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肌疾病的病理影像化

2020-12-13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组织学磁共振影像学

赵世华

近30年来,心血管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继超声心动图和放射性核素显像,X线平片数字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心脏磁共振成像以及血管内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影像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显著改变了以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为主体的心血管影像诊断模式。伴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心血管影像学诊断在经历了大体形态学、功能成像等阶段后,正逐步向组织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向发展,这些新技术结合数字化与智能化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更是如虎添翼。在临床应用价值上,医学影像学已经不仅仅只限于诊断,而且还能够在疾病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

长久以来,病理是唯一的金标准诊断,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病理特征了解的深入,对于很多病症已经可以通过影像特征在体识别组织学,在临床实践中,实际上已经部分取代了病理。

心脏磁共振成像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定性能力,是实现病理影像化的最好工具。心脏磁共振成像具有多参数成像的特点,通过多序列扫描,除了能够提供基本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外,还能够借助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识别心肌纤维化[1],不仅可定义心肌梗死的范围与大小,而且还能鉴别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致病底物[2]。T1 mapping、心肌细胞外容积和弥散张力成像等新技术能够反映早期纤维化改变,揭示临床前期病变的发生机制,比如应用LGE结合T2 mapping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的微血管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再结合T2*mapping识别心肌内出血(intramyocardial hemorrhage)[3]。其他诸如4D-FLOW技术以及心肌应变成像技术等则进一步拓展了心血管功能的评估,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影像对病理学本质进行揭示。

简言之,病理学方法通过不同技术如染色等显示不同的组织学异常,而磁共振成像可通过多序列成像技术显示不同阶段的心肌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变化,如充血、水肿、坏死和纤维化等[4],并且实现在体、无创、实时检测。然而,磁共振成像这种组织学特征定性能力并非广为人知。据笔者所知,无论亚洲、欧洲还是美国,也并非每一位心血管医生都能够深刻地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够全面。为了更好地提高对心脏磁共振成像的认识,进一步推广心脏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价值,笔者认为,当今心脏磁共振成像应转为重视其检测心脏疾病组织学特征方向,在不久的将来,病理影像化将在心肌疾病诊疗领域全面实现。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组织学磁共振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评估系统研究进展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浅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