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
2020-12-14邵晓秋郭红霞
邵晓秋, 郭红霞
(1.江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32;2.贵州省黔西南州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贵州 兴义 562400)
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一直受到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建。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成就世所罕见,但意识形态安全也日趋严峻。民主党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生力量,其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危。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民主党派的侵蚀,进入新时代后,其渗透、分化节奏加快,赋予了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新要求。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污名化中国的声音泛起,加强新时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他高屋建瓴的指示为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般而言,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是指建构政府、组织、国民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认同与维护能力,确保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稳固与发展。意识形态的博弈,敌我双方素来重视。这是生死相搏的重要战场,该关隘一旦失守,必致其它战线的全面崩溃,直至政权瓦解。纵观历史,无论是建立还是推翻一个统治,首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寻找突破口,然后抽茧剥丝,层层瓦解,最后江山易主。苏东剧变、“玫瑰花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等无不如此。自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后,敌对势力一直把意识形态的渗透作为重点工作,成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毒瘤。在敌对势力看来,民主党派汇集了众多“精英”,对其刻意的意识形态侵蚀,使其主动放下“精神武器”甚至“反戈一击”,往往能事半功倍地实现瓦解中国的阴谋。
一、新时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多年来,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意识形态安全和党的统战工作。进入新时代后,这些问题得到了部分纠正,但要全面根治,仍需假以时日。
(一)民主党派少数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有待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全社会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使之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向民主党派阐释马克思主义并以之指导民主党党派的行动,是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民主党派马克思主义建构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煌煌业绩极大地增强了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一定程度上有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2]。社会上到处弥漫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气息,而资本主义是人间正道的喧嚣声却不绝于耳。尤其是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不但许多民众不再相信资本主义的末日,就连少数共产党员也对社会主义的未来感到心灰意冷。这些悲观的氛围与论调自然影响到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建构。
(二)民主党派少数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有待提高
民主党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指民主党派认可并赞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民主党派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有个历史过程。在新民主义革命时代无数的共产党人抱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不计名利、视死如归地带领广大人民冲锋在前。正是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舍生忘死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动并激励了民主党派积极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推翻三座大山的胜利极大激发了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改革开放的业绩催人奋进,民主党派在这场伟大的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情感与理念上的认可与赞同。
不可否认的是,多年来受多种负面因素的袭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挑战,民主党派部分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进入新时代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强有力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得以加强,但多年来形成的“顽疾”,需假以时日,下更大的“猛药”才能得以从根本上“痊愈”。
(三)民主党派少数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有待提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采用多种传播方式以求入脑入心。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克思主义在民主党派部分成员中的宣传态势呈现“马太效应”,传播效果不尽人意。高扬主旋律的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类政府主导的媒介受众分流,主旋律传播受限。新浪、腾讯、网易等民间媒体更受部分民主党派成员青睐,大量的非主流内容的浏览分散了马克思主义的聚焦度。新时代是个自媒体时代,它极易产生传播学上所说的“蝴蝶效应”,宣传上的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媒体风暴,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极易冲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主党派的传播效果。“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的重要概念,指的是舆论强势一方会迫使与其意见相左的另一方不敢表达自己的主张,而以沉默对之。由于一段时间内非议马克思主义的喧嚣声甚嚣尘上,致使有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民主党派成员出于自身的考虑,而不敢理直气壮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立场,不愿光明正大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新时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消解因素
新时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业已引起党与政府的高度警觉,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认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消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几十年来,敌对势力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消解,手法多变且隐秘,但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两种主要方式。
(一)利用新自由主义,消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
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着本质的不同与根本的矛盾。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鼓噪,目的是彻底推翻社会主义。它对民主党派的鼓噪,势必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的基石。民主党派成员多属知识与经济界别,学历高、技术强,思想活跃且易于接受新思想,其接触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概率与风险较一般群体高。虽然大部分成员分辨、抵御风险能力也强,可整体性地自觉防范、抵制侵蚀,但并不排除个别成员源于多种原因,被种种蛊惑人心伎俩所迷惑的可能性。通过调查发现,确实有极少数民主党派成员经不住敌对势力的百般蒙骗,不但自身推崇新自由主义,而且还借助课堂、媒体等途径鼓吹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煽动、蛊惑民主党派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惯用手法。
第一,鼓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以迎合民主党派个别成员所谓民主、自由的价值追求。自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制度消亡后,敌对势力兜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就满世界地鼓吹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结,欢天喜地地迎接资本主义的“完胜”。随着所谓“历史的终结”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失败”的喧嚣声,淡化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也得到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唱和。
其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是西方敌对势力在冷战时期,利用新自由主义臆造的“虚假性”概念。在其本质上,它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表述,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手段。其目的是借以混淆、攻击马克思主义,打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追求,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误导人们认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大一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颠倒了理论与现实的真实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人们对资本主义残酷现实在观念上的一种真实反映,是人们头脑中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殷切向往,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消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永远存续在人们心中。
第二,诘责公有制、美化私有制,以契合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私有化的内心渴求。改革开放后,西方敌对势力以学术探讨、经济交往为由,兜售市场原教旨主义,企图误导中国,使其步入资本主义运行轨迹。新自由主义美化、鼓吹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最能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具效率。新自由主义者利用我国一个时期内某些公有企业的低效率大做文章,极尽丑化、攻击公有制,为化公为私造势。西方敌对势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促发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对公有制的抵触情绪,进而诱导其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所鼓吹的“历史的终结”异曲同工,契合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走私有制道路的内心渴求。民主党派在经济、教育、科技界从业人员不在少数,其中确有个别人受到了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不良影响。个别成员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美化私有制、鼓吹市场经济万能就是明证,更让人揪心的是,还有个别成员甚至对私有制顶礼膜拜。
第三,淡化民族主义,一味强调经济全球化,吻合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错误理念。民族主义是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存在,经济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由发达资本主义主宰。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垄断资本及其所操纵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跨国公司不断鼓吹民族主义不合时宜、经济全球化乃大势所趋。其实这些论调无非是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控制中国、统领世界。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这种论调在我国流传甚广,毒害极深。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缺乏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武器,对这些言辞辨析不清,稀里糊涂就落入了敌对势力精心设置的陷阱。
(二)利用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解构,瓦解民主党派个别人士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简而言之,就是虚无特定的历史。新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历史虚无主义加紧了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的渗透,手法多样。
第一,贬损中国革命,污名化正面人物。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承认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正当性,无视历史真相,混淆是非,胡说什么革命是少数人阴谋挑动的结果。他们还片面地认为革命中断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是社会动乱与苦难的根源。革命被其冠以激进主义而横加鞭笞,而那些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举措却被誉为“稳健”而大加褒扬。他们还美化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早已盖棺定论的反面人物“涂脂抹粉”,慈禧、袁世凯、汪精卫等被否定的历史人物都被打扮得“光彩夺目”;而对革命领袖、革命烈士、革命事迹却颠倒黑白,以污蔑、贬损、丑化为能事。从历史来看,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风雨同舟,贬损中国革命、污名化正面人物的荒谬言论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的污名化也是对民主党派自身的抹黑。
第二,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大搞“非毛”化。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口“反思历史”,全面否认毛泽东时代的建设成就,认为他领导下的中国不仅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置广大民众于水火之中。为了否定前三十年历史,它首先从污名化毛泽东开始。历史虚无主义者深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不丑化、矮化毛泽东,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人民群众对党与社会主义的信仰与支持,因此,“非毛”化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历史的开场白与重头戏。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奋进的历史,可歌可泣;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他的一生始终与中国人民生死相依。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受错误思潮的影响,误读历史,误读毛泽东。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成员应自觉抵制这种错误思潮,正视历史,珍惜历史,珍惜这段历史也就是珍惜民主党派自身的历史。
第二,否定抵御外敌侵略的历史价值,为侵略者张目。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扩张与掠夺造成的巨大灾难,还片面地认为扩张与掠夺为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这些罔顾事实的荒谬言论,民主党派个别成员不仅没有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反而受其蛊惑,与其一唱一和,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业已沦陷。民主党派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只有将民主党派个人的意识形态安全阀门把紧,西方敌对势力才无从下手,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才能更加坚不可摧。
总之,多种经济成分导致多种社会思想,经济层面的分化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民主党派不少人士从业于非公经济,其价值观的多元与其经济基础有内在的关联性。就其外因来说,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一些失误,一定程度影响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历史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弱化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西方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地瓦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它们善于挖掘和平演变的蛛丝马迹,并精于从内部寻找瓦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能力的内生力量。新自由主义的鼓吹,契合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内在需求,而虚无历史又加剧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离心倾向。
三、新时代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欠缺所造成的危害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3]意识形态的凝神聚气能稳固政权,而意识形态的消解却会导致人亡政息。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无孔不入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的侵蚀更为趋紧,应引起我们高度警觉。
(一)新自由主义的冲击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和一元主导地位在民主党派个别成员思想意识中受到质疑
第一,政治上,动摇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新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三权分立。多年来,新自由主义借助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便捷大肆鼓噪,致使民主党派个别成员思想混乱。据北京市一份针对民主党派成员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西方多党制、议会制“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有3.5%,认为“目前不适合,但将来可采用”占了4.7%[4](341)。这些数据表明:新自由主义已对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马克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最近几年中东地区的乱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中国的污名化,再次为我们敲响了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警钟。
第二,经济上,危及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对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执着,并误导其价值观念功利化和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化。新自由主义的长期鼓噪,资本主义私有制万能的理念在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心里悄悄地滋长,日积月累则撼动了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与自信;消费主义的长期侵蚀,则助长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消费主义思想的抬头。“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5]以消费、消遣和娱乐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主义已经对民主党派社会主义的理想情操、生活旨趣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冲击,它扭曲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消费观念,使其价值取向功利化与世俗化。弥漫在民主党派部分成员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现象都是这种影响的直接反映。
(二)历史虚无主义造成了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消解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往往用“价值中立”“还原历史真相”等伎俩迷惑和欺骗民主党派成员。然而,所谓的“价值中立”并不中立。政治上,历史虚无主义诋毁四项基本原则,力图改变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经济上,污蔑社会主义公有制,美化私有制;思想上,谩骂马克思主义,鼓吹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这种并不中立的“价值中立”消解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混淆了对历史真相的解读。所谓的“还原历史真相”并非真正还原历史,而是对历史真相的刻意掩饰和颠倒。它假借“重评历史”“反思历史”之名,按自身意图对历史随意剪裁与诠释,扭曲历史真相。通常而言,历史虚无主义向民主党派推销一套完全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思想观点,有时干脆将马克思主义诬为历史虚无主义,误导民主党派成员建构一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认知体系混淆和颠倒的历史观,既造成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历史与价值观的混乱,也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当前,西方敌对势力正加紧合围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俨然成为这种合围的内应。试图通过篡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改变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历史记忆,鼓动民主党派成员怀疑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唆使民主党派成员质疑社会主义宣传的真实性,借以动摇民主党派个别成员的思想基础,诱导民主党派个别成员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四、新时代加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路径
民主党派的意识形态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西方敌对势力就会绞尽脑汁地去占领。面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针锋相对,退缩没有出路,主动亮剑方为良策。要坚决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6]
(一)强化党的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使之成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强领导者
毛泽东早就告诫过:“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7]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领导干部的言行是社会的方向标,其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兴衰成败。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作为事业前行的指南,事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按照既定目标前进。目前,确实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研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经典,也通过不定期的党校学习或者理论培训,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学习,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真谛并未在其头脑中生根发芽,往往只满足于嘴上的马克思主义词藻、纸上的社会主义语句,未化为内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未成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指针。可是,在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碎片化,更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深入思考。一些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理论功底浅,应对意识形态安全挑战的能力弱。今天,在关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问题上,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理论修养,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入剖析新自由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领导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责任,成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标杆与指引者。
(二)夯实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物质基础,提升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自觉性
经济基础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意识形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力量。北京市委统战部的一份调查显示:民主党派骨干成员有81%认为工作动力来源于“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4](342)。这部分揭示出民主党派成员十分注重自我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的自我实现与满足,认为只有实现了经济价值才能更好地谋求自身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提升。民主党派成员中有不少非公人士,作为经济人,求财求富是其本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因势利导地创造一切尽可能的条件,帮助民主党派成员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增加财富总量,以满足他(她)们对财富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唯其如此,才能更加坚定他(她)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同时,党还要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壮大物质实力,不断改善那些并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民主党派成员的生活需求,以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扩张,夯实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石。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即让社会各阶层(当然也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共享改革成果,以此向世人雄辩地显示出社会主义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在民主党派成员中形成不可抗拒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才能在他们头脑中落地生根。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夯实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价值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要引导党外优秀人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核心价值观是组织、个人最根本的思想观念,是意识形态的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提高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重大抉择。
民主党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成败。面对新问题、新考验,一定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切实提升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动民主党派成员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制度认同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应立足于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中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广泛的教育,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中植入并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认同。近些年来,出现了民主党派个别成员被西方敌对势力误导的悲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杜绝此类事件的蔓延,新时代,还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并在常态化的教育中,切实把民主党派成员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素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民主党派的成员多来自各条战线上精英人士,其一言一行都处在普通民众的关注之下,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与引领作用。思想政治引领一向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工作特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一再表明,思想政治引领是我们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工作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针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指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人心,只有这样,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入脑、入心,最后化为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实实在在的行动。
(四)正本清源,锻造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舆论平台
当前,消解民主党派安全能力建设的错误思潮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借助各种舆论平台混淆视听、扰乱人心。错误思潮的大肆传播既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构成了危害。为此必须正本清源,锻造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的舆论平台。
一是搭建批、堵、疏“三位一体”的民主党派舆论引导平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成立后,敌对势力从未放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民主党派的侵蚀,改革开放后其意识形态输出更是花样百出、危害重重。为此,我们必须搭建批、堵、疏“三位一体”的民主党派舆论引导平台,化危为机。批就是理直气壮地对各种错误言论与错误思潮展开批驳,使其原形毕露。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在从容不迫中对西方错误思潮展开理性的批判,正本清源,以正视听,民主党派才能在鉴别真伪中选择并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堵就是堵截错误思想与思潮的来路,使其无路可遁。网络化社会,针对民主党派的错误思潮的传输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网络监管部门必须勇挑重担、果断出手,使其无空可钻、无法可想。疏就是对兜售给民主党派的错误言辞作出正面的引导,化堵为导。一味地围堵,容易让民主党派部分成员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助长了其猎奇心理,对消除错误思想造成“阻梗”。将围堵化为疏导,消除错误思想与思潮对民主党派的侵蚀。
二是营造制度化法治化的民主党派舆论规范平台。多年来,敌对势力良莠不齐、似是而非、错误百出的有害、有毒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泛滥,不仅紊乱了媒介、混淆了是非,更是扰乱了民心。对民主党派部分成员而言,这些错误的信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效。要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就必须把营造制度化法治化的舆论规范平台提上日程,让媒体敬畏制度、敬畏法律,借以减少错误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进入新时代后,我国舆论的制度化和法治化有了显著的进步,但为了更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消解,仍需进一步强化舆论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规范媒体的信息传输。首先要不断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制度意识和法治思维,为意识形态治理提供制度支撑[8]。其次要着力开展舆论立法工作,完善舆论立法体系的构建,依靠法制化规范舆论行为,减少随意传播错误思潮的频率,做到违法必究,对于散布西方错误思潮的媒体要依法依规处置。
唯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在新时代有效地防范敌对势力对民主党派意识形态的颠覆,切实加强民主党派意识形态安全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