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路径探析
——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2020-12-13熊申英罗南石

关键词:生涯个体大学

熊申英,罗南石

(1.南昌航空大学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南昌 330063;2.南昌航空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63)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着深厚的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从现实层面上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面临的永恒的现实课题;在育人目标上,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指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价值基础[1]。因此,探索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既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度的实现,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提升。有学者也明确指出,要推进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找出来,通过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洽的思政元素,把各课程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2]。对此,南昌航空大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路径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以案例化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3]。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从理论讲授入手,更要考虑如何通过鲜活的案例把理论认知具体化,因为理性认知是大学生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只是把理论认知变成抽象的纯粹的逻辑演绎过程,教育就失去了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意义。所以,通过案例化教学,把崇高的职业理想教育与高远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现实的具体的案例中,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具体的生命中。

围绕这个目标,以职业理想教育为基础,南昌航空大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两个典型案例研发了两个视频素材。一个是以马克思的职业理想为线索的视频《18 岁的家国情怀》,向学生呈现了18 岁的马克思是怎样探讨他的职业理想的,是怎样以他毕生的经历追寻他的“为全人类谋幸福”的职业理想的,又是对全人类产生了怎样无比深刻的影响的;另一个是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航空特色的校情,研发了以学校第一任校长陆孝彭为线索的视频《航空报国的使命担当》,向学生呈现了陆孝彭先生是怎样带领南昌航空大学的师生,为航空报国的人生职业理想而奋斗的。

通过许许多多类似的案例,使学生理解,任何一份职业、任何一个人的就业,都不只是单纯地为了个体的谋生,而是必须把个人和社会统一起来,把个人和国家统一起来,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必须创造社会价值、服务社会。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职业价值观的选择上,在未来职业道德的选择上,可以结合我国当下国家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的职业信仰,建构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崇高职业理想,把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选择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心怀四海忧天下,矢志不渝为人民”的世界共同体情怀,如习近平所说的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既有深切的人民情怀,也有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和梦想,更有高屋建瓴的世界责任和担当”[4]。

二、以自主化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

“主体的自我认知活动是主体自我对作为具有价值客体属性的主体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等活动。主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活动是与其自身作为‘我是什么’和‘我之于我有什么意义’这个自我肯定的前提性基础密切关联。”[5]“我是什么”和“我之于我有什么意义”回答的是一个关于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的问题,是解决思想层面所有问题的钥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起到的是引导作用,教育的高度有效性来源于教育对象的自主性。所谓人的自主性,是指在人生的选择上,体现出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6]。大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才能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凸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自主化教学体现在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和执行个性化的大学四年成长方案,实现自我认知教育。大学四年成长方案的设计以自我认知开始,包括客观“我”的认知和“我”所处环境的认知。前者是对自我在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作出正确的认知。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既是个体客观“我是谁”的呈现,也是隐藏的“我之于我有什么意义”的主观反思。这是设计科学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后者是对自我所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自我是与环境共生的,正确的自我认知离不开个体所处环境的认知,既包括学习环境、家庭环境,还包括所处的时代环境,这些环境决定了我是谁,决定了个体对于我,我对于社会的意义的思考,这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在通过对自我的状态,对自我存在环境的认知的过程中,“我是谁”和“我之于我的意义”的内容一直存在,一直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所以,在引导学生如何设计与执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融入丰富的自我教育,既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客观自我的认知,又帮助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自我的存在,一个有自我生命意义和社会生命意义的自我存在[7]。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参加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的教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正式软件测试、讨论、自我澄清等方式,让学生积极融入自我认知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结合南昌航空大学的校情——一所处在红色江西的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大学,进行红色文化与航空情怀教育,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生涯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自主化教学体现在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理论当付诸于实践的时候,其价值更能得到彰显。理论层面的自我认知放到实践环节中去印证,其效果会更鲜明。南昌航空大学设计了多个实践环节,如“生涯人物访谈”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学长或者朋辈进行访谈,除了能接受到有关专业方面的知识之外,也能了解到他们的职业目标、职业价值等,由此反观自我;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把自我真实地呈现给自己和观众,由此反观自我,并可修正与激励自我;如“求职材料的制作”,其过程既是考查大学生制作材料能力的过程,也是检验其大学生涯发展规划执行结果的过程——检验其是否有自主规划?是否对自己有科学的认知?是否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并能使之得到实现,等等。实践环节的进行一定是个体自主参与、自主检验、自主评估、自主改进的过程,这样更能促进自我认知的科学化。

在自主化教学的影响下,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能得到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认知、环境探索、执行和持续改进生涯规划的能力能得到充分加强,大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相结合起来的意愿会得到充分增强,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就会内化为自我发展的价值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以全面化教学为切入点,融合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追求,它不仅包括个体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也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等精神层面的自由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成人教育,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鲜活生命个体,就是一个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从鲜活生命的培育到德才兼备的养成,所蕴含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

职业规划课程通过向学生厘清舒伯生涯发展理论,融合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舒伯的生涯理论包括“生涯发展五阶段”和“生涯彩虹图”。在他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舒伯将生涯发展划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五个阶段[9]。同时,他还在生涯发展理论中加入了角色理论,将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融合形成一幅描绘生涯发展时空关系的图形,即“生涯的彩虹图”。舒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和“生涯彩虹图”蕴含着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个体之间的生涯发展是有差异的。其二,人的生涯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些特定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其发展任务完成与否关系到后一阶段的发展,而且,这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其三,生涯指的不是个体的某一个阶段,而是终身发展的过程。其四,生涯当中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角色,角色之间会交互作用,某一角色上的成功会带动其他角色的成功,反之亦然[10]。这就是说,一个完整的适合于个体并取得成功的生涯发展,应该是在每个阶段、每个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树立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由此,舒伯生涯发展理论可以与大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生涯发展教育相融合。即,引导大学生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全面提升,实现三者之间相互的良性影响,这既代表着大学阶段任务的完成状况,又决定了就业阶段的职业选择状况,甚至影响到个体未来生涯的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和执行有利于个体全面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融合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个体职业的寻求定然是以多方面素养的构成为前提的,既要有与职业相关的专业能力,又要有在职业活动中需要的诸如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要有相应的工作品格。南昌航空大学以“一生一方案”为理念,研发了体现每个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成长方案”,聚焦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设计与执行;可迁移技能关注学生沟通能力、适应能力、领导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设计与执行;自我管理技能关注学生积极主动性、团队合作精神、工作道德等品格提升的设计与执行。“个性化成长方案”以个体自我的全面化规划为线索,以期促进个体的全面化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一体化进阶式”的教学运行模式,融合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时间上持续的过程,而不只是单纯地在某个时间段上或者几个时间段上就可以完成的。用什么样的方式链接起整个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呢?绝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集中于大一上学期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大三下学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南昌航空大学尝试着从大一开始,每个学生都要设计自己的“个性化成长方案”,每学期更新一次,并对前一学期的执行度作出评估和调整。这样,贯穿于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成为一个承载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好载体。同时,采用课程教学与学生管理相融合的方式,持续跟踪每个学生成长方案。其基本模式为:课程主讲教师侧重于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设计“个性化成长方案”;学生自己选择的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执行“个性化成长方案”中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辅导员、班主任侧重于督促并指导学生执行“个性化成长方案”中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以此实现了成长方案的可持续性、可跟踪性、可完善性。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方向和契机,而挖掘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高校生涯规划教育者理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生涯个体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的教书生涯
《大学》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