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器检测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

2020-12-13李新玉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涂片血细胞形态学

李新玉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江苏 淮安 223001)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升级和完善。血常规检测作为诊断疾病的常见性辅助检查手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又是血液检测的重要设备,能够对血细胞数量进行精准检测,为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但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的过程中,过于偏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而不重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2]。本次研究以采取血常规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0例血常规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7例,女性53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2.4±6.2)岁。研究纳入对象均为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审核的患者,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不同意研究的对象。

1.2 方法 所有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都采用真空采血法,抽取血常规检测者静脉血液2 mL,在采集血液标本0.5-4 h后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并保存检测结果。然后,将厚薄适中的2张血片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镜检由经验丰富的操作医师实施,计数细胞为200个左右,观察血液标本的细胞形态、分类与大小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警报提示阳性率、阴性率,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率与阴性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各项数据,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警报提示阳性例数为24例,警报提示阳性率为21.82%(24/110),采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例数为12例,阳性率为10.91%(12/110),警报提示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警报提示阴性例数为86例,警报提示阴性率为78.18%(86/110),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阴性例数为98例,阴性率为89.09%(98/110),警报提示阴性率明显低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在临床检查中很常见,常用的血常规检检测工具主要为血液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在对白细胞进行分类检测时,可依据光电信号对白细胞种类进行鉴别,更适合用于判断正常形态的细胞。变形的细胞则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测才可鉴别。但因无血液检验医师有限,且血液检验标本数量较多,无法采用规范化的镜检发出报告,因而需要借助检测仪器进行筛查,确定正常的血液标本,并对病变的血液标本进行科学、规范的显微镜检测[3]。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血常规检测的主要仪器,主要是通过光学与电学的原理,对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电学原理主要为电阻抗和射频电导,光学原理则为激光射散法和分光光度。在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将采集的血液标本稀释后,再对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由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单易操作,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性,且能够重复检测,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应用广泛。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显示受检者警报提示阳性率明显高于采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率,警报提示阴性率明显低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阴性率。一方面是因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能增加幼稚细胞检测通道,测定提示阈值,提高筛选异常细胞的几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对异常细胞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漏诊率。但因为个别细胞形态复杂,部分细胞体积偏大,细胞核变异常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无法准确识别异常细胞,尤其是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疾病的诊治。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能够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特点,判断血液细胞的异常情况,确定患者是否患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因此,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都用于血常规检测中时能够相互补充,可提高疾病诊断率。

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都能有效提高血常规检测准确性,且两种检测方式可相互完善单一检测的不足之处,提高疾病诊断的符合率,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涂片血细胞形态学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性状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