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2020-12-13薛维锋
王 霞,赵 云,薛维锋*
(甘肃省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16例,其中男孩100例,女孩116例,年龄在0~28天,套管针留置时间3~4天。
1.2 穿刺过程
1.2.1 套管针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套管针型号有16号、18号、20号、22号、24号。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血管细小,故常用24号针。
1.2.2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一人一巾一带”的消毒原则,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杜绝穿刺部位感染。
1.2.3 穿刺针的准备工作
使用前先对留置针质量进行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叉等。
1.2.4 穿刺地点的选择
因光线的强弱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所以穿刺地点应选择光线明亮、相对宽敞、温度适宜的地方。
1.2.5 血管的选择
新生儿的大部分血管短小细弯,为了保证穿刺成功,穿刺前应认真选取血管。一把应选择弹性好,远离关节且易于固定,相对较粗较直的静脉血管。新生儿头部皮下脂肪少,输入高渗液体时如果外渗极易引起头皮坏死,故不推荐选择头皮静脉。手背皮下脂肪适中,血管相对较直,较易于穿刺和固定,故常为首选部位。另外还应根据患儿病情,用药的情况来选择血管,对外周血管刺激较强的药物如多巴胺、钙剂、高渗电解质等应尽量给予深静脉穿刺,防止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组织坏死。
1.2.6 输液敷贴的准备
使用无张力的粘贴,在敷贴上注明置管者姓名、日期、时间。
1.2.7 穿刺方法
以手背静脉为例,用5 mL注射器抽吸好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再连接留置针,充分排气。常规铺消毒巾,扎止血带,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充分暴露血管,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在血管上方5~15度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继续进针约0.1~0.2 cm,左手捏住留置针针翼,右手固定针芯,左手缓缓将留置针送入血管,同时右手往外退出针芯。
1.2.8 穿刺后的固定
无菌敷贴无张力固定留置针,并按“一压二塑三抚”的方法贴好。一压:按压穿刺点使贴膜固定平整。二塑:敷贴将留置针塑形,使其与皮肤无张力紧密粘贴,无空气滞留。三抚:用指腹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逐圈抚平贴膜,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一边移除边框一边按压透明敷料。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注意肝素帽与血管不能在同一直线上。Y型接口朝向外侧,用高举平抬法固定。留置针不与皮肤接触,以免形成压力伤。撕下记录条并注明穿刺日期、时间、穿刺者姓名,贴在白色隔离塞上。然后用胶布交叉反折将针柄固定在肝素帽上,注意胶布不要挡住肝素帽,以免影响观察,用高举平抬法妥善固定输液管。
1.2.9 穿刺后的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注意防水,沐浴前应用保鲜膜包裹留置针,避免水流入;(2)固定敷料如出现卷边或潮湿等,应立即更换;(3)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渗血、肿胀等,连续输液的患儿每天更换延长管;(4)随时观察输液泵连接管接头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牢固,并注意检查套管针头端与连接管连接是否已拧紧,套管针肝素帽插入针头与输液连接管是否牢固;(5)患儿活动时容易造成接头脱落,必须用胶布固定,防止因接头脱开导致液体漏出。
1.3 常见并发症
(1)静脉炎: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感染;(2)局部红肿:由于输入刺激性药物或者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甚至形成溃疡坏死。如针眼处发红,应立即拔出,重新穿刺,防止感染发生。如已造成红肿,可使用喜辽妥,七叶皂苷钠,百多邦等对局部皮肤进行涂抹。(3)堵管:多因穿刺时操作不当导致。
2 其他注意事项
(1)护士应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若患儿凝血机制异常,输液时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以免因血液黏稠度过高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输液完毕应及时有效封管,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常用封管液为5~10 U/mL的稀释肝素或3~5 mL生理盐水,如两次输液之间间隔不足10 h,可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若超过10 h,可采用肝素盐水封管。
(2)封管方法要正确,推注封管液时速度应缓慢,同时缓慢退出针头,使封管液充满导管腔,直至将针头拔出,离软管根部1 cm处使用输液夹夹紧,有利于减少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输注脂肪乳等高黏度药物时,可用生理盐水10 mL彻底冲管后再行封管;封管后应避免患儿局部肢体及封管肢体下垂及受压,以防血液回流堵塞管腔。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如无回血,冲洗若阻力较大,严禁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防将血凝块推入血管内。可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冲洗方法,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导管内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管后,夹闭输液夹。
(3)疼痛护理。穿刺前,需评估患儿生命体征,选择适宜时间操作。穿刺时,使患儿保持屈曲体位,降低疼痛感,同时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必要时可给予安抚奶嘴。护理人员要仔细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掌握熟练的穿刺技巧,保证穿刺一次性成功。穿刺后尽量多抚摸患儿,刺激新生儿的运动感觉系统,减少应激行为,减轻疼痛程度。
(4)健康教育。患儿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时,需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家属对静脉留置针有个正确的认识,得知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留置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以此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
3 讨 论
静脉套管针的使用减少了普通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感染的几率,降低了穿刺对浅表静脉的损伤。静脉套管针使用软性材料,不限制患儿的活动,避免患儿体位改变对静脉通道的影响,使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感觉更舒适。静脉套管针还能够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便于抢救快速给药。新生儿套管针静脉穿刺是否成功除了与护士娴熟的技术及相互间的配合有关外,操作者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关键。平时临床工作中,不光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功的练习,还要学会在穿刺前对患儿的一般情况、血管状况进行评估,熟练掌握各种穿刺技术,注意经验的积累,保持轻松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小儿静脉输液中,遇到静脉不显露的患儿,通常是因为皮肤青紫、发红、皮肤着色较深而掩盖了静脉的走向,有的虽皮肤颜色正常但因为肥胖、水肿、末梢循环不良等原因使静脉隐匿,护士不易找到静脉,这时可热敷使血管扩张促使静脉显露。另外,在进行穿刺时除了观察套管针有无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头进入血管时的落空感来判断是否进入了血管,切忌盲目进针或退针,见回血后顺着血管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如有阻力,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的弯曲或者有静脉瓣等,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皮的机械损伤及增加患儿的疼痛。总之,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探索好的方法和技术,这样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