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美西律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QT 离散度、QRS 时限的影响

2020-12-14段班林何梓伟罗芬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时限胺碘酮传导

段班林, 何梓伟, 罗芬

(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 广东 韶关512100)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脏病, 多数患者可伴明显心律失常, 使病情恶化, 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危害极大[1]。 目前, 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美西律为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类药物, 可促进心肌细胞K+外流且抑制Na+内流, 有效延缓室内传导, 但难以有效引起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 胺碘酮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减小窦房结自律性, 降低信号传导速度, 从而有效阻碍心律失常的发生[3]。 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年6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88 例, 进一步探讨胺碘酮联合美西律对其QT 离散度、 QRS 时限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88 例。 纳入标准: ①符合 《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4]中相关诊断标准; ②经CT 血管造影 (CTA)、 心电图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 ③临床资料完整; ④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 (NYHA) 为Ⅰ ~Ⅲ级; ⑤治疗依从性较好。 排除标准: ①安装起搏器; ②对研究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 ③精神疾病; ④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 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将其分为对照组(90 例) 与观察组 (98 例)。 观察组男 56 例, 女 42 例; 年龄56 ~ 75 岁, 平均年龄 (65.37 ± 7.59) 岁; 病程 0.5 ~ 3 年, 平均病程 (1.76 ± 0.54) 年。 对照组男 49 例, 女 41 例; 年龄 55~ 76 岁, 平均年龄 (65.42 ± 7.64) 岁; 病程 0.5 ~ 3 年, 平均病程 (1.74 ± 0.53)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钙、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钙制剂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美西律片 (上海上药信谊药, 生产批号20171223, 规格: 50 mg × 100 片) 治疗, 3 片 /次, 3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山东方明药业, 生产批号20171214, 规格: 2 mL ∶0.15 g) 静脉滴注治疗, 首次剂量为150 ~ 300 mg, 先按负荷量 3 mg/kg 进行静脉注射, 再以 1 mg/kg 匀速维持静滴; 若未能有效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症状, 则追加剂量, 以 1.5 ~3 mg/kg 匀速维持静滴, 每次追加剂量间隔 30 min, 追加次数≤2 次, 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得到控制后, 调整至400 ~600 mg/d 静脉滴注治疗。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及治疗3 周后采用12 导联心电图机(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 鄂械注准 20152212086, 型号:IMAC1800) 检测两组的QT 离散度。 ②治疗前及治疗3 周后采用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仪 (长春时代数码有限责任公司, 吉械注准 20172210284, 型号: SDD-D) 检测两组的 QRS 时限。 ③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食欲不振、 呕吐、 恶心、 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QT 离散度治疗后, 两组的 QT 离散度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的 QT 离散度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 离散度比较 (, m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 离散度比较 (, m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98 64.38±6.07 48.42±6.43 17.868 0.000对照组 90 64.27±5.99 52.46±5.87 24.671 0.000 t 0.125 4.486 P 0.901 0.000

2.2 QRS 时限治疗后, 两组的 QRS 时限短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的 QRS 时限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RS 时限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RS 时限比较 (,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98 0.103±0.016 0.072±0.019 12.355 0.000对照组 90 0.102±0.017 0.080±0.021 7.725 0.000 t 0.416 2.742 P 0.678 0.007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0%, 与对照组的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群体, 当该病累及患者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可引发心律失常症状, 对其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5]。 以往临床多采用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但由于该病发展迅速, 且无预测性, 单一使用美西律治疗时, 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肌细胞K+外流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有效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少折返激动的目的; 同时, 胺碘酮对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Na+内流具有较好的阻碍作用, 能够有效减小窦房结自律性, 从而减慢控制传导速度, 最终达到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目的; 此外, 胺碘酮对房室旁路逆向传导抑制小于前向传导, 利于延长复极时间[6-8],与美西律联合使用可增强其疗效, 发挥协同功效。

QT 离散度为同步记录的12 导联体表心电图中最长QT 间期与最短QT 间期的差值, 可有效反映心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QRS 时限可反映心室除极电活动部分, 故QT 离散度、 QRS 时限在临床预测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的QT 离散度低于对照组,QRS 时限短于对照组,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明与美西律单一治疗相比, 胺碘酮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在降低患者QT 离散度, 缩短其QRS 时限方面效果更佳, 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胺碘酮联合美西律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可有效降低其QT 离散度, 缩短其QRS 时限,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时限胺碘酮传导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平行时空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