的预测值。由于轻度和无抑郁症状组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故在此不再分析。

四、讨论与分析

(一)大学生自杀态度的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总体还是各分维度的得分均值都在2.5—3.5分之间,这说明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呈中立或矛盾,这与国内大部分研究保持一致。就大学生自杀态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性别、生源地上,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对自杀的态度更为宽容、理解,也更易产生自杀行为。可能是由于女生的心理较为细腻、脆弱,遇到挫折时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所致。

(二)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且抑郁症状越重,人格特质对自杀态度的预测度越高。其中,抑郁症状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呈现显著负相关,与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抑郁症状程度越重的个体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越理解、宽容,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的态度越否认、排斥。研究还发现,抑郁程度越重的个体,其神经质和精神质分数越高,这与之前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一致。

自杀态度总分与人格特质中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内外倾、神经质与自杀态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高外倾性、神经质得分越高的人对自杀的态度越理解、宽容,相同条件下更易产生自杀意念,进而产生自杀行为;相反,高内倾性、神经质得分越低则个体对自杀的态度越反对、排斥。这与王冰蔚[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也略有不同。如本研究中内外倾维度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均为正向相关,即高内倾者更容易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表现为理解、包容。

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内倾性、高精神质、低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抑郁。这与徐华春等[10]对于中国人抑郁易感因素的封闭防御、敏感好胜、自我专注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如具有封闭防御特征的个体,往往缺乏与他人的深度交流和沟通,行为表现为防御性独处或交往,对应的是人格特征中的高内倾性。

本研究对不同抑郁症状的数据进行了分组,探讨了不同抑郁症状下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重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显著相关,轻中度抑郁症状组则两个变量不显著相关。这说明,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受个体抑郁症状的影响。进一步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得出,抑郁程度越重的个体,其人格特征对自杀态度的预测度越高。即重度抑郁症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自杀态度的预测度最高,为30.5%;中度次之,预测度为13.7%。无论是重度还是中度抑郁症状,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倾、精神质维度对自杀态度均为正向预测,神经质维度为负向预测。高外倾性、高精神质的个体对自杀的态度更排斥、否定;高神经质的个体对自杀的态度更为宽容、理解。

本文研究说明,自杀态度、抑郁症状与人格特质之间两两相关。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受到抑郁程度的影响。抑郁症状越重,人格特质对于自杀态度的预测度越高。此研究结果为对大学生自杀预防与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依据,后续将对抑郁症状在人格特质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自杀者神经质人格特质
自杀案件如何定罪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日本将出台新法防范自杀
自杀公寓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