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散养鸡绦虫病诊疗报告
2020-12-14谢友杰陆松才
谢友杰,陆松才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双堆集镇农林技术服务中心,安徽 淮北 235100)
鸡绦虫病是由赖利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十二指肠中引起的,常见的赖利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和有轮赖利绦虫等三种。各种年龄的鸡均能感染,尤其是17-40 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2016 年7 月至2019 年8 月,笔者门诊收治并确诊鸡绦虫病22 例。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从门诊收治且确诊的病例来看,绦虫病集中发病于每年的7-8 月份,即每年的高温季节。发病鸡只多表现在2-3 月龄的幼龄鸡,且散养多发,公鸡多发,可能与鸡只的散养啄食中间宿主有关。
二、临床症状
病鸡渐进性消瘦,行走不稳、低头、闭眼、呆立,视觉障碍,直至卧地昏睡不起,但鸡冠颜色正常,部分鸡只鸡冠苍白,拉黄绿色或烂肉样稀粪,个别伴有张口伸颈呼吸困难症状。
三、剖检检查
剖检25 只病死鸡,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即;病死鸡只消瘦,肛门周围被稀粪污染;病死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基本正常;肝脏肿大淤血,肺充血、淤血;十二指肠及前段空肠肿胀,有多量白色结节,空肠后端及回肠有大量匾平带状成虫,有的甚至堵塞肠道[2]。
四、诊断
从流行病学特点、临产症状,尤其是解剖检查中,鸡十二指肠及空肠后段有大量绦虫成虫便可确诊为鸡绦虫病[1]。
五、预防与治疗
对饲养较多鸡只的农户采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配料,连喂7-10 天为一疗程;对存栏几只至几十只小鸡的农户,采用阿苯达唑片,每公斤体重25 mg 逐一投药,每天晚上投喂一次,连用三天为一疗程;对发病鸡只,采用阿苯达唑片每公斤体重25 mg,每日二次,配合恩诺沙星片或阿莫西林片,连用3-5天为一疗程,并加强饲养管理[3]。
六、治疗效果
对于临床表现病状(呆立、卧地不起等症状)的病鸡,逐一喂服给药,并给予投食、喂水,护理到位,二天后便可恢复正常,治愈率100%。对于散养未表现临床病状的鸡群,通过预防性给药一个疗程后,随访或宰杀检验,均未见新的病例发生,肠道内也未见有绦虫成虫[4]。
七、病例简介
2019 年7 月21 日,双堆集镇吴井村王四庄农户带来一只频死病鸡来门诊部求诊。主诉,家里养有37 只2.5 月龄小鸡,一月龄内滴鼻防疫四次,即新城疫二次、法氏囊防疫二次。球虫病预防性投药二次,即20 日龄左右和30 日龄左右各用药一个疗程。前天有2 只小鸡表现发呆,行走不稳,今天病情加重,其中一只卧地不起,随带来求诊。临床观察见该病鸡为公鸡,鸡冠发红,闭眼伸颈俯卧于地,驱赶不动,肛门周围被稀粪污染,呈昏迷状态。随剖检,见:实质性器官均正常,唯有肠道病变明显,即十二指肠肿大变粗,肠粘膜上附有许多点白色结节,空肠后段及回肠内有大量扁状长条状绦虫堵塞肠道。
八、诊疗文案总结
鸡绦虫病在皖北地区多发生于散养和撒放鸡群,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即每年的7-8 月份多发,幼龄鸡只易感。发病机理是散养的幼龄鸡在觅食的过程中啄食了中间宿主甲虫、蚂蚁或家蝇而被感染。
各种绦虫都寄生在鸡的小肠,用头节破坏了肠壁的完整性,引起粘膜出血,肠道炎症,严重影响消化机能。病鸡表现为下痢,粪便中有时混有血样粘液。轻度感染造成雏鸡发育受阻。寄生绦虫量多时,可使肠管堵塞,肠内容物通过受阻,造成肠管破裂和引起腹膜炎。绦虫代谢产物可引起鸡体中毒,出现神经症状。病鸡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贫血,鸡冠和粘膜苍白,极度衰弱,两足常发生瘫痪,不能站立,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鸡绦虫在其生活史中必须要有特定种类的中间宿主参与,因此预防和控制鸡绦虫病的关键是消灭中间宿主,从而中断绦虫的生活史。皖北地区,养殖户饲养几十只小鸡,多以散养或撒放形式饲养,所以鸡绦虫病的发生无法避免。关键是做好绦虫病的预防工作,建议在小鸡二月龄和三月龄时分别驱虫一次为佳。
临床治疗以阿苯达唑为佳,疗效显著,无论对病情严重的鸡只还是亚临床症状的鸡只,治愈率和预防驱虫率均可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