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14周晨易燕刘芳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内科风险管理管控

周晨, 易燕, 刘芳

(武汉市第一医院 儿科病区, 湖北 武汉 430000)

儿内科在临床医疗中属于高风险科室,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 难以配合治疗, 治疗难度增加, 且由于表达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容易发生护理风险[1-2]。 此外,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 操作风险及对医疗技术要求亦更高, 而家属对儿童疾病的诊治更加敏感, 重视程度更高, 发生医患纠纷的风险更高[3-4]。 本研究观察风险管理在儿内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120 例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男36 例, 女 24 例; 年龄 1 ~ 12 岁, 平均年龄 (6.26 ± 3.12) 岁;呼吸系统疾病18 例, 循环系统疾病12 例, 消化系统疾病10例, 血液系统疾病 8 例, 其他系统疾病12 例。 对照组男 34例, 女 26 例; 年龄 1 ~ 11 岁, 平均年龄 (6.12 ± 3.26) 岁;呼吸系统疾病17 例, 循环系统疾病13 例, 消化系统疾8 例,血液系统疾病9 例, 其他系统疾病13 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 即按照目前儿内科的常规流程进行护理, 配合医生完成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风险管理, 主要内容如下: ①组织风险管理培训。 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通过专题培训课的形式,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对以往临床中发生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分享经典案例, 强化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正确应对风险事件的思想, 使所有护理人员具备风险管理的正确概念, 并通过培训提高其预防和解决风险事件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②规范风险护理流程。 首先制定儿内科专用的风险管理制度, 包括儿科临床护理路径、 风险事件应对流程、 护理工作全责等; 由两名主任医师和护士长组成质量控制小组,每周定期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规范之处进行检查, 并总结反馈给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时针对其个体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方案, 及时向质量控制小组汇报; 护理人员每周定期向质量控制小组汇报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或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由质量控制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制定解决方案, 并总结归纳, 分享给其他护理人员。 ③对患儿和家属进行风险教育。 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针对其个体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通过宣传手册、 视频等形式告知患儿及家属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实施个体化风险健康教育, 并告知针对风险采取的必要措施,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促进患儿和家属配合风险管理。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 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各项管理的认可度, 包括风险教育、 心理管控和治疗管控, 每项 0 ~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认可度越高。 ③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内容包括住院管理、 护士对患儿常见风险管控能力、 业务能力等, 总分为 100 分, <60 分为不满意, 60~79 分为较满意, 80 ~100 分为十分满意。 满意度 = (十分满意例数 + 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 × 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和医疗纠纷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P <0.05); 两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的风险事件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n (%)]

2.2 患儿家属对各项管理的认可度观察组患儿家属对风险教育、 心理管控和治疗管控的认可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对各项管理的认可度比较 (, 分)

表2 两组患儿家属对各项管理的认可度比较 (, 分)

组别 n 风险教育 心理管控 治疗管控观察组 60 94.30±11.74 95.56±13.25 95.46±13.70对照组 60 85.61±13.97 88.37±2.06 87.58±11.35 t 3.689 4.153 3.431 P 0.000 0.000 0.001

2.3 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67% (P <0.05)。 见表 3。

3 讨论

儿童属于特殊人群, 儿内科疾病种类繁多, 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 加之患儿的理解能力与沟通能力不足, 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因此儿科一直属于高风险科室[5]。儿内科存在的风险也同样复杂, 包括患儿本身的风险、 源自家属的风险和救治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带来的风险, 这些风险极大地影响患儿的诊疗。 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儿科受医疗水平、 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因素影响, 对住院患儿仍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 因此儿内科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风险预警不足、 风险管理缺失、 护理教育不足等[6], 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矛盾。

表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n (%)]

近年来, 医护人员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 特别是高风险科室的管理, 并且在一些科室展现了良好的效果。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既往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 继而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学习, 及早识别评估风险、 预防风险和处理风险, 最终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患儿家属对风险教育、 心理管控和治疗管控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 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提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能够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应用价值较高。 另外, 两组的医疗纠纷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可能与样本量有关。 实施风险管理后, 患儿、 家属及医护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识均有所提高, 并且根据标准化的护理流程, 统一规范了护理操作, 针对患儿的特点进行风险全面评估和预警, 针对高风险事件再进行个体化护理, 因此特别适用于自理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欠缺的儿内科患儿。

综上所述, 风险管理应用于儿内科护理中可减少风险事件与医疗纠纷的发生, 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科风险管理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