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史教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12-13

关键词:校史育人政治

张 惠

(宁夏大学 档案馆,宁夏 银川 75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高校工作以育人为本,校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及大学精神,其教育功能相对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独特优势。在新时代,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校史教育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我们面对的一大考验。

一 校史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校史教育具有理想信念引导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

高校校史是一个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是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的体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有的教育理念和传统,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品德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方面的养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师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等的熏陶作用。校史凝聚了时代发展缩影和学校发展轨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其教育内容生动具体,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效果更有实效性,因此,利用校史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新生度过迷茫期,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及自身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校史教育具有丰富爱国主义内涵

高校校史展现的曲折办学历程都与国家当时经济、科技、文化等实力相关,校史与国家兴衰史往往密切相关,因此校史中总是蕴藏着生动光荣的爱国爱校史。深挖校史中的爱国主义内容,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从学校曲折发展历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沧桑历史,对于激发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爱国主义信念,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有着重大推动作用。

(三)校史教育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窗口

高校的一项重要社会服务功能就是对社会发展的文化引领。高校所呈现的精神文化及理想信念始终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及素质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开展校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及自我教育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易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对于开启社会新风尚,为社会注入更高素质内容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校史育人具有独有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有的发展史,其校史教育资源及教育成果也各有独特性。如宁夏大学“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尚德”教育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勤学”教育学生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养成终身学习意识;“求是”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创新”则教育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创造,将创新精神与实践精神相结合。首先,校史教育的形象更直观、内容更丰富,大学生对校史教育的认同度更高。其次,校史涉及的地点和人物都是学生们耳有所闻、目有所睹的,这样生动的氛围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学校所传达的教育理念。最后,校史中知名校友的成才过程相对于正在成长的大学生更有说服力,给学生们带来向心力、归属感和责任感,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校史文化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校史研究,深入挖掘校史资源

校史研究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我们要积极搭建校史研究平台,在鼓励师生参与研究的同时,着力组建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校史研究队伍,着力将校史研究工作精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编就“留史、资政、育人”的高质量校史。在研究校史的同时,扩大校史档案收集范围,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完善校史体系,推出校史研究成果,如通过采访老教师、编辑回忆录形成相关建校史的口述档案、结合各个学院乃至各个专业形成院史、制作建校周年系列纪录片等,为师生、校友提供重要思想源泉。同时为促进国际化办学,打造全英文简明校史,以增强世界影响力。

(二)整合校史资源,建设完善实体校史展馆

校史展馆是通过对学校辉煌历史的展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电子化手段被运用于校史展馆,使展区立体丰满连贯,最大限度提升展品的价值。校史展馆不但会成为对内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围绕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史文化和办学理念打造实体校史馆,还可以结合各个院系凝练有针对性的院系史,实现专题育人。校史馆内除了收藏以往教师著作外,还可以创办杰出人物纪念馆,建造人物雕像,实现典型育人。除此之外,开辟校友林、种植纪念树、加强各类建筑的校史元素命名等,也能实现开放的育人格局,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三)开展校史教育实践活动

校史教育不该只存在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校史活动要真正走入学生,还要依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编写校史教育读本,将校史教育带进课堂;举办优秀校友事迹专题报告会,通过真人真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举办学校建设成就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开展校史讲解比赛,调动同学们参与校史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举办校史讲座,运用影视资料生动再现学校发展历程,加强学生与校友的交流互动。

(四)巩固传统教育载体,创新校史教育新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3]我们在维护原有教育载体,如校史展馆和校史出版书籍的同时,还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成“网上校史馆”,通过校史馆公众号,拓展新的教育载体,完善传统的校史资源宣传教育方式,增强校史教育的趣味性,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互动。在新生入校和教师入职时可以通过入校教育使他们了解学校的校史,实现角色转变;在日常校史教育中可以发动校史讲解1、档案馆工作人1等,在学生中开展校史演讲;在新生入学后,可以为他们提供校史讲解和宣传的机会,方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校史。

猜你喜欢

校史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史故事演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