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学部系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领作用的思考

2020-12-13孟庆斌关兰荣苏娟娟王红宇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机制专业

张 丽,孟庆斌,关兰荣,祁 丽,苏娟娟,王红宇

《军队院校教学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院校组织教学应当重点抓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训练、自学指导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应当有利于学员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培养”。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能够充分锤炼任职教育学员的实践技能,对士官学员培训工作非常有利。教学部系从专业培养角度对第二课堂内容进行整体设计、伴随指导、系统引领,将有助于第二课堂对学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塑造。本文结合我单位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1.1组织形式和内容缺少整体设计 近年来,学员大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乏精品和亮点。但我们也发现,无论是知识竞赛、冲关抢答,还是演习演练、情景剧场,第二课堂内容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不强,往往缺乏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深层设计;另一方面,有的学员队同时管理多个专业的学员,每次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很难兼顾全部专业,缺少对学员专业知识的针对性培养,没有起到紧密衔接第一课堂、巩固提高专业知识的作用。

1.2学员参与的广度、深度不够 在知识竞赛、情景剧、文化活动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出于保证活动质量、降低组织难度等考虑,往往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仅仅是少数学习尖子、文体尖子,他们成了各项活动的“专业户”,而其他大部分学员属于“围观群众”,没有机会参与活动。同时,学校也缺少硬性约束全员参与的机制,导致第二课堂活动参与度整体不高[1]。

1.3培养专业思维创新能力理念不明显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系统的理论讲授,更离不开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提高。第二课堂的发力点,应当在对第一课堂知识的灵活运用、真正达到学用结合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受学员层次、专业、学习阶段所限,现有活动在培养专业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第二课堂在部分教学单位教学内容中逐步弱化消失;就已经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讲,也多是文艺、体育等相关内容为主,专业思维拓展所占比例偏低[2]。

2 教学部系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发挥作用现状

2.1主动谋划作用不明显 从第二课堂组织现状看,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以文艺、体育、通用技能为主,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员管理单位,教学部系已经习惯成自然地作为“配角”。按照惯例,即使在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竞赛等活动中,教学部系也以配合为主,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教学部系各专业相关负责人更多的时候是被邀请来当评委,没有从学员培养目标层面在第二课堂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上下功夫,没有起到应有的专业角度的整体谋划作用。

2.2引导作用发挥不及时 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对学员的培养应该是全时、全过程、全方位的。在学员培养过程中,教学部系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辅导、实习跟进指点、毕业工作情况反馈等环节,在不干预学员独立自主学习环境的前提下,发挥引导矫正作用。“全时、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理应涵盖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为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需要教学部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从学员首次开展第二课堂时就给予方向性的引导,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2.3评价考评反馈机制不健全 第二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员应当和学员共同评价活动效果,归纳活动中学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能力素质的促进作用,并进行信息归纳、提炼和整合,这样一方面可促进学员总结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为教员下一步做好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顶层设计提供有益借鉴。而目前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总结主要由学员队组织,其反馈评价工作的主要对象不是教学部系。而教学部系作为“局外人”,缺少积极参与的政策引导和内在动力,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目前第二课堂活动缺少专业层面的考评反馈总结机制。

3 加强教学部系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领作用的措施

3.1加强统筹谋划,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总体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部系应在充分研读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好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设计和具体实施内容,形成第二课堂实施方案报学校批准,纳入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具体活动要由对应专业教研室准确定位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明确活动所具有的延伸意义,在未来任职岗位需求中所具有的指向性作用。整体计划要密切配合课堂教学计划进度、拓展需求,融入阶段性教学活动安排,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专业培养上的辅助效能。

3.2加强对接协调,建立常态组织机制 为保证第二课堂实施方案顺利实施,需从组织机制上予以保障。初步考虑建立校、系、队三级调控机制,学校层面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总体筹划和相关场地、器材、经费和时间的保障;教学部系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系统设计,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分析开设活动的有效性,科学评估其对学员岗位任职的影响,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总体筹划的不断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学员队做好第二课堂活动的配合组织和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对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及时做好总结反馈。机制成熟后,可考虑引入学分体系统一管控。

3.3助力良性循环,建立激励考评机制 为促进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形成“设计—实施—改进”的良性循环,考虑建立配套激励考评机制。一方面建立指导教员激励机制,对参与设计、跟进指导、效果评估的教员计算一定的工作量,甚至等同或折算为课堂教学课时量,并纳入任职考评指标体系,充分调动教员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学员优胜激励机制,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员给予表彰奖励,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实行弹性学分制,积累专业学分最多的学员由教学部系授予专业精英学员荣誉,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机制专业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01—02合刊
部分专业介绍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