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的实践研究
2020-12-13张爱莲
张爱莲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幼儿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为幼儿埋下传承民族文化的种子,能够使孩子受益终生。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传统文化区域的创设,应当从素材、环境等方面加以考虑,同时也要尝试走出固定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各项区域活动中。
关键词:幼儿园 传统文化 区域活动
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优质的区域活动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为学生埋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是幼儿园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声。区域活动是幼儿接收信息的主要形式,在设计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去表达,用创新的形式去表现,从而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区域活动中。
一、创设室内传统文化专区
1.多元主题的设定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创设传统文化区域,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挖掘主题,不断更新、变换主题,促进区域建设的创新。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举例加以阐释。
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的传统文化区域设置。我国诸多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意义和符号,如端午节的粽子、香囊、龙舟等。每当节日到来,将对应的文化元素带入到课堂中来进行区域的布置,在带来节日氛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
结合特定且有特色的方式设置主题。例如“美食”,美食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从“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到地方小吃、特色美食等,都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幼儿园教师不妨抓住一些契机,如我国推行的“光盘行动”“秋季丰收”“大国粮仓”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为幼儿创设美食区域,或是直接借助于食堂,在为学生带来传统美食文化的同时,也能进行德育教育。
再如一些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事物,如棋、茶、中医药等,都可以作为一种专题,作为区域布置的一部分,将其加以展示。
结合原有主题的传统文化设定。如在手工课上,可以设计喜庆的传统大红剪纸,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不同的图案,挂在班级的展示墙上。在我国幼儿教育越发关注英语和西式教育之时,将传统文化带回课堂,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再如,故事课上,教师为孩子娓娓道来神笔马良、孔融让梨等的故事,它们带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印记,蕴含善良、谦让等优良品质,在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很多时候,文化区域的设置需要一定的想象。幼儿园也可以做一些提前的预设,如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独立的区域活动,不定期穿插在学期中的课程内;另一类是直接融入各项区域活动中,作为案例或是辅助素材而存在。将这些确定后,再做出系统的规划,形成园本课程。
2.丰富的选材与情境布置
丰富的选材与情境布置,也是传统文化区域设置需要关注的环节。在选材上,传统文化区域需要的素材十分多样,且配合不同主题需要有所变化。在素材选择上,要找到安全、利用率高,且便于整理的素材。以往在区域建设上,素材的选择通常都是便于教师收纳,并以节约为主的,但是融入传统文化环节则需要精致甚至细腻的展示,决不能应付。因此,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以试着自己去裁剪、制作。
室内区域的环境布置是十分关键的。在幼儿教育阶段,区域的环境布置,为的是配合接下来的区域活动,实现区域整体的功用,其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在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的设置中,不仅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更要懂得如何取舍,使其很好地配合主题,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为课堂增色添彩。
3.教师的指导与解读
创设传统文化区域,其意义是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素材、环境的布置,也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着将传统文化用幼儿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等讲解出来,等待学生的反馈,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传统文化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将传统文化在相应的区域中,以趣味的形式、活泼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的解读与指导,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感悟,于潜移默化中促成文化的传承,在幼儿内心深处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更多时候,文化区域的布置仅仅是一种设定,只有将这种设定灵活地解读出来,才能使其具有积极意义,使幼儿教育效果更好。
二、室外传统文化区域
除了常见的室内区域设置,幼儿园活动中也有室外区域,换言之,是室外的体育、游戏活动区域等。在建构传统文化区域时,也要将这部分加以考虑及设定,创设室外传统文化区域。
室外传统文化区域多用以体育活动,那么,此时不妨结合当地民族、民间特色,将一些有特色的民间体育活动引入文化区域内。在室外传统文化区域建设中,教师应当更加谨慎,选择适宜的项目,选择恰当的工具、素材,尤其要加强安全性。例如滚铁环、踢毽子等带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们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选择项目及素材时,也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加以取舍,将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幼儿很难从事的项目排除在外或加以改造,并制定明确的区域活动游戏规则,以此推动幼儿园室外传统文化区域的建设。
室外傳统文化区域本身也可以与大自然相协调,利用当地的自然风貌、四季变化,找到建设灵感。例如,很多校园设置的“农耕区”,到了秋季就丰收了,此时就可以趁机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勤俭节约的思想传递给学生。事实上,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活动的背后,也体现了幼儿园的尝试与创新,代表着有态度、有内核的园本课程成为幼儿园的特色。
三、传统文化在各个文化区域的渗透
对于多数幼儿园而言,除了一些相对固定的区域,如美工区、音乐区、语言区等,区域的创设是随着主题变化而不断变化与调整的。因此,将传统文化与各个主题区域相结合,才能在合理的前提下实现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有益尝试。
当前幼儿园区域设置中,与传统文化融合较多的通常是美工区,园方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各个区域渗透。例如,在音乐区,可以尝试结合地方特色、传统戏曲等,按主题设置音乐区域,在环境布置中增加京剧生旦净末丑的脸谱,不定期推出“民族音乐”“传统戏曲”的体验课程等。其实,在音乐区增加传统文化内容,除了可以“听”,还可以观赏,如一些经典的民族舞蹈等,都有自己独特且美丽的服装,幼儿园将这些素材加以搜集、整理,带到课堂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带来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让他们受到文化的熏陶。
总之,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过于西方化,已经在无形中忽视、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在此讨论这个问题,其意义正在于探寻如何在细微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带入我国的幼儿课堂中。因此,大胆创新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传统文化区域,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能够有效带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为幼儿埋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使课堂教学能够生动地开展。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将教育视野转向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和渗透,是未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向,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阳敏《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实践探究》,《好日子》2019年第9期。
[2] 马雪年《基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园选择性课程创设与实践》,《动漫界:幼教365》2019年第2期。
[3] 官水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4] 黄玮《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创建幼儿园区域活动特色—幼儿园区域活动模式探索》,《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1期。
[5] 陈士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环境创设实践研究》,《教育:文摘版》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