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临床特征及误诊疾病
2020-12-14
1 疾病概述
1.1流行病学特征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评估、分期和危险因素分层的临床实践指南,提出CKD的概念,取代既往CRF、慢性肾损伤等名称,成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
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表现为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功能紊乱所致电解质及其他异常的肾损伤者,或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CKD持续进展,GFR逐渐下降,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CRF为GFR下降至失代偿期阶段,大致相当于CKD 4~5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成年人CKD的发病率是10.8%,其中4~5期患者占0.13%。
1.2病因 CRF的主要病因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等,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欧美国家尿毒症的主要病因。中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呈“井喷式”增长,仅次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成为导致CRF透析的第二位原因。近年北京市血液透析登记数据已证实糖尿病导致的ESRD开始超越肾小球肾炎成为北京市透析患者的首要病因。
1.3病程发展 CKD病程缓慢,进展至CRF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此后逐渐出现贫血、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ESRD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有生命危险。
2 诊疗标准及临床分期
CRF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尿素及尿酸水平升高,伴有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结合肾脏超声或者CT检查示双肾缩小、皮髓质分界不清、结构紊乱。诊断CRF时应尽可能明确病因,是源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还是肾血管病变?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寻找促使肾功能恶化的可逆因素,如感染、药物、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及时纠正可逆性因素,可以更好地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肾脏存活率。既往我国将CRF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和尿毒症期。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最新的“CKD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应根据CKD的病因、GFR及蛋白尿的不同分层对CKD进行分期。
3 确诊手段
CRF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表现,血尿常规、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并结合肾脏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其中肾功能检测是必备条件。血肌酐水平不仅可用于初步诊断CRF,还可结合血胱抑素C,应用CKD-EPI公式估算GFR用于确定CKD分期。
4 误诊范围
CRF早期除了氮质血症外,往往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体内多种毒素蓄积,出现非特异性内科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血压高、头晕等,患者有时尿常规阴性,而肾功能检测往往被忽视造成误诊。本病最常见的前3位误诊系统疾病为消化、循环、血液系统疾病。误诊疾病前5位是慢性胃炎、贫血待查、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他被误诊疾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部分患者可多次误诊。另外,少见误诊疾病为抑郁症、癔症、痛风、格林-巴利综合征、肝炎、梅尼埃病、脑炎、高脂血症、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肺气肿、风湿热、肩关节周围炎、肠梗阻、视神经炎、腰椎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