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

2020-12-13敏,谢

关键词:江西留学生文化

马 敏,谢 华

(南昌航空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南昌 330063)

引 言

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中国国家形象不断改善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为各区域本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江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作为双重文化身份的载体,一方面来华留学生进入江西文化语境,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异质文化接触所引起的文化冲突、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问题,就此而言,他们是江西本土文化传播的受体;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在与家人朋友交流过程中,天然扮演着江西本土文化向其母国传输的介质角色,由此来看,他们也是江西本土文化传播的主体。来华留学生既是江西本土文化传播的亲历者,又是旁观者,考察他们对江西本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从“他者镜像”的视角重新审视江西本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有利于江西文化走出长期失语状态、重塑江西文化形象,也有利于解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的各种问题。

一、理论与背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软实力”理论,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利诱来达到目的的能力,包括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在信息时代,软实力的作用更为突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1]。本土特色文化是江西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本土文化的传播能够汇聚更多的资金、人才和资源注入江西地区建设,从而提升江西省的经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江西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在宋明时期盛极一时,陶瓷文化和书院文化大放异彩,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影响深远。但是自近代中国以来,江西文化日渐式微、不复从前,江西逐渐成为文化的洼地,提及江西时,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偏见或刻板印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江西经济的崛起和江西文化的重生。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的镜像理论认为,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了“他人是谁”,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谁”,“他人”的目光也是婴儿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2]。他者的显现能够帮助主体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主体的价值在他者的映照和反馈下得到体现和提升。留学生虽然可能由于来源国的不同存在着文化距离的差异,但他们与江西本土文化发生接触时,都是相对的陌生人和外来者,他们对江西文化的观察和感知将为江西文化形象的建构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也使江西本土文化的自我认识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从多个不同侧面的镜像折射中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自我形象,才有可能完成江西文化形象的重塑与新生。

来华留学生和江西本土文化的接触不是单向线性的关系,而是在惊喜、冲突、对抗、调整中不断磨合、相互适应、彼此成全的互动过程。在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异质文化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可能使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更加复杂的情感,他们在江西文化语境下生活的经历将成为其文化身份重构的源泉,滋养着他们将江西文化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不断壮大,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江西。留学生群体的文化传播力非常强劲和持久,而且这种传播方式更具亲和感、更有说服力。

来华留学生进入江西文化语境,将与本土文化产生怎样的互动,目前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分析留学生在江西本土文化语境下的各种跨文化适应问题。薛惠娟[3-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江西来华留学生的社会经历和教育经历中,文化差异、双重语言障碍、当地人的不当行为等引起了他们的不适和焦虑,提出在“U 型曲线”的“危机期”应该加强跨文化适应指导和社会支持;第二,从教育学的视角探讨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资源开发的评价与建议。朱琪琪[5]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地域文化课的开设情况,发现留学生认为该系列文化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授,忽略了交际文化活动的设计,效果不甚理想;第三,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江西来华留学生媒介使用情况和江西文化传播策略。杨欣[6]通过对印尼学生的调查访谈发现他们对江西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对特色文化了解有限,应该提高传播主体的素质、丰富传播内容、提升信息数量和质量。刘宇涵[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南昌大学发展中国家来华留学生媒介使用与社会融入程度呈正相关水平。以上研究虽然视角各不相同,但都关注来华留学生和江西本土文化的互动融合,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为主,但样本多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某一特殊群体,缺乏普遍性。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了解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评价,提高他们对江西文化的认同感,使江西本土文化的国际传播更具针对性。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认知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及其关系进行信息处理从而认识世界的过程,包括思维、记忆和感知等大脑认识活动,对一种文化的认知,就是对此文化认识和了解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掌握的过程[8]。评价是基于客观认知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文化认知强调对某种文化的客观了解程度,文化评价侧重对某种文化的主观认同程度,文化评价建立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之上,并随着认知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考察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的认知及评价就是综合分析他们对江西本土文化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了解作为“他者”的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的总体感知和印象,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调整本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策略,提升江西文化软实力。根据这一研究目的,本文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调查和访谈:第一,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的基本印象和总体感知;第二,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特色文化形态的认知和评价;第三,来华留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媒体倾向及相关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华留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国籍、专业、学校、来华时间、汉语水平、学历层次等;第二部分旨在了解留学生对江西的基本印象和总体感知,让学生用几个词来概括他们来江西之前和来之后对江西的印象;第三部分旨在了解留学生对江西本土特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多项选择题,涉及地理文化、名人特产、戏曲文化、红色文化、书院文化、客家文化等;第四部分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旨在了解留学生文化认知渠道和媒体倾向。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江西省几所高校的来华留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68 份。其中南昌航空大学32 人、江西中医药大学17 人、南昌大学10 人、赣南师范大学3 人、东华理工大学3 人、江西师范大学2 人、井冈山大学1 人。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孟加拉国、也门、巴基斯坦、印度、韩国、肯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其中亚洲学生54 人、非洲学生14 人。从学历层次来看,研究生5 人、本科生60 人、普通进修生(语言交换生)3 人。从专业门类来看,医科类22 人、经管类6 人、汉语言类6 人、工科类34 人。

2)访谈。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形式,列出访谈提纲,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受访者对江西的基本印象和总体感知,包括自然环境、天气、饮食、城市建设、交通、市民素质等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受访者对江西特色文化的基本了解,包括茶文化、陶瓷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受访者对江西本土文化传播和来华留学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访谈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两种形式进行,共有来自三所高校(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的9 名来华留学生接受了访谈,访谈语言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访谈形式有两种:面对面小组访谈和借助微信平台语音聊天。除了个别学生对自己的汉语水平不太自信不愿意录音以外,其他同学的访谈都全程录音或有微信聊天记录。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的基本印象和总体感知

关于留学生对江西省的基本印象和整体感知,问卷从来江西之前和来江西之后两个时间段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来华留学生来江西之前对江西基本印象关键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很好、漂亮、有意思,回答频次较多的还有“历史悠久”“有吸引力”“不一样”“环境好”“干净”,大部分学生对江西省的预期是积极正面的,也有出现“陌生”“不熟悉”“污染”“不发达”“保守”“传统”“谦虚”“严格”等词语,但频次较低。来江西之后基本印象关键词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漂亮、友好、富足,另外还有“冷”“人多”“吵”“有意思”“污染”“舒服”“种族歧视”等词语。

在访谈中,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文化的基本印象,本研究还设计了一些具体问题,涉及自然环境、饮食、城市建设和交通、市民素质等方面。总体而言,受访者表示江西的自然环境还不错,部分学生不太适应江西的天气;大多数受访者饮食比较清淡,不太适应江西菜;绝大多数受访者对江西的城市建设和交通感到满意;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江西人非常热情和友善。

(二)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特色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对江西地理文化,45.6%的留学生知道江西省11 个地级市中的2~4 个,57.3%的留学生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江西5A 级风景区。83.8%的留学生对问卷中列举的陶渊明、汤显祖、王安石等江西历史名人不知道任何一个。41.2%的留学生对问卷中列举的景德镇陶瓷、南丰蜜桔、赣南脐橙、庐山云雾茶等江西特产一个也不知道。关于留学生对江西红色文化的了解,问卷调查中超过一半的留学生表示不知道,提及较多的是八一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关于留学生对江西书院文化的了解,问卷中列举了白鹿洞书院、豫章书院、鹅湖书院和白鹭洲书院4 个,82.4%的留学生表示不知道其中任何一个。关于留学生对江西客家文化的了解,绝大部分留学生不知道客家方言和礼俗。关于留学生对江西茶文化的了解,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喝过中国的绿茶和红茶,但不知道是不是江西生产的,对江西的茶叶品牌和茶叶产地都不太熟悉。关于留学生对江西陶瓷文化的了解,大部分受访者都知道而且去过景德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怎么用汉语来表达“陶瓷”。关于留学生对江西中医药文化的了解,除了中医专业的受访者比较熟悉以外,大部分受访者不太了解。

(三)来华留学生文化认知渠道和媒体倾向

关于留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媒体倾向,问卷中设计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客观题答题结果显示留学生常用的媒体包括:网络、朋友、老师、活动和竞赛等。主观题涉及学生知道哪些媒体、喜欢什么类型的内容等问题,留学生知道的媒体主要是CCTV,他们喜欢看音乐、新闻、少儿、真人秀等类型的节目,有些学生表示这些内容能让他们听懂简单的汉语,从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在访谈中,所有受访者都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江西文化。他们来江西留学的原因和途径,情况不一而论,有的是通过朋友介绍来的,有的是因为大学可以提供奖学金,有的是因为江西的语言环境比较好。问及留学生对江西文化国际传播和来华留学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江西发展很快,但是知名度不太高,他们认为应该打通信息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来扩大信息源。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首先,大部分来华留学生对江西的基本印象是积极正面的。他们认为江西经济发展很快,可能和一线城市还存在差距,但他们不会过度在意这些硬件上的问题。他们对江西的建筑、交通、生活便捷度都比较满意。虽然有些学生对江西的天气不太适应,但并没有过多抱怨。他们认为高校的硬件设施还不错。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城市建设、生活配置、基础设施已经没有明显的强弱之分,基本都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所以江西要敢于跟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展开竞争。

其次,来华留学生认为大部分江西人热情友善,但是公民素质和国际化意识有待提高。留学生觉得有些江西人看见外国人喜欢小声议论或长时间注视,本来没有恶意,但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引起他们的不适或反感。其实外国人很愿意和本地中国人交流,如果中国人坦诚地和他们打招呼、聊天甚至拍照合影,他们都乐于接受,但不能偷拍或者背后议论,这样做是不尊重他人的感受,也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国际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可能这种现象越少,目前江西的国际化水平还不高,很多人想和外国人交流,但是比较羞涩,于是采取一些不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提高市民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政府还是要加强引导。

再次,客观来看,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文化的认知水平不容乐观,但主观上他们了解江西文化的意愿非常强烈。从文化形态而言,他们对江西的城市、景点、特产、红色文化、陶瓷文化等了解得稍多一点。对其他文化形态,比如历史名人、地方戏曲、书院文化、客家文化等,留学生的认知非常贫乏,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这类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没有合适的载体去宣传这些文化形态。但是留学生对江西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都表示愿意学习和了解江西文化,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避免一些文化冲突,而且能够增加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非常愿意向家人和朋友介绍江西,但是他们不知道介绍什么,也不知道怎么介绍。

最后,来华留学生获取江西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朋友介绍,这从侧面证明留学生作为信息媒介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最初为什么选择来江西留学这个问题上,很多留学生提到了朋友介绍,这里的朋友主要是他们在中国留学的母国朋友,这说明留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对江西文化传播更有效果。由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他们很难通过中文书籍、报纸、电视等来了解江西文化,因此更倾向于通过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老师、中国朋友、外国朋友、网络、旅游等方式来了解江西文化。另外,留学生认为中外学生的差异化管理也限制了他们和中国同学的交往,不利于他们融入当地文化。

(二)相关建议

1.既要充满文化自信,也要保持文化自省

从“文化强国”到“文化强省”,各省各地区都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日趋激烈。长期以来国人对江西文化的刻板印象导致江西人文化心理上的不自信,限制了江西文化自我觉醒和自我创新的勇气。来华留学生以“他者”角色进入江西文化语境,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江西文化,以亲历者的身份感知江西文化,他们的视角为江西文化形象的定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留学生对江西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都印象深刻,对江西文化和江西人民都抱有好感,我们要珍惜这种文化亲近和文化认同,并善于将它们转化为江西本土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持久动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文化自觉,不断自省和反思,江西文化的封闭保守导致公民国际化意识不强,在观念、思维、行为上还不能与国际接轨,因此管理和宣传中缺少国际视野和服务意识,形式主义的思想比较严重,不能真正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来华留学生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关注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文化的态度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本土文化认知水平,提升他们的本土文化认同感,也是江西文化和社会的自我革新过程。

2.文化传播内容的生产要有品牌意识

江西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有些文化样式逐渐丧失了活力和传播力,处于现代社会的江西本地人可能也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强求来自异域文化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来学习和记忆。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留学生接触江西本土文化,了解江西文化的多样性,让他们在体验中领悟江西文化的魅力。江西本土文化传播内容的加工和生产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品牌意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让留学生在海量信息中检索到江西文化内容,需要我们展开广泛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充分考虑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打造文化精品,树立文化品牌。江西文化传播内容的生产在精不在多,要有自己的文化名片,要注意传播语言的表达,易于理解、便于传播,要在留学生群体中大力宣传这些典型文化符号,避免他们在向家人朋友介绍江西时存在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3.多种传播方式相结合,注重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

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三种主要方式[9],在来华留学生信息获取渠道中,这三种方式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人际传播虽然范围窄、效果慢,但是对于处于陌生文化语境下的留学生而言,朋友间的推荐和确认应该是最值得信赖的信息源。我们要重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努力为来华留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对江西文化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他们对江西的好感将传递给更多人。留学生在江西的生活相对比较封闭,老师、同学、朋友、工作人员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人,如果这些人都态度友善,将会缓解留学生处于陌生环境中的疏离感,使他们慢慢亲近江西文化。在组织传播中,我们要重视体验性活动的设计,保证活动的常规化和规范化,扩大江西省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的影响力,各地区各高校也应该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同时我们也要进行资源整合,跨校合作,增进来华留学生的相互交流,使他们在文化体验中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形成舆论气候,“互联网+”业态的形成和5G 技术的应用将为文化传播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江西应该抓住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信息资源和科技革命所产生的先进技术。在开发应用程序时要具备国际视野,充分考虑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需求,提高产品的实用性和交互性,另外也要发挥留学生自身的媒介作用,鼓励他们利用自媒体来传播江西文化,并给予适当的运营团队支持。

4.推进中外学生趋同管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文化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目前高校采取的中外学生差异化管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削弱了文化传播的效果。来华留学生也表达了他们想融入中国学生生活的愿望和需求。趋同化管理近年来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随之而来的管理风险也不容忽视。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趋同化管理是必然趋势,部分高校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外学生自身的力量,成立外国留学生学生会,和中方学生会相互合作,共同策划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学生的情感沟通,高校主要承担活动主题把关、活动平台搭建等辅助性角色。意见领袖是团队或群体中构成信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能左右多数人的态度倾向,拉扎斯菲尔德就此提出传播学的两级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10]。在陌生文化语境中,留学生出于依赖、合群、从众等心理容易向同类圈子的同学和朋友征求意见、寻求帮助。在留学生中选择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助于我们文化传播活动的有效实施,他们也将成为本土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

5.扩大奖学金的资助范围

目前选择来江西留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生源国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来华留学的费用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所以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是否提供奖学金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访谈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扩大奖学金资助范围,加大奖学金资助力度,有利于拓宽招生渠道,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来江西留学。一方面要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自谋生路,充分调动社会资金的利用价值。现在各省市各高校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来华留学生同样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来华留学生的流入将对江西的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也为江西文化的国际传播创造新的机会。

猜你喜欢

江西留学生文化
江西银行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我爱江西奶奶
谁远谁近?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